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城市化过程与地域文脉保留问题研究

收录时间:2008-12-02 17:23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赖敏平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论述了城市化过程中某些地域文脉的破坏乃至丧失,以及选择适宜的经济发展模式、搞好城市设计来保护地域文脉的延续。并以厦门集美为例加以探讨。

延伸阅读:地域文脉 城市化 集美

        1城市化与地域文脉的破坏、丧失

        目前,快速城市化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引领城市建设量的进一步攀升。城市数量增多且规模增大,一些区位条件优越的小城镇将并入城市的发展轨道中,成为新城市。由于对这一新形式下的快速城市化过程尚缺乏系统成熟的理论研究和高效适用的调控机制,其衍生的负面效应在我国也日趋突出,城市建设性破坏、地域文脉破坏随处可见,许多古城的名胜、古迹乃至传统街区、特色格局均已遭到破坏。笔者曾走访过一些脱胎于小城镇的新区,令人忧虑的是城市开发模式趋同而导致沉积下来的丰富人文景观濒于消亡。(参考《建筑中文网

        城市化过程与地域文脉保留问题研究

        城市化过程与地域文脉保留问题研究

        城市化过程伴随着地域文脉的破坏乃至丧失的现象不仅仅有城市物质层面的原因,还有更深刻的社会背景。地域文脉是在长期的发展建设中形成的历史的、文化的、特有的、地域的、景观的氛围和环境,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它与地域的社会生活是互为支撑的体系。

        城市化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工业产业的发展而开始的。科学技术本身具有跨地域性、跨民族性的特点,其发展追求合理与效率,但人文特色却是“永远”不可能“跨越”的,这导致了广泛人类生活的理性与共性,民族与地域文化差别的基础因此被淡化。在许多城市的建设实践中,由于对产业认识的偏頗使得地区的发展方式雷同,往往以工业为主。这导致了城市功能与空间布局结构的相同,忽视了城市特有的环境和社会因素,未能创造出理想的城市环境和社会关系。而且建筑单体也因建筑技术与材料相同而千篇一律,城市建设“千城一面”。

        城市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数量的扩张为特征,到了一定的程度上,才会转到以关注质量的提高为特征的第二阶段。我国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前提下,经济原则至上而无暇顾及更多关于社会文化生活的现象具有客观性。因此我们不能无视经济规律的作用一厢情愿地割裂它与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孤立地谈论城市地域文脉的保留。选择适当的符合地区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保障城市文脉传承的前提。

        2地域文脉的保留

        2.1 发展目标的选择

        从实践可知,越是发展缓慢或是根本欠发达的地区越会保存着更为深厚的传统地域文化和自然资源。这些地方比大部分城市更有特色,然而一旦它们纳入到城市系统中来发展时,就面临着传统地域文化丧失的可能性。选择适当的发展模式可以兼顾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传统地域文化的保存。

        城市之所以向外扩张的根本原因是增加城市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让新城市化的地区分担一定的城市职能,以完善城市体系。所以首先要深刻地挖掘本地区的各种资源,确立具有特色的城市发展方向,这包括对自然资源、景观资源、生产资源、文化资源和人的资源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围绕资源优势,扬长避短,找出区域发展的动力所在。建立特色经济,建立在本地区区位条件、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具有独特性,不可模仿性的自然、社会因素基础上的具有品牌优势的经济。要摆脱认为只有发展工业才能带动城市发展的老观念,将以上任何一种资源加以充分利用都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形成全新的产业格局,而且可以达到保护城市文脉的目标。

        2.2 城市设计的保障手段

        合理发展方向的选择提供了一种与地方文脉保护相协调的经济模式,使得传统风貌的保护不至于因为经济的冲击而陷入困境。而真正要落实到可见可感受的城市物质环境中,就要依靠良好的城市设计手段。

        城市设计是一种关于城市空间景观的概念设计,具体讲是对城市各物质要素进行综合设计,以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的工作。城市设计还是实现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其目的就是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保护和利用城市自然及历史文脉。

        城市化过程与地域文脉保留问题研究

        要设法保护城市长久以来所形成的具有文化价值的建筑环境,这是至关重要的。“历史的即人文的”,对历史性街区的保护已成为共识。但在现阶段经济因素的作用下,单纯性的保护是不理智的,应该把它纳入到现实的城市生活中来,成为活的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才能真正地使地方文脉持久地保存下来,否则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将会由于缺乏实效性而遭到破坏。

        这就要求把人的因素与物资环境一同考虑,一种独特的城市环境是由独特的人类活动方式造就的。要研究既存的城市空间支持了何种社会生活,也要研究市民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活动需要何种城市空间,在进行城市设计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安排,做到城市空间与人类活动的高度统一。这样的指导思想应该始终贯穿于从总体规划到建筑设计的每一个阶段中。

        3厦门集美的城市文脉保存与创造

        集美原是位于厦门经济特区北端的小城镇,1993年作为新城区并入厦门市区。

        集美区位条件优越,交通极其发达,自然环境优美。西面与杏林湾温泉风景区相临,东畔大海,拥有较长的海岸线。

        城市化过程与地域文脉保留问题研究

        城市化过程与地域文脉保留问题研究

        集美在闽南享有盛名的另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它丰富的人文资源。集美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乡,1913年他在这里创办了集美学村,抗战以前这里已有集美师专、水产、航海和商业、农业学校、集美中学、集美小学、幼稚园,以及科学馆、图书馆、教育推广部等单位。解放后,集美学村得到更大的发展。拥有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院、集美航海学院、集美师范专科学校、集美财经学院等五所大专院校,现合并为集美大学。教育设施的不断完善,使陈嘉庚先生用毕生精力创办的闻名海内外的集美学村更加名副其实。

        因此在厦门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集美的职能是“依托旧镇,形成富有特色的文教、旅游、居住综合区”。在集美分区规划中确定集美的发展目标是生态型的文教旅游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812/13887.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连接艺术和技术的桥梁

新形势下以人为本思想在旧城改造规划中的应用

青岛开发区房地产业发展研究

试论物业管理的法律性质及必要性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