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湛江城市中心区建设思考

收录时间:2008-11-07 07:24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王敏,蒋涤非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湛江市城市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城市中心区建设落后于城市发展要求。本文将根据湛江城市空间和城市中心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条件,提出湛江城市中心区的建设范围、建设目标和开发策略。

延伸阅读:城市中心区 城市空间 开发策略 湛江

摘要:湛江市城市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城市中心区建设落后于城市发展要求。本文将根据湛江城市空间和城市中心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条件,提出湛江城市中心区的建设范围、建设目标和开发策略。(参考《建筑中文网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湛江;城市空间;开发策略
   
    Abstract:For some historical reasons,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enter in Zhanjiang lags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realistic conditions of city space and urban center in Zhanjiang, this article will come up with the construction spheres and objectives as well a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Zhanjiang City.
   
    Key words:urban center; Zhanjiang; urban spac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1城市中心区的相关内容
    1.1城市中心区的概念
    城市中心区是一个综合概念。学术界普遍认为,城市中心区是城市结构的核心地区和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政治、文化功能复合的核心区域。城市中心区集中体现了城市历史、文化特征和城市风貌,并在空间特征上有别于城市其他地区。
    现代城市理论不断丰富,城市中心区衍伸出多个不同内涵的概念,如城市闹市区,中央行政中心、中央商务区、中央活动区。这些不同概念的中心具有不同的功能内涵,在空间上有分有合。城市中心区往往是承载多种功能的区域,比如商业中心和行政中心叠加。因此,城市中心区的开发更具复杂性和多样性。[1]
    1.2 城市中心区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
    1.2.1品牌效应。城市中心区往往集聚着城市最重要的商业、办公、公共文化建筑。这些标志性建筑和场所反映了城市风貌、承载着城市文化,保存了城市信息,是展现城市特色的名片。
    1.2.2集聚和辐射效应。城市中心区是城市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聚集地。资源聚集所带来的乘数效应扩散到周边区域,对周边区域的发展起到幅射带动作用。同时,城市中心是城市发展中的极核,对周边区域的发展起着示范作用。
    1.2.3服务效应。城市中心区是行政办公、咨询服务和商业、文化设施集中的区域,承担着对城市及其周边区域的服务功能。有些中心区也是城市交通枢纽或交通换乘中心。
    1.3 城市中心区的空间形态发展模式
    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发展有三种基本模式
    1.3.1在原有旧城中心区基础上继续发展
    城市用地由原有城市中心区向外拓张,城市中心位置没有太多变化,旧城中心区以改造更新为主,以适应新的形式。
   
   
    1.3.2新建区域与旧城中心区形成复合型中心
    城市原有中心区由于空间局限或者出于城市保护的需要,难以作出改变。为适应中心区继续发展的需要,在旧中心周边新建一些设施,形成复合型中心。
    1.3.3新建城市中心区,代替旧城中心区
    由于旧城改造困难或城市发展政策等原因,对旧城中心区停止建设,着力发展新城中心。这种情况下一般有两种结果:一是中心区转移后,旧城中心区环境改善,原有中心可以得到新的发展;二是旧城中心区随城市中心区转移,中心地位被取代,逐渐衰落。[2]
    中、小城市由于城市规模较小,以单中心为主。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由于城市规模较大,城市功能复杂,单一城市中心无法满足城市各种功能的需要,所以形成以主、副中心相互渗透的多中心模式。
   
    2湛江市城市空间格局和城市中心区的历史演进
    湛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我国大陆最南端,居粤、桂、琼三省交汇处。其三面环海,东临南海,西濒北部湾,是海南岛通往大陆的必经之地,是中国大西南主要出海通道。[3]
    湛江现在的城市格局的是历史形成的,也与历次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直接相关。
    近代城市形成:
    湛江市城市形成较晚,主要城区赤坎原为小商埠。1899年,法帝国主义入侵,建立租界“广州湾”。在殖民时期,湛江形成了外国人聚居为主,以霞山为中心的商埠和中国人聚居,以赤坎为中心的老城区。
    城市扩展:
    解放后,湛江被确定为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城市建设区确定为有港口的霞山,形成了解放大道和人民道两条城市中轴线,初步形成了霞山赤坎南北双城的基本格局。1973年,湛江港大规模扩建、南海石油西部公司基地、湛江远洋渔业基地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建设,城市空间得到进一步扩展,除原霞山组团外,增加了赤坎组团和调顺岛组团。
    城市基本成形:
    1983年湛江地、市合并,1984年湛江市被列为全国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同年设立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以南油基地为主体的坡头组团,确立了以霞山区、赤坎区、经济开发区、坡头区、调顺岛等五片区为组团。随着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湛江市初步形成了环海式组团式空间格局。
    从湛江城市空间发展轨迹来看,湛江没有形成相对较集中的中心区域,这种空间格局延续至今,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城市发展的问题。
    (1)霞山区和赤坎区基本上是两座独立的小城市,各有自己的区域中心;市级行政办公地点分散,市委、市政府处于赤坎,政协和人大位于霞山;坡头区主要集中布置了南油公司的生产和生活设施,与主城区隔海相望,形成了小而全的局面。城市缺少以核心向四周辐射的统一功能体系。
    (2)由于旧城区基础设施完善,人口密集,目前城市建设,很大部份都是集中在霞、赤两地旧城区中进行。在旧城区见缝插针式的建设,造成了旧城区越来越拥挤,环境不断恶化,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被破坏殆尽,旧城改造成本不断增大。
    (3)新城区在原有旧城区基础上向四周摊大饼式的建设,使新城区整体景观缺乏应有形象。一方面,彼此分散的公共设施没有形成整合的态势,造成没有“统领”城市公共空间的集中中心。另一方面,城市缺少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和场所,使城市形像缺乏特色。
    (4)旧有的城市中心如霞山,赤坎偏于城市一隅,两区的中心相隔近20km,目前主要通过棋川大道,人民大道,海滨大道相联系,彼此的联系并不紧密,把整体的城市内部的高频率、短距离人员、物资流动分化为两个以上独立的市区之间的流动。其结果是限制了整个城市内部的流动,并造成城市内部运输能力的相对利用率降低。
   
    (5)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霞山、赤坎之间,在空间上是湛江市的中心位置。但由于开发区规划管理是由开发区政府独立行使,开发区的土地利用亦由于其性质而与总体规划相悖。管理体制的脱节和土地使用性质与城市发展方向的矛盾,令开发区的城市建设缓慢。[4]
    3湛江市城市中心区区位和建设目标
    3.1 对上层次规划的引导分析
    《湛江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中提出:城市总体发展确定为环海湾拓展,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形成海湾型的“片区 组团”的结构形态。
    该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经济开发区发展为中心城区,增加中心城区幅射能力,缓解老城区拥挤状况,拉动城市整体发展,改变城市面貌。这对于湛江中心区的选址提供了指导作用。
    3.2中心区区位和范围
    城市中心区范围确定为北至龙潮东路,南至乐金路,东至海边,西至开发区边界;中心区以人民路为南北轴,乐山路为东西轴,形成以乐山路三帆雕塑为中心的“金十字”。区域面积约为4km2。
    城市中心区具体区位的选择,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1)政策优势:开发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利于招商引资,可以促进本区开发建设。
    (2)区位优势:本区位于湛江市城区中心位置,南北与霞山、赤坎为邻,东面经跨海大桥与坡头区相连。
    (3)交通优势:本区距离机场、火车站、港口均在5km范围内,交通优势明显。东西向的乐山大道、海湾大桥横跨本区,南北向的人民大道、海滨大道贯穿本区,这些道路方便了本区与市内外的交通联系。
    (4)用地条件:该区域土地储备充足且地势平坦,未开发建设用地主要为荒地、坡地,有利于城市建设。
    (5)具备良好的开发基础: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该区域道路、电信、电力、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完善。
    3.3中心区建设目标
    希若·波米耶在《成功的市中心设计》一书中,认为一个成功的市中心应该是“健康而有活力的市中心”,“充满着生活,情调,变化和机会”。
    湛江市中心区未来是以行政、商业、商务中心为内核,以文化、展示中心和居住社区为外缘,形成“一核、两轴、多区”的空间结构,构建多元化、复合的城市空间,以塑造充满活力的中心区。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811/1222.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关于园林专业设置的思考

论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整合

城市限界与发展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