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慎建少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命题

收录时间:2008-03-18 16:14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徐米甘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本文提出了当前建筑业一片繁荣背后掩盖的建筑物“短寿”造成的能源、资源严重浪费,分析了此种现象深刻的历史、社会根源,探讨了解决建筑物“短寿”问题的途径。

延伸阅读:命题 建筑业 建筑物 社会 节约型

    摘要:本文提出了当前建筑业一片繁荣背后掩盖的建筑物“短寿”造成的能源、资源严重浪费,分析了此种现象深刻的历史、社会根源,探讨了解决建筑物“短寿”问题的途径。(参考《建筑中文网

    建筑业一片繁荣的背后掩盖了什么?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对于建设行业来说,就是非要继续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保持房地产、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转变城乡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建筑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据全国房地产协会会长杨慎的论述,包括城乡个人建房和由于拖欠工程款而未列入统计的部分,2003年全国房地产投资总额高于1.8万亿元,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32 %[2] 。房地产业赚到了大钱,用户入住了新房,政府显示了政绩,可以说是皆大欢喜。建筑业的高速发展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起到了调整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但是在这一领域,反面的声音也不少,关于公建与居住建筑的外观风格、内在质量、节能环保、市政配套等方面,不满的呼声不断,但似乎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假如我们将立脚点从注重GDP等纯经济指标转到注重可持续发展,转到注重节能、环保上来,应该说我国目前的建筑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大量的能源、资源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状况,形势不容乐观。问题的严重性通过横向对比可以看出。一个经常提到的对比是:我国单位建筑能耗是同等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的约三倍(尽管已发布建筑节能标准多年,新建建筑中95%以上还是高能耗建筑)。另一个不常提到的对比是:我国住宅的平均寿命约为30年,仅为发达国家的约三分之一[3](公共建筑的的平均寿命也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这就是说,为居民提供同样大小、同样功能、同样服务期的住宅,我国耗费的资源、能源是发达国家的约三倍。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从全国范围来说住宅空调、采暖的普及率还不高,所以从整体来说,实际消耗的能源还不算多;而建筑物缩短寿命造成的能源、资源浪费更是直接的、一次性的(建筑物一落成就已发生),还将额外增加大量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破坏。
    能耗增长快和用能效率低下是当前我国能源利用的特点。2002年和2003年我国能源消费年增长率分别达到了9.7%和10.1%,均高于同期国家GDP的年增长率,而一些发达国家能源消费却出现了零增长或负增长的情况[4];也就是说在用能效率方面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在继续加大。除了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能耗过大之外,各类商品(包括建筑类产品)的寿命过短,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建筑物“短寿”对某些人来说却是“好事”,会带来建筑业“繁荣”、利润丰厚、建筑面积完成总量上升、GDP数值高涨的效果;所以一些人对它听之任之,一些人对它视而不见。

    以北京为例,二环、三环沿线,长安街沿长线两侧,近些年来拆除了多少并非危房的高层、多层住宅和公共建筑物,却很少听到非议。左边这张摄于2003年5月的照片,照的就是北京东三环沿线(CBD区)寿命不到30年即将被拆除的住宅楼;近两年北京遭遇类似命运现已消失的建筑物可能已达到三位数。有人提到,北京近年来每年完成的建筑面积,相当于整个欧洲每年完成的建筑面积,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却丝毫未考虑到其中有多少是拆了又建,造成浪费的。再看全国,从大中城市到乡镇、农村,多数人只是自豪于家乡面貌的巨变,仅有少数人为中华文脉的割断而叹息,也仅有少数人留意到其中隐含的巨大资源浪费。

    慎建少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命题

   
   

    慎建少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命题

    尤其危险的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的蕴藏量相对贫乏[3](见右表),因此,以上现象的存在,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影响将是致命的。
    如今的各种媒体上“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标志性建筑”这样的词汇已逐步从褒义词变为贬义词了;但是某些官员对于涉及到自己利益的工程,往往就认为速度还不够快、投资还不够多、标准还不够高。这样的人应该想想秦始皇的建设“伟绩”为自己和当时的老百姓带来了什么?想想多少年后子孙后代会如何看待自己今天的工程?透过几乎毫无实用价值的秦陵兵马俑、万里长城的“宏伟”外表,我们应该看到当时人民的苦难和付出的生命代价,看到宝贵的资源并没有被用到该用的地方,也看到秦始皇的暴政和奢侈带来秦朝的短寿。最近的考古研究表明,所谓“火烧阿房宫”只是历史上的误传:阿房宫根本就未建成,也就谈不上“火烧”;由于国力衰竭、始皇暴亡,秦二世为了加紧建造始皇陵,将刚刚开工的阿房宫停建;以后秦朝很快覆灭,阿房宫就再没有复工的机会了。
    建筑物“短寿”的根源何在?
    建筑物“短寿”的根源,在于建造和使用建筑物的人:一方面,在于建造建筑物的人(包括开发商、设计者、主管部门)只求速度、利润,不讲质量、寿命;另一方面,在于使用建筑物的人只求外表、时髦,不讲适用、实效。实际上,作为社会的人,建造、使用两者是合二而一的(即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财富的享用者);作为社会的人,他所采取的任何行动,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原因。
    前面谈到建筑物“短寿”的现象,是从中国和外国的对比谈起的,分析其根源,也要从研究各国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对建筑业的不同影响入手。
    历史上,我国有改朝换代时将前朝宫殿楼阙付之一炬的传统。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积淀,尽管也保存下不少壮丽雄伟的宫殿、气势万千的祠庙、秀美多姿的园林,但与世界最古老民族的历史仍不相称。出境旅游者会发现,很多国家不管是大城市、小村镇,仍保留着不少已有数百上千年历史的古老建筑物和街区风貌;而在中国经过历朝的破坏,留存下来的各个历史时代的标志性建筑已属凤毛麟角,甚至这些硕果仅存的人文遗迹现在仍面临被拆除的厄运,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不伦不类的“仿古”建筑,不土不洋的“形象”工程。
    要说最能缩短建筑物寿命的,莫数战争了,这是世界各国历史普遍证明的规律。所幸的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本土未发生大的战争。说到战争和能源、资源的关系,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从国内战争到世界大战,几乎都与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有密切联系。值得警惕的是,和平时期的经济“侵略”,往往能达到战争尚不能达到的目的;大量资金的引进,往往带来大量资源提前和过度消耗的后果。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力量对建筑物的破坏也不容忽视,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前后十余年的政治运动,更给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深重的灾难:北京五百年的古城墙被拆除殆净,全国各地的文物古迹毁砸过半。“突出政治,批资批修”,导致经济停滞,建筑业同样一片萧条;期间建成的建筑物外观呆板,功能简陋。中国建筑物的“短寿”,可以说与政治变革过于频繁、激烈,社会价值观好走极端有很大关系。
    历史的影响应该说是隐性的、作用不确定的;同时也是持续的、不易消除的。尽管封建皇权早已成为历史,打砸抢再也没有市场,但其衍生物仍在发挥影响。不尊重前人的文化创造、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仍在很多人的行动中表现出来:他们更关心的是要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迹,小到古建古树上乱刻乱划,大到官员一心建造自己的“政绩工程”;他们生怕在时尚潮流的拼比中落在别人的后面,城镇规划设计欧陆风泛滥,家庭装修也是崇洋奢华、几年翻修一次。
    “太多的开发商唯利是图,太多的设计师迁就随和,太多的官员指手划脚,太多的用户跟风逐流”,这是建筑物“短寿”的致命根源所在;当一座旧建筑物影响了商人赚钱、遮挡了政府官员的仕途,又遭住户嫌弃、建筑师漠视,即使它有再高的文物价值,再多的继续使用价值,也难逃被拆除的厄运。
    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建筑领域。当前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着 “一切向钱看”的经营理念,公私消费领域时兴的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官方语言叫做“剌激消费,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家电、信息、服装、汽车、办公用品……,追时髦、讲排场,商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世界第一;假冒伪劣或质量低下、滥竽充数,也是世所罕见。中国目前处在一种社会转型期的文化真空、道德空白阶段,很多社会现象的发生均可由此来解释;要想改变这些现象,也要从改变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念,提高社会各层次人员的素质入手,作长期的艰苦工作,并非朝夕之功可以奏效的。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803/8828.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对装饰工程管理的几点认识

建筑业如何成为实实在在的支柱产业

建筑物临近高压线的防护措施

中国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命题模式改革研究初探

节约型设计,建筑师该尽的责任

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理论与实践

倡导节约理念进行可持续园林绿化建设-对北京市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问题的思考

建设节约型企业的对策

工程降水形势所迫亟待突破建筑节水盲点

努力建设节约型城镇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