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解读那些“糟糕的场地”与景观(Peter Latz教授40年来的景观实践)

收录时间:2011-03-03 22:28 来源:浙江大学建筑系  作者:贺勇,姜云娇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从解读"糟糕的场地"、"废墟"等角度入手,深入解析了当代景观设计大师P.拉茨教授的工业遗产、工业废墟等景观更新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挖掘了拉茨教授所持有的"景观句法"设计观点,通过理解其设计作品的形成过程,指出其对于当下我国产业转型阶段遗留下来的大量产业类建筑与场地的再生与改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延伸阅读:废墟 改造与再生 景观句法 糟糕的场地

        1 引言

        P.拉茨(Peter Latz)教授是德国著名景观建筑师与教育家,被称为继美国景观建筑师R.哈格(Richard Haag)之后的产业类场址景观再生的代表性先锋人物。1968 年,他与夫人安奈丽莎(Anneliese Latz)在德国亚琛创办了事务所,至今已有41 年时间,完成了大量的实践项目,特别是以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为代表的一系列产业类场址的再生与改造,所展现的价值观念及独特的景观语汇,为工业景观基于生态与社会的复兴找到了一条独特的途径。关于拉茨教授的几个最重要的作品,已经有不少文章进行过详细的介绍,本文对项目本身不再做过多的讲述,而是专注于挖掘这些项目背后所体现的拉茨教授的价值观念及设计方法,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作品的形成过程。(参考《建筑中文网

        当前,我国正处在产业调整与转型的时期,大量的产业类建筑与场地正面临如何再生与改造的挑战。从已经完成或准备完成的项目看,其设计手段与方法均显示出模式化的雷同与相似。每个地区、每个场址都有其特殊的背景,在恢复生态、重塑地区活力、传承工业文化这一核心价值观念之下,如何深入挖掘场地潜力,走出程式化的设计概念与手法,跳出欧美既有的设计模式,以自身独特、合理的设计方法,更好地与我国国情相衔接,是我国工业遗产场地更新设计面临的巨大挑战。

        2 挖掘“糟糕的场地”的价值

        2.1 P.拉茨教授的“糟糕的场地”

        二战结束以后,经过了 10 年的恢复期,以德国为代表的整个欧洲在20 世纪60 年代开始了以重工业为代表的工业迅猛发展,至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则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的历程,开始转向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社会发展。在这一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大量的钢铁厂、矿山、煤矿、码头、仓库纷纷关闭,留下大量的重型设备与厂房、堆场及被污染的土地与水体。这些场地荒芜、杂乱,受过污染,并且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拉茨教授面对这些场所,以务实、理性及审慎乐观的态度将其称之为 “糟糕的场地”(Bad Places),并幽默地将其定义为“所有一切我不愿意让我的小孙子去玩耍的地方”。拉茨教授将对“糟糕的场地”的理解归纳为以下3 个方面:①这些场地尽管难以令人感到愉悦,但是它们都是文明进程中的不同侧面,见证着社会发展的历史,没有理由视而不见、掩盖甚至抹杀;②“糟糕的场地”往往也意味着潜在的趣味和机会,能带来许多新奇甚至意想不到的发现,就像一个令人头疼的不守规矩的学生往往能显示出令人惊讶的特长与潜质;③“糟糕”(Bad)不仅可作为基于视觉、功能及其他一些技术性的指标,它还可包含许多价值观念层面的含义,因此改进的方法与策略不能只是单纯地依靠技术来解决,且技术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一定要寻找新的方法及价值观念。

        2.2 P.拉茨教授对“糟糕的场地”的改造

        在拉茨教授完成的项目当中,最“糟糕的场地”莫过于以色列的一个巨型垃圾场了。在位于以色列首都泰尔阿维伊维市(Tel Aviv)附近的平坦农田之间,突兀地堆起一座占地面积达68 hm2、高 85 m 的垃圾大山(图 1),由最近五十多年来自泰尔阿维伊维市的生活与商业垃圾堆积而成,总体积达3 000 km3。2001 年,当地政府决定花 20 年的时间将阿亚隆河流域附近的 300 多公顷的土地(包括垃圾山在内)改造成一个公园,作为泰尔阿维伊维市居民的生态休闲场所与公共开放空间,而垃圾山将是公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 年,拉茨教授事务所赢得了该项工程的竞标,并与美国SCS 的工程师们共同合作,开始工程的具体设计工作。

       

        拉茨教授在设计之初,针对垃圾山体的内部变化、生成机理、设计手段和设计尺度进行了一系列思考,同时他意识到只有较好地将山体的表层封闭起来,才能避免雨水渗入地下而导致地下水的污染。在对不同层面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拉茨教授突然发现一个致命的问题,即改造这一山体可以利用或依托的文化层面的元素到底有哪些?因为这对于一个场所的独特性创造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如果解决不了,那么前面的所有分析都可能是徒劳的。

        现有的许多提案是将垃圾山塑造成一个大地艺术作品,比如抽象或具象的巨型雕塑。拉茨教授却认为垃圾山绝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物质实体,而且还是一个活着的文化景观,是人类正在创造的空间动态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绝不能将之简单的掩藏或消除后宣告它们不复存在。不过,在维持垃圾山的现状与理想景观的权衡下,拉茨教授亦决定给山体注入一些新的元素,以调整并丰富人们对它的阅读与理解,具体如下:①基于水体的安全,重新调整河道的位置,整理山脚大片土地与植被,确保河水不会被从山体渗出的污水所污染;②从低向高,将山体的断面依次划分为干枯的河床、山脚台地、陡崖、山顶平原及平原中心处的绿洲,每个地区采用不同的植被策略及设计手法,如在最能反映山体原始面貌的陡崖地带,不做人工处理,而是任由野生的物种在其上生长;③在山顶中心下沉处设置绿洲,形成极强的象征意义,通过这种画龙点睛或类似针灸的手法,在原本死气沉沉的垃圾山体中植入一颗绿色的心脏,从而带动该场地的整体复苏;④在山体北侧悬崖的顶部切出一个豁口,创造一个眺望泰尔阿维伊维市全景的绝佳平台,这样既不会影响到山体的轮廓,同时从市区方向看过来,也是一个暗示和标志,以区别于其他自然的山体(图2~图 5)。

       

       

       

       

        3 对“废墟”的全新诠释

        1985 年~1989 年,位于德国萨尔布吕肯市(Saarbrueken)的萨尔(Saar)河畔的港口岛(Hafeninsel)公园改造设计是拉茨教授的又一革命性项目,该港口岛公园原貌为煤炭运输码头。在这个项目里,拉茨教授采用了不同于德国城市公园普遍采用的风景园林形式的设计手法,采取对场地最小干预的方法,以废墟的形式力求保持、揭示场地上被瓦砾所掩盖的历史。拉茨教授大量采用废墟中的碎石瓦砾作为挡墙、台阶等的建筑材料,并用这些材料在公园中垒出了一个方格网,将废墟分割成一块块小花园,构成公园的基本骨架。在公园东西两部分的连结处,即在横跨公园的高架公路下面,拉茨教授将该场地的雨水利用低洼地势汇集形成了一个湖面,将一座桥和砖砌的挡水墙横跨湖面上,以残垣断壁的形式来展示其意境(图 6~图 8)。

       

        从这个项目可以发现,拉茨教授对于“废墟”有深刻而独特的理解。在拉茨教授看来,废墟虽是保持场地特征、加强景观识别的保障,但它也以一种开放、未完成的建设方式来应对各种随时都在发生的变化(如植物的生长、人的活动参与、场地功能的调整等)。此外,对于废墟的接受与欣赏也是对传统审美标准的颠覆与挑战。事实证明,拉茨教授对于废墟如此大胆、有前瞻性的理解与应用是极具革命性意义的,因为他的确开创了公园的新范式,也拓宽了人们对于“美”的认知与欣赏[1]。

        正是有了港口岛公园这一项目的试验,拉茨教授在之后的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项目中对于废墟有了更为自信、成熟的表达,他将项目区场地上的建筑、工程构筑物甚至植被均作为工业时代的纪念物完整保留下来,任荒草在其间自由生长,工厂中原有的废弃材料也得到尽可能地利用。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如今那些旧工业设施之间的空隙生长出大量特殊的植被类群,生动地展示着植被演替的过程;大量钢铁构件通过表面的氧化、腐蚀、生锈及损坏的过程,无声地述说着自然神奇的力量;厂区的焦炭、矿渣堆积而成的小山上长出形形色色的植被,显示出生命的顽强……正是应用了“废墟”这一概念与意向,那些废弃的工业设施才获得了新生与意义,显示出令人激动的景象(图 9,图 10)。

       

        4 景观句法的完美运用

        4.1 P.拉茨教授的景观句法

        20 世纪90 年代末,拉茨教授出版了一本著作《The Syntax ofLandscape》,针对萨尔布吕肯的港口岛和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等项目进行了总结,归纳总结了其设计方法。其中提出的重要观点就是景观句法。

        拉茨教授以语言学的方法来比喻景观,如果将一个个景观元素比喻成词语的话,那么众多词语组成一句话所依托的内在语法结构(句法)则是孤立的景观元素构成一个整体景观的内在逻辑,并强调只要找到与景观对应的语法结构,大量的景观元素可以像语义般主动地相互转变,就像地球有其自身的运转法则,季节、天气等便能依据法则产生变化[2]。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1103/14798.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矶崎新:未来城市是废墟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