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话说生态化城市

收录时间:2005-08-14 16:00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与协调,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是对全国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的科学概括和行动指南,也给生态城市的构建指明了方向。

延伸阅读:城市规划 生态建筑

    摘要: “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与协调,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是对全国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的科学概括和行动指南,也给生态城市的构建指明了方向。(参考《建筑中文网

    关键词: 城市规划 生态建筑

    目前,全国大中城市有660多个,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建设生态城市,不仅是保护和改善全国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城市自身发展的要求。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方面,生态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一个城市只有具备了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基本消除环境公害,并形成天蓝、地绿、水清、林秀和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才能谈得上现代化。城市的生态化

    生态城市是21世纪城市的发展方向,凡有远见卓识的城市决策者和规划者应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议题加以考虑。城市的生态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保护好城市周围的自然环境,把城市周围的山岭以及河流湖泊周围加以绿化和美化。植树种草,整治水体,营造青山碧水的风景区,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城市自然保护区,使之和城市组成统一的生态系统。我国的一些园林城市都得益于其周围美丽的自然环境,如南京有浓荫覆盖的紫金山,杭州有水光潋滟的西湖,厦门和大连有碧波万顷的海滨。

    2、搞好城市规划,精心安排市区绿地,建设花园城市。走出现代化城市以“烟囱林立”、“高楼林立”为标准的误区,在新世纪更多地强调以生态环境作为指标。今后的城市建设要严格控制高层建筑的数量,降低建筑物的密度,保证道路的宽敞和绿荫化,改善城市的通风条件和排水条件。老城市则应结合城市改造,舍得拿出空地搞绿化以改变原来的城市形象。

    3、大力建设生态住宅小区。房地产开发者必须有超前意识,新建一般住宅小区绿地比例不应低于35%,高档住宅小区更应在50%以上,使居民走出家门就进入花园,生活在一个空气新鲜、整洁优雅的环境之中。

    4、环境质量是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环节。蓝天碧水是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工厂清洁化生产,废气、废水达标排放,垃圾安全处理。对那些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则应毫不留情地加以关闭。

    5、积极使用清洁能源。我们今后应多开发水能和核能等清洁能源,利用太阳能供热等,并组织力量开发煤的洁净化处理技术,以减少因燃煤而引起的空气污染。

    6、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变废为宝和高效率使用资源。如将污水集中处理后循环重复使用,采取人工措施将城市周围的降水蓄住或补充地下水。将工业废渣用作建筑材料,将生活垃圾送入专门工厂封闭焚烧来发电和生产有机肥料。 生态城市人与自然良性循环系统

    究竟什么是生态城市呢?有专家认为生态城市应该是:在城市及其周围地域空间内,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高度和谐,人工建筑、基础设施和自然景观完美的统一。在系统内生产生活和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良性循环,各种废弃物被严格控制在环境允许的承载力以内,不对“生态平衡的人工环境”和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人们生活在一个舒适、清洁和宁静的环境里。生态城市首先应该是一座绿色的园林城市。城市绿地覆盖率较高(50%以上)。市区内遍布公园、街心花园草坪广场,住宅庭院化、街道林荫化。绿地点、线、面连接成片。市区周围的山丘也为绿树遮掩,海滨、湖滨和河流旁形成一条条绿色走廊。

    生态城市又是一座环境质量良好的城市。空气清新,有害气体的含量保持在最低水平(污染指数在50以下,即一类空气标准)。无酸雨、扬沙之虑。河水清澈,水质应保持1-2级。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后被安全输出。城市通风良好,排水顺畅。

    生态城市还是一座宁静的城市。生产和车辆发出的噪声被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噪声源和居民区之间被森林、高墙等隔开。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508/3623.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

艺术、生态景观建筑

小康住宅生态化

西藏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白皮书

13座生态可持续型摩天建筑

论新世纪建筑防火领域里的新课题

生态建筑设计的技术套路

绿色生态建筑的概念和设计

从建筑技术在生态建筑中的运用看建筑的发展方向

城市生态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