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理论与实践

收录时间:2008-02-08 20:58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通俗地讲,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广义地讲,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生态化的城市绿地,也是可持续的绿地。这样的绿地的设计成为可持续景观设计或生态设计。通过生态设计来实现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可以遵循地方性、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让自然做功和显露自然4条基本的原理。

延伸阅读:园林 城市 生态 绿地 节约型

    1、节约型城市绿地的设计理论

    通俗地讲,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广义地讲,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生态化的城市绿地,也是可持续的绿地。这样的绿地的设计成为可持续景观设计或生态设计。通过生态设计来实现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可以遵循地方性、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让自然做功和显露自然4条基本的原理。(参考《建筑中文网

    1.1地方性

    城市绿地的设计应根植于其本身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绿地的设计,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这一原理可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尊重乡土知识:当地人的经验。当地人依赖于其生活的环境获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庇护、能源、药物以及精神寄托。其生活空间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有含意的。他们关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所以,一个适宜于场所的生态设计应是一个关于天地-人神关系的设计,必须首先考虑当地人给予设计的启示。例如,在云南的哀牢山中,世代居住这里的哈尼族人选择在海拔1500-2000m的山坡居住,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适宜于居住;村寨之上是神圣的龙山,丛林覆盖,云雾缭绕,村寨之下是层层梯田。丛林中涵养的水源细水长流,供寨民日常生活所用,水流穿过村寨又携带大量牲畜粪便,自流灌溉梯田。山林里丰富多样的动植物,都有奇特的药用功能。山林是整个聚居群落生态系统的生命之源,因而被视为神圣的净土。哈尼梯田文化之美,正因为她是一种基于场所经验的生态之美。遍布大江南北的村落,由于世代人与土地的相互依存,其每一景观元素和空间关系都有其独特的生态意义。

    其二,适应场所自然过程。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史上本场所中的人的需要不尽相同。因此,为场所而设计决不意味着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生态设计告诉我们,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自然过程即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等能。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同时也是维护设计物本身的健康。

    其三,当地材料:乡土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还因为乡土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所以保护和利用乡土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伦理要求。

    1.2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应该是杀鸡取卵的方式。因此,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流和能流,生态设计强调的解决之道有4条。

    其一,保护,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将不可再生资源作为自然遗产,不在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有资源保护方面的优秀传统值得借鉴,它们往往以宗教戒律和图腾的形式来实现特殊资源的保护,如印度文化中对榕树的保护传统,中国文化中对风水树、风水林的保护传统。在大规模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特殊自然景观元素或生态系统的保护尤显重要,如城区和城郊湿地的保护,自然水系和山林的保护。这些特殊自然景观元素或生态系统是千万年自然演替和进化的结果,是生物与土地,生物与生物,人与人,以及土地和其它生命长期共存共生的结果,体现为独特的生境和种群,以及人与土地和谐共生的文化景观(如梯田、风水林、宅旁的药用和薪碳林)。

    其二,减量,这也是节约最狭义的定义。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以及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设计中如果合理地利用自然的过程,如光、风、水等,则可以大大减少能源的使用。新技术的采用往往可以数以倍计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在城市绿化中,即使是物种和植物配植方式的不同,如林地取代草坪,乡土树种取代外来园艺品种,就可大大节约能源、减少资源的耗费,包括节约灌溉用水、少用或不用化肥和除草剂,并且植物能够进行自身繁衍。不考虑维护问题的城市绿化工程,无论其有多么美丽动人,也是一项非生态的工程。

    如何用有限的土地来建立满足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绿地系统是更深意义上的“减量”概念。通过“反规划”途径,判断和建立对土地生态过程和文化遗产保护过程具有战略意义的生态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基本结构,是用最少的土地来实现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

    其三,再用,利用废弃的土地以及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倒闭和废弃的工厂可以在生态恢复后成为市民的休闲地。其实,在发达国家的城市景观设计中,这已成为一个潮流。国内的广东省中山市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一个始建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粤东造船厂,不是被彻底拆掉和推平用于地产开发,而是利用现有的榕树、厂房和机器,设计成一个开放的市民休闲场所——歧江公园。在这里,古树讲述着这块场地的历史,厂房和机器铭刻了城市的记忆,茂盛的野草将新的环境伦理引入现代都市中。

    其四,循环与再生。在自然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是一个由“源—消费中心—汇”构成的、头尾相接的闭合循环流,因此,大自然没有废物。而在现代城市生态系统中,流动过程是单向的、不闭合的。因此在人们消费和生产的同时,产生了垃圾和废物,因此有了水、大气和土壤的污染。

    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但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属性是可以循环再生的。从原野到高密度城市,再到花园郊区、边缘城市积铺装或迟或早会重新变为森林或高产的农田,已被填埋、固化的水系会被重新恢复。在当前的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棕地的开发利用、河流的生态恢复、雨洪的收集和利用、农业进入都市等,都将是资源循环再生和节约型城和高科技园区,随着城市景观的演替,大地上每一寸土地的属性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昔日高密度中心城区的大面市绿地的主题。自然资本的节约概念不是简单的一时一地的少消耗,设计过程必须对设计对象整个生命周期、整个能流物流过程,包括对资源的消耗、污染的产生以及栖息地的丧失进行生态算帐,必须考虑生态代价。城市绿地中的一件户外家具可能是以东北长白山的红松为材,长途运到广东某地加工为成品后,又运至北京置于各种场地之中,待其破旧后它就变成了垃圾,进入垃圾处理场。这件家具的流动整个过程中都蕴含着物质、水、能量和土地的消耗,也就是说,这件家具的生态费用都应该作为设计时的考虑因素。一张简单的园林绿地中的座椅,实际上关联着河流的水质、森林的状态以及山体的水土流失程度。通过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的考察,我们可以评价设计和使用的产品的生态性。我们需要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考虑这些产品对物质和能量的影响是节约的或是浪费的,是有毒的或是无害的。生态设计要求我们对所有我们使用的东西进行探究,探究生产它们意味着牺牲什么?它们的创造会给人、动物及自然带来什么危害?比如,一件物品可能在建造时较为昂贵,但如果放在十年或更长时间里来计算,可能反而更节约了;又比如,绿地中的设施可能用钢来建造会很贵,但钢材恰恰是最容易回收和再利用的,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可能也是节约的。

    1.3让自然做功

    自然生态系统生生不息,不知疲倦,为维持和满足人类生存的各种需要提供各种条件和过程,这就是所谓的生态系统的服务。城市绿地的自然服务功能体现在对自然系统自身健康的维护、对生物多样化和生命系统的维护、对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的服务上,包括:空气和水的净化,减缓洪灾和旱灾的危害,废弃物的降解和去毒,土壤肥力的创造和再生,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保护人类不受紫外线的伤害,局部气候调节,缓和极端气温、风及海浪;维持文化的多样性,建立城市形象和城市特色,唤起认同感和归属感,提供休憩、美感和智慧启迪以提升人文精神,等等。城市绿地提供给人类的服务是全方位的。让自然做功这一设计原理强调人与自然过程的共生与合作关系,通过与生命所遵循的过程和格局的合作,我们可以显著减少设计的生态影响。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802/9429.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城市生态绿化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框架研究

平顶山市创建园林城市的差距和对策探讨

谈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趋势与不足

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前景与方向

城市街头绿地的植物配置

论园林城市与城市设计

关于冷水江市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思考

园林规划设计技巧

园林设计“八大忌”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