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城市建筑美学城市规划的宏大叙事

收录时间:2007-04-16 00:03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中国现在很多城市都已完成或正在修编城市规划,纵横捭阖,激情洋溢。我们不能说它们是“理想国”,更不能说它们是“乌托邦”,因为里面关于城市发展的概念与追求,有很多是可以做到的。然而可以看到一种有趣或者说是无奈的“宏大叙事”的现象。

延伸阅读:乌托邦 叙事 城市 城市规划 建筑美学

    中国现在很多城市都已完成或正在修编城市规划,纵横捭阖,激情洋溢。我们不能说它们是“理想国”,更不能说它们是“乌托邦”,因为里面关于城市发展的概念与追求,有很多是可以做到的。然而可以看到一种有趣或者说是无奈的“宏大叙事”的现象。(参考《建筑中文网

    在人文领域中有所谓“宏大叙事”,是一种群体的、抽象的、宏阔的论叙文学、历史等的方式。在当代中国建筑领域同样涌动着这样一种情调,建筑单体不能辱没了“高楼大厦”的美名,体量要尽可能的雄伟,中国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一称号的明争暗斗,显示出多少政绩与慰藉的取向。而城市规划更不能小里小气,区域要广,占地要宽,类型要全,景观大道、标志广场、灯光工程等缺一不可,要显示出一种大手笔。这种城市规划中宏大叙事的现象,堪称新时代的高、大、全现象。

    我们的首都规模宏伟壮观,其视觉震撼效果明显。但有人认为,从古城保护、现代交通、环境质量、生活方便,乃至人口流动等等方面来看,北京的城市建设有许多失误甚至失败。是不是大而不当这里不敢说,但中国的首都,甚至于省里的首府,是不是非得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集为一体,去跟国外比规模?

    中小城市也不甘示弱。江西吉安市2004年修了一条新世纪大道,136米宽,双向8车道,结果是人少车稀。后被《焦点访谈》曝光,正如访谈所说,近年来在全国的许多地方,建宽马路、大广场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这些项目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国家资金,吞噬了大量的土地,而且制造了社会经济超前发展的假象,激化了许多社会矛盾。国务院规定省会最宽的路80米,地级市最宽的路60米,县城最宽的路40米。要知道,吉安市是一个经济尚欠发达、以自然经济为主、30多万人口的城市,而美国国际性的都市拉斯维加斯赌城,最宽的路才120米。

    没有办法,因为我们许多人包括政府人员、规划师们多以发达国家如美国来说事,所以这里也来说说作为圭臬的美国罢。说到拉斯维加斯,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是一座好的城市,那种商业性的建筑形态并没有在纽约等宏大阔绰的城市面前而自卑,著名建筑师文丘里甚至写了一本名著,题目就叫《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在美国并不是以纽约为唯一标准,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滋味,功能清晰,也并不自惭形秽。华盛顿特区在国人看来未免太小了点,州的首府大多是普通的中等城市,纽约州的首府是奥尔伯尼而不是纽约市,俄亥俄州的首府是哥伦比亚城,无论是规模还是名声,它们也都不是那么气派。

    城市是居住的地方,中国人多地少,交通、能源、生态等并不发达,城市也是要有个性的城市,追赶潮流永远只能夹在队伍当中,也许连脸面都被遮蔽。很多城市的旅游规划也都是这样,不一定行得通,也不一定能做下去。要知道,在中国特定国情下,行政是有时效性的,官员是易流动的。

    我们的城市,是政府官员的城市,还是专家学者的城市,是普罗市民的城市,还是开发商人的城市,交织着形象、理念、居住、利益等等内涵。但也要看到,文化理念是普遍性、超越性的,有的市民也以城市之大而自豪。这种宏大叙事的风格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联,以大为美(“美”字就是“羊”“大”),歌曲有“大中国”,报告文学有“阴阳大裂变”,电影有“汉武大帝”,还有大男人,大九州,文化大革命,真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社会历史研究中既要有“宏大叙事”,又要有“私人叙事”,而城市的规划也需要这样,要将“宏大叙事”与“生活叙事”结合起来。事实上,北京的奥运计划都在“瘦身”,广州的亚运计划据说也要“减肥”。

    “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说法尖刻了点,但需要注意的是,城市里人与人、人与空间的协调性、舒适性是最基本的考量前提,该大的大,该小的小。人们又不是成天坐飞机来欣赏我们的聚落,宜居的城市才是最美的城市!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704/7156.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从风格的选择开始--两个住宅小区的设计体会

城市规划论文-长春市的城市规划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重点

城市规划与社会问题

城市规划和发展对策

城市规划对地价的影响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若干问题思考

城市与建筑的空间环境和文化艺术

开展烟台城市增长系统动态与城市规划创新研究

论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的协调发展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