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城市休闲绿地使用调查

收录时间:2009-01-10 14:18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汤敏芳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文章建立在对鞍山新村休闲绿地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使用人群、使用者行为特征等方面对目前城市休闲绿地的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优化设计建议。

延伸阅读:休闲 城市 绿地 调查 鞍山

摘 要:文章建立在对鞍山新村休闲绿地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使用人群、使用者行为特征等方面对目前城市休闲绿地的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优化设计建议。
    关键词:城市休闲绿地:静态活动:动态活动:兴趣中心效应
   
    1 引言
   
    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质量,都市的人们向往自然,渴望亲近户外的绿色空间,城市休闲绿地就是适合于这么一种需求而出现的一种形式。它介于“小游园”和“城市广场”之间,广泛地散布于城市街头,大小灵活,视野开阔,以绿色为主,空间宜人。根据其所处地段的功能不同,较为灵活的规划不同比例的铺装,不同特色的树木花卉,不同体量的小品雕塑等。
   
    2 调研的主要对象
   
    调查选择了鞍山新村沿四平路一侧的休闲绿地,它也是小区和快速干道之间的防护隔离绿地。四平路是市中心通向五角场的交通干道,位于大连路和赤峰路区间段内的这块绿地很好地隔离了马路的噪声,保证了鞍山新村居住区内的安静。绿地近似长方形,宽20~30m,长100m,环境经过专门的设计,形态活泼,有不同标高的平面,休闲廊,台阶绿地。树木品种多样,是附近居民日常休闲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3 调研的方法
   
    调研采用了观察、拍照、问卷、访谈等形式,分清晨、白天、晚上三个时间段进行。
    问卷当场收回,被调查者为来此地放松活动的人群,大多为坐着休息的人,为保证调查的客观性,实地调查分两次进行,一次为周末,另一次为工作日,以此作为比较,并选择晴好天气进行调查,分三个时间段进行,清晨、白天、晚上。
   
    4 调研结果
   
    4.1 使用人群分析
    人数随时间的不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周末人流比普通工作日高1/3,白天比晚上使用人数多。
    平时老年人是主要的使用对象,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闲暇时间增多,平时与外界建立联系,经常在这地方活动。他们的游憩活动,往往模式是固定的,几乎每天来某个点,有固定的内容,固定的伙伴。
    儿童也偶尔会出现,一般是由老人带着,由大人环抱或放手推车里,但因地块内没有小孩的游乐场所,很少有小孩在此地游戏。
    年轻人则经常出现在晚上,更多情况是相互依偎的情侣。
   
    4.2 活动类型分析
    4.2.1 静态活动——小坐是这类休闲绿地的主要活动类型。是不同使用人群的基本需求,它为许多其他活动例如观看、交谈等提供基本条件。
    4.2.2 动态活动——A 散步。有时经常看到有人溜着自家的小狗小猫在此地闲逛,中间的游步道随着空间的收放曲折变化,两侧树木茂盛,十分惬意。B 游戏。这里最主要的游戏活动是下棋、打牌等娱乐性活动。C 健身活动。参加广场健身活动的以中老年为主,清晨老年人在小广场中跳舞、打拳等,成为广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健身是老年人的一项重要社会活动,可以保持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
    4.2.3 兴趣中心效应——观察发现,有些小空间总是热热闹闹,充满生气,从早至晚总有人占据着,有些空间则冷冷清清。原因在于一是空间的质量,二是空间的兴趣中心。人及其活动的空间是最重要的兴趣中心,当人被另一些人所吸引,就会集聚在他们周围,寻找最靠近的位置,于是新的活动便在进行中的事件附近萌发了。(有机会耳闻目睹众生相,结识各种各样的人是环境最吸引人的特点。在设计中,充分利用兴趣中心效应的原理,通过营造丰富的、有意味的空间来激发人们的种种潜在兴趣,由人们丰富的活动来构成各种各样的兴趣中心,进而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空间。
   
    4.3 问卷统计
    到此地来的大都为附近的居民,在问卷调查中回答“经常来”的比例很大;到达的距离以10分钟内为主,年龄以老年人为多,其次是中年人,小孩很少;环境要素的评价是植物配置较好,小广场气氛很好,缺点是游戏设施少,灯光照明系统考虑不周,晚上仅依赖于四平路的路灯,草坪灯也没有,比较昏暗。 5 优化设计建议
   
    我们只有详细了解了使用者的行为活动及心理特征,设计才会有理性依据,才能创造出让使用者满意的优秀的城市休闲绿地。经过调研观察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进行优化设计:
   
    5.1 空间要区域化、多样化设计
    不同使用人群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因此要根据人们的活动类型作分区化处理,以适应不同年龄层不同兴趣群开展各自活动的需求,空间的区域化、小型化不是简单的用墙围合,那种封闭的空间缺乏整体美感,又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形成空间的区域化、小型化可以有多种手法。
   
    5.2 动态性设计
    激发人的参与本能。空间具有兴趣中心效应特征,因此设计应激发使用者的兴趣,调动使用者多感官的积极参与,使人充当活动的主角,而不是处于被排斥地位,或仅以旁观者的身份进入空间,达到人与环境互动,增添空间活力,并使人在游憩活动过程中得到更高层次的满足。动态性要求设计者时时处处为使用者创造参与的可能性,并把人群的活动纳入到设计的范畴。人群的参与活动是休闲游憩空间设计的实质,建筑和环境的营造是达成设计目的的手段。多方面的参与可以激发人的兴趣,使人从中找到比单纯视觉享受更多的乐趣。
   
    5.3 注重环境要素的设计
    环境要素指自然要素(植物、水体)和人工要素(座椅、垃圾箱、小品设施等)两方面。
    5.3.1 植物——树木花草的设计(包括种类、材质、大小)均符合人类的心理要求时,它才会形成社会空间,吸引人在其中活动。树不应只是摆在草坪中让人远看,还应与使用者亲近,设在座椅旁,让休息的人接近绿色,同时又能起到遮荫效果。而在可能的情况下,设置可能进入的草坪,让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大自然,空间一定会生气大增。
    5.3.2 水体——在较大面积的城市休闲绿地中可以引入水体,水流的声音可以遮住城市周围的噪音,而且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可以在水中玩耍,享受水清凉。西方流行一种为公众提供亲水、近水、戏水活动的水庭,人们可以体验水曲清新和自然。
    5.3.3 座椅——小坐是城市游憩空间中的主要活动类型,因此座椅成为影响空间质量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对于座椅的布置,人们愿意选择一些位于空间边缘,背后有依靠物的座位,这样可以给坐者安全感;另外,对交往的需求多表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交谈愿望的人中,他们希望能舒适的坐着和对方交流,因此需要一些适合交谈的小坐空间,如多凹型或凸凹两边形,弧形等形式的座位,这些形式的座位可以形成一个使交谈着使用的小空间,产生领域感,满足他们的交往需求。当座椅成角布置时,如果坐着的人都有攀谈的意向,开始搭话就会容易些,如果不愿交谈,从窘况中解脱出来也比较方便。同时,活动是诱人的因素,易于观赏周围活动的座位就比难于看到别人的座位使用频率高。当座椅不朝向活动区时,要么无人问津,要么有人躺在上面睡觉。常有许多使用者抱怨座椅的舒适度不够,并且形式单一,这是个普遍问题,应注意座椅的样式与材质的选择,同时增加座椅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也能为空间添色不少。
    5.3.4 垃圾箱——垃圾箱的设计与布置对广场的环境质量和使用的方便性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应将它们设置在恰好有垃圾投入的地点,最好与其他设施(如座椅、灯柱等)组合在一起。垃圾箱的具体设计要从功能和外观两方面考虑。开口便于投放废物,外观于周围环境相协调。
    5.3.5 灯光照明——照明在夜间发挥重要的作用,关系到晚间观看和活动的可能性。考虑到一般的舒适感与安全感,以及观看人和活动的可能性,在任何时候均保持步行区有充裕的照明和良好的投向是最理想的。
   
    6 结语
   
    随着人们追求生活需求的多样化,休闲绿地作为贴近居民日常生活的休闲场所在市民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应从整体建设和具体设计两方面考虑,为使用者提供一个适宜的活动场所,让人积极参与其中,以一种非正式的偶然性活动激发人际间的交往,从而满足使用者多方面的需求。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901/12085.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城市生态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与苗木需求的关系

绿地公园应完善避难防灾功能

平顶山市创建园林城市的差距和对策探讨

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营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工生态水景

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理论与实践

谈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趋势与不足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框架研究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