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绿色建筑在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研究与实施进展

收录时间:2013-02-26 09:07 来源: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作者:毛志兵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有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建材、部品等方面技术和产品的支持,需要建筑开发商和业主的具体实施。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作为集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有条件也有责任推进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促进绿色建筑的实现。介绍了中国建筑在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技术、绿色施工技术的最新研究重点,以及在房地产开发方面对绿色建筑的推进和实施工作。

延伸阅读:中国建筑 施工 绿色建材 绿色建筑 设计 进展

        全面推广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已成为建筑行业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促进绿色建筑发展,需要有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建材、部品等方面技术和产品的支持,需要建筑开发商和业主的推进和具体实施。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以下简称“中国建筑”) 集地产、规划、设计、施工、物业于一体,在推广绿色建筑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国建筑多年来一直持续推进绿色建筑的研究与实践,从20 世纪80 年代末参加中国政府与英国建设署合作的建筑节能项目开始,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以及绿色建材开发等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与开发工作。随着绿色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建筑除了继续加强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外,还在地产业全力推进绿色建筑的实施。更加注重发挥地产、设计、施工等业务板块的协同优势,着眼于建筑全生命周期、全过程产业链,持续、全面地推进绿色建造技术研究和绿色建筑建设。以下对中国建筑近期在绿色建筑方面的研究与推广作综合性的介绍。(参考《建筑中文网

        1 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技术的研究

        建筑规划设计技术研究是绿色建筑不断发展和实施的前提。中国建筑所属的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是我国最大的工程设计勘察企业之一,十分重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技术的研究。

        1. 1 绿色社区的街道空间研究

        当前,绿色城市的建设是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大趋势,绿色社区是建设绿色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街道空间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是使用任何空间的前提。它作为社区的骨架,决定着绿色社区的基本结构。国外对于绿色社区的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并有大量的建成作品。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缺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中国建筑对街道空间的研究主要包括: 对国外绿色社区案例的街道空间特征进行分析; 对我国绿色社区规划设计的街道空间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以公司实际的规划设计项目为依托,将理论与实际项目相结合,用于实际项目的规划技术; 对适宜我国绿色社区需求的街道空间特征归纳,提出街道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关系、街道与绿地的关系、街道与住宅的关系、街道与居民出行交通选择的关系等。研究成果将指导绿色社区的开发,并为国家行业有关的规划设计标准提供基础性依据与资料。

        1. 2 绿色居住区环境营造及技术措施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居住区绿色环境营造和环境舒适度要求日益提高。对绿色居住区环境的营造及技术措施研究,提出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是提高绿色居住区景观环境品质的关键,也是目前景观设计研发工作的重点。

        结合公司的地产开发项目,主要研究与环境适宜的植物配置标准化体系,绿色居住区环境设计标准,包括硬景、软景、水景比例关系标准,活动场地配置标准,硬景用料标准,乔木、灌木不同档次品种、规格比例要求等; 绿色居住区环境营造技术措施,包括概念方案设计指南,施工图审查指南,景观现场施工技术要求,绿色居住区环境植物配置指南等; 研究绿色居住区环境营造苗木保障体系,包括苗圃规划研究,苗木全冠移植技术研究。

        通过研究在绿色居住区环境营造方面建立中国建筑住宅产品绿色居住区环境标准体系,为创造绿色舒适的环境小区及项目快速开发提供设计指导,同时也为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范提供基础资料。

        1. 3 住宅室内微环境设计研究

        国内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城市空间高密度化,房地产行业不断追求高效益的同时,居住品质的提升是一个容易被忽视而又难以权衡的问题。人居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尤其是住宅室内的微环境,随着技术进步与新材料的应用,在人们的日常活动空间里营造出舒适健康的居室环境是发展的方向,也是绿色建筑的一个组成要素。

        目前对住宅室内微环境研究,主要是研究住宅室内各单元的人体工程学; 住宅室内声环境的影响因素,人居要求与评价标准,声环境设计要点; 住宅室内光环境的影响因素,人居光环境的要求与评价标准,光环境设计要点; 住宅室内热工环境影响因素,人居热工环境要求与评价标准,热工环境设计要点; 住宅室内空气环境影响因素,人居室内空气要求与评价标准,空气环境设计要点; 住宅室内心理“场”环境的影响因素,室内心理“场”环境评价标准,心理“场”环境设计要点。

        通过研究,从住宅室内人体工程学、声、光、热等建筑物理学、环境心理学等方面,编制住宅室内微环境装修设计指引,指导住宅的精装修设计,为进一步推动住宅的结构与装修的一体化建设做好技术上的指导保障,提高我国住宅室内居住品质,创建绿色居住环境。

        1. 4 青藏高原气候适应性节能建筑关键技术研究

        青藏高原包括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区、云南横断山区西部,西藏、青海、新疆南部以及甘肃的部分地区,涉及7 省( 区) ,面积200 万km2 以上,人口近2 000 万。遵照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央西藏工作会议精神,国家将投入上千亿元进行城镇化和牧民定居行动以及高原部队营房建设,促进了高原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极大地改善了高原人民、部队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质量,维护了藏区稳定。围绕青藏高原“人·气候·建筑·环境”相关科学问题,以“降低建筑能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完成以下工作: ①高原工程设计室外气象参数基础数据与可再生能源应用设计区划,包括高原建筑节能设计基础气象参数,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浅地层能) 应用设计气候区划; ②高原建筑节能相关工程建设标准研究,包括高原建筑热工与节能设计计算基本参数研究,高原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研究与制定; ③高原建筑气候适应性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理论与工程应用,包括气候适应性建筑规划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原理和方法,理想围护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 ④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浅地层能) 利用优化设计,包括高原建筑供暖系统节能优化设计与应用,高原极端条件下零能耗和低能耗建筑与工程应用。

        研究成果为青藏高原建筑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原则以及合理、经济、有效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措施,并建立了青藏高原建筑可持续发展与节能技术的理论体系。减少了高原地区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压力,保护了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系统。

        1. 5 太阳能相变蓄热技术及毛细管网低温辐射采暖研究

        毛细管网低温辐射采暖技术是借鉴辐射供冷技术和地板采暖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采暖方式,其采暖末端采用用于夏季辐射供冷的明敷或暗敷塑胶毛细管网,依靠毛细管网较大的辐射换热面积和温度均匀的辐射表面,提供无吹风感的舒适采暖方式。毛细管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其中供暖介质流速较低,流体进出口的温差较小,一般只有2 ~4℃。按照我国采暖设计标准,冬季室内供暖温度为18 ~ 20℃,毛细管网内供暖介质的温度可以控制在30 ~ 35℃,甚至到30℃ 以内,这样大大降低了对供暖介质的温度要求,为低品位热能的利用提供了可能。

        近期主要开展蓄热材料的比对和选取研究; 太阳能集热过程、相变蓄热过程、相变释热过程的热力学模拟和试验研究; 毛细管网低温辐射供热方案设计及试验验证研究; 太阳能相变蓄热采暖技术与毛细管网低温辐射采暖系统运行试验和优化研究。通过研究以达到以下目的: 解决制约太阳能相变蓄热采暖技术的低温相变材料及其蓄热、释热过程的技术难点,为太阳能相变蓄热采暖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获取多组相变温度低、相变蓄热热量高的蓄热材料系列的热力学性能及其性能试验数据; 根据末端毛细管网低温辐射供暖性能特点,探索将其作为既有建筑采暖节能改造的新方式; 与家用太阳能生活热水配套,提供“免费”供暖; 对太阳能相变蓄热技术与毛细管网低温辐射采暖结合的系统方案进行综合性能分析及应用推广的前期试验,评估节能减排综合效果。

        1. 6 光电幕墙余热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应用

        随着各种形式的光电幕墙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使用中也反映出各种技术缺陷,如在垂直立面上的发电效率降低,发电过程中面板产生高温又没能及时排放,造成温度不断攀高,影响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另外余热造成材料提前衰损,如何将余热有效利用的同时又提升发电效率,是目前行业需要解决的难题。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1302/15199.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设计

中国建筑将进入高强钢筋时代

当代中国建筑实践的价值缺失

绿色建材的概念和意义

绿色建材与建筑节能

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状况与展望

土壤退化研究的进展与趋向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的进展与展望

天然气在城市供暖中的应用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研究应用进展与问题讨论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