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要现代化

收录时间:2008-05-14 14:22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世界处于永恒的发展变化之中,如果说一切工作都需要与时俱进的话,思想政治工作尤其需要与时俱进。这是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政治优势,而党的工作任务和重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唯有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流、社会发展的大空

延伸阅读:十六大 发展 变化 工作 思想政治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世界处于永恒的发展变化之中,如果说一切工作都需要与时俱进的话,思想政治工作尤其需要与时俱进。这是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政治优势,而党的工作任务和重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唯有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流、社会发展的大空间、企业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之中,才能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开创新局面。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参考《建筑中文网

    那么,什么是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工作呢?众所周知,我们党正在领导进行现代化建设,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必然是现代化的,只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相衔接,与高科技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相适应,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跟上科技的高速发展,才能强化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力度和深度,才能使我们党的这个传统优势更显威力和效果。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反思

    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曾经著称于世,从共产党诞生起,思想政治工作从来都是引导新潮流的,从来都是新观念、新思想、新风尚的先导。然而,面对当今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和相互碰撞的各种文化思潮,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明显落伍了。反思现状,就会发现: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依然固守着传统的套路,重形式、轻内容,重布置、轻落实,以不变应万变:一说学习,无非是开会念报读文章;一说宣传,无非是贴标语造声势;一说关心职工生活,无非是看病号送温暖;一说建设企业文化,无非是多搞几场文娱活动……这些套路不是没用,而是几十年下来成了老生常谈,就慢慢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由于缺乏对现代科技成果的运用,在社会信息网络四通八达的情况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优势已风光不在。

    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离现代高科技太远。一方面,企业政工队伍人员老化,素质偏低,对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缺乏了解,和科技人员较少联系。由于观念偏重传统,方法偏重经验,对许多变化不适应,对许多现象不理解,对许多事物看不惯,对许多活动插不上手。而另一方面,许多职工对一般的政治教育不感兴趣,却对一些品位高、信息量大的报告会十分欢迎;对光会讲大话、空话的政工干部不屑一顾,却对具有丰富知识的“学者型”领导敬佩有加。这些都说明了新时期职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信息化、知识化的认同与追求。

    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离当代青年人也太远。我国80%的“网民”是青年人,他们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页,发表自己的见解,随心所欲地阅读、鉴赏、交流,他们的知识积累更新及思想成熟的速度,比其他人群要快得多。与这些从小受着中西方文化熏陶和各种观念影响的青年人相比,我们许多政工干部的思想观念不如他们现代,对新事物不如他们敏感……现代年轻人的思想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很难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所指导所左右了。

    综上所述,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依然墨守陈规,依然让那些形式主义和华而不实的东西耗费我们的精力和声誉,那么,就很难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就要严重地脱离广大群众,对党的事业是十分有害的。事实表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势在必行。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途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越是要发展生产力,越是要重视人的因素在生产力中的作用,而思想政治工作恰恰就是做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人的工作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体现“现代化”,就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特点,积极寻求满足职工群众多层次、多样性文化和物质需求的新方式;就要紧密结合人们接受信息途径发生的新变化,认真探索运用互联网来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手段;就要紧密结合企业改革、稳定与发展的新形势,努力形成思想政治工作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新机制……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有多种途径,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很重要。

    1.让“服务职工”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群众利益无小事。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把“为职工服务”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接受职工需要不需要、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这个“市场”的检验。一位世界扭亏高手说得好:“一家企业要成功,关键是一定要爱护你的员工并帮助他们,一定要把你的心拿出来给他们看,要心心相印,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会跟你走”。

    过去人们总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说教,就是居高临下地教导人、管住人和限制人的,而对人的需求和利益却往往关注不够。殊不知,新时期最有活力、最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为群众服务最积极、最到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果只一味地强调企业的整体利益而否定或取代群众的个人利益、物质利益和眼前利益,就会让群众感到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动员他们“奉献”和“吃亏”的,是让他们“放弃”和“牺牲”利益的,久而久之,群众必然会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排斥心理。特别是在当前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各种观念不断碰撞,职工的思想情绪容易波动和浮躁的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真正搞清楚职工在想什么,要什么,烦什么,多做得人心、暖心人、稳人心的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沟通心灵的调节功能、解疑释惑的疏导功能、稳定人心的凝聚功能、团结鼓劲的激励功能和雪中送炭的服务功能。

    思想政治工作还要注重提高人的素质,承认人的差别,尊重人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改变以往教条僵化的思维模式。不要动不动就把人归类,不要试图把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作派“改造”成一个模式,不要把个人的正当需求都认为是“个人主义”、“私心太重”,不要把人创造幸福生活的思想行为看作是“贪图享乐”、“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更不要不习惯别人的“名利双收”。只有真正做到了尊重人,理解人,理直气壮地实现和维护好职工的切身利益,思想政治工作才会受到大家的认可,才会让人心甘情愿地跟你走。

    2.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踏上网络快车。江泽民同志指出:“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快速传播、同步交流、信息检索、电子商务等功能的广泛运用,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畅游于网络之间,浏览最新的国内外新闻,在论坛发表观点,去聊天室交流情感,相对于坐在会议室听报告、学文件,自然更具魅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时,只用听觉能够认识事物的15%,用视觉能够认识事物的20%,而视觉、听觉并用可以认识事物的65%。网络信息传输几乎综合了其他传输手段的所有优点,它不仅可以传输文字和图片,还可以传输声音和动态画面,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让人如身临其境,得到切身体验,这是其他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所不能比拟的。

    现在,许多企业已在互联网上开辟了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利用网站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宣传先进典型、政策法规,进行调查研究,开办电子报刊等,使事与理、情与法、形与声有机交融。如:建立“厂务公开”网页,设立“经理信箱”、“书记信箱”、留言簿,开设“职工论坛”、聊天室栏目等,将职工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全部在网上公开,让职工自由发表观点、言论,随时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及时解答职工提出的问题,使各种矛盾和问题得到及时化解。网站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增大,视野更加开阔,内容更加丰富,速度更为快捷,功能更加扩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理想工具。

    3.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管理,纳入考核。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现代化标准,就是精干高效。要改变思想政治工作在低层次上循环、低水平上重复、自叹声中弱化的现状,就必须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相适应,必须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实现管人、管生产与管思想的有机结合。其实,思想政治工作本身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应有之义。这是因为,企业管理离不开对人的管理,职工的思想状况也正是在管理过程中才表现得最真实、最充分,而思想政治工作恰好是最善于做人的工作的,两者“软”“硬”融合,可以使干部管理职责行使到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覆盖到哪里,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工作形影相随,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企业领导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道工序”,要像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那样,完善和落实党政一把手的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并通过“一把手”的身体力行,一级抓一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同时明确不同组织、不同系统、不同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突出部门特色,建立起一个目标同向、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还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硬任务与管理工作同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805/10472.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园林绿化、建筑、市政设施与城市环境

怎样才能做好企业安全员

如何解决我国工程保险存在的问题

积极推动广东LNG项目的实施和发展

安全生产管理创新机制

强化建筑节能标准化,大力推进建筑节能(上)

浅谈施工企业的“电子政工”建设

试论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点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