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设计突破建筑创新

收录时间:2007-07-15 20:00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上海铁路南站作为上海铁路枢纽规划的南大门,也是上海市规划中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和市内换乘枢纽。区域内除铁路南站外,还包括长途汽车站、8条近郊线路和12条市内公交线路总站、3条轨道交通线路站点以及出租车和其它社会车辆的上下客站点,如何处理好各种交通方式的相互连接成为项目成败的关键。

延伸阅读:上海 南大门 南站 枢纽 路南

    上海铁路南站作为上海铁路枢纽规划的南大门,也是上海市规划中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和市内换乘枢纽。区域内除铁路南站外,还包括长途汽车站、8条近郊线路和12条市内公交线路总站、3条轨道交通线路站点以及出租车和其它社会车辆的上下客站点,如何处理好各种交通方式的相互连接成为项目成败的关键。(参考《建筑中文网

    2001年4月,应业主邀请,法国AREP公司和上海现代建筑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体参加了上海铁路南站建筑方案概念设计国际招标,经过三轮竞标中选。上海铁路局局长陆东福看了由华东设计院等设计的的上海南站新格局后说,上海南站站房建设在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设计理念上,实现了具有前瞻性的“四大突破”:首先,实现了国际招标“零”的突破;其次,强调了“以人为本”,突破了铁路过去站房设计“以管理为本”的思路;再者,突破了铁路过去站房建设“以我为主”的老大观念(与周边环境脱节的弊端,统一规划,综合统效),强调了火车站与城市的有机结合,强调了地区性景观的整体效应;第四,突破了车站旅客人流与社会人流隔离分开的传统站房模式,提出了解决国铁、地铁、地面公交的换乘通道“交融”的新思路。

    圆形主展屋突破常规5万平方米的圆形屋盖,晶莹剔透的外观,无论在白天还是夜晚,都能成为各个方向的视线焦点。建筑整体结构,气势磅礴。南来北往的火车可从主体建筑的架空部分穿行而过。没有喧嚣的高音喇叭,没有混杂的往来客流,圆形火车站的创意,带来的是井井有条的大空间概念。南站的主站屋大致有3层:上层是出发层,有700多米长的高架环形出发平台、可同时容纳1万(六千)多人候车的候车区、检票通道等;中层与地面同高,是站台层,与南站的南北广场相连,有贵宾候车室、车站公安派出所等;下层是到达层,设有旅客出站地道、6600多平方米的地下换乘大厅、售票厅等。这一布局大大方便了借助各类交通工具到达南站的乘客,更可使出站旅客快速有序疏散。以候车为例,乘坐出租车等机动车的乘客,可以在高架环形出发平台下车,从任意一个入口处进入候车大厅,车辆可沿坡道下至南北广场疏散,或沿高架匝道通往沪闵高架;乘坐地铁一号线、明珠线和规划中轻轨线的乘客,南北地下换乘大厅进入主站屋;至于乘坐各类公交车、团体大巴的乘客,还可以在南北广场下车后,沿步行通道进入主站屋。

    从功能上而言,圆形设计解决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环形高架车道大大增加了停车长度,其可循环性能避免车辆堵塞的情况,以保证车站本身的营运效率和城市高速干道的通畅;二是环形广厅大大增加了入口的数量,提供了旅客进站的高穿透率。从形象上而言,圆形设计也解决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车站主立面究竟是列车进站面向城市的方向还是面向广场的南北方向,圆形方案以其向心性和均衡性,巧妙回避了主立面的概念,使各个方向的视觉效果更为稳定夺目;二是由于地块中铁路与南北两侧城市主干道成一定角度,而跨线式候车方式控制了建筑主轴线势必垂直于站台,这样使得主站房与周边道路广场形成扭曲的紧张关系,圆形设计成功地解决了这一矛盾,使之与周边的关系更为和谐。

    “零换乘”使出行更便捷“地铁、轻轨、公交、高速公路等与客站有机联系、融为一体,旅客可以用最短的距离、最少的时间实现换乘。”华东设计院的建筑师们用行动有力诠释了这一点。

    作为国内第一个集火车、地铁、轻轨、公交线路等多种交通工具为一体的“零换乘”交通枢纽,进入南站的旅客到底能享受怎样的便捷呢?拿出发来说,乘坐出租车的旅客,可以通过高架直达火车站的环形出发平台,从任意一个入口进入候车大厅;乘坐地铁一号线、明珠线和规划中的轻轨线的旅客,可从火车站的南北地下换乘大厅进入主站屋;至于乘坐各类公交车、团体大巴或是步行的旅客,可在南北广场下车后,沿地面步行通道进入主站屋。到达的旅客同样也可快捷地离开火车站。

    主站屋东西两条出站地道的尽端设南北地下换乘敞厅,与地铁、轻轨的地下站厅无缝连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铁路客运与城市轨道交通的“零距离”换乘。换乘敞厅外侧为出租车上客区,再向外延伸为下沉式坡形绿化景观,使出站旅客在地下就能充分享受到阳光和绿色。平行于出站地道的南北社会联系地道贯穿整个基地,有效连接南北各类交通节点以及地下辅助商业空间,使之成为有机的地下公共步行系统。

    化繁为简的内部空间组织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上海站设计中,华东设计研究院首次提出“南北开口、高进低出、跨线候车”的方式,在国内延用至今仍被证明行之有效。在此基础上,设计师们结合上海南站的具体情况,对主站屋作了明确的竖向分区:9.9m标高为出发层,设有车行下客平台、广厅、售票点、商店等;7.5m标高为划分灵活的大空间候车区及检票通道;5.0m标高为办公夹层;±0.0m标高为站台层,并作为与南北广场步行联系的层面,设有1号站台候车室、贵宾候车室等;-6.0m/-7.0m标高为到达层,设有旅客出站通道、绿色通道、南北社会联系地道、南北地下换乘敞厅、售票点及设备用房。

    这样的竖向分区也带来了清晰明确的流线设计,进站旅客(除1号站台候车室、贵宾候车室及绿色通道外),无论以何种交通方式、从不同标高层面到达,均可从9.9m标高广厅进入候车流线;出站旅客在地下换乘大厅选择离站的交通方式。对于进站旅客来说,流线系统的明确和唯一性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停留和错误选择。

    上海南站设计中更为着重的是采用了另一种方式:塑造可读性非常强的空间,使旅客具有清晰的位置感和明确的空间导向。共处于同一高大空间中的9.9m标高环形广厅和中部7.5m标高方形候车区拉开2.4m高差,由4条6m宽缓坡连接,整个空间如同一个巨型漏斗,消除了圆形平面方向感差的缺陷,反而强化了交通建筑的流线导向,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在候车空间的布置方式上,上海南站设计保证了充分的候车面积,并采用低矮隔断划分候车区域,以适应可能的变化。同时相对分离的广厅和候车空间使得两者既有通透的视觉联系,又为旅客创造了舒适宁静的候车环境。

    浑然天成的建筑造型设上海南站项目本身的重要性,决定了其标志性的建筑定位,富有个性、形象强烈的建筑形态摒弃了所有多余的建筑装饰,采用充分展现结构本身表现力和空间表现力的手法,使建筑形象更具生命力与时代感。

    9.9m标高以下部位主要采用清水混凝土材料,达到粗犷、稳固的视觉效果,9.9m标高以上部位暴露主体钢结构:两列圆形钢柱,18组“人”字形钢梁支撑屋盖体系,体现出建筑的力度和美感。新型屋面材料、连接精密的钢结构体系、铝合金遮阳系统,通过材料的虚实对比、质感变化和节点处理,取得精致的外观效果。整体建筑形象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标志性特征。

    屋面体系的材料组合,使白天室内产生漫射天光的效果,为旅客带来良好的视觉心理感受和独特的车站空间体验。夜晚,在灯光透射下,站屋作为一个均匀发光体,晶莹剔透,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707/7460.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精心铸精品-上海蓝天装饰公司打造申城铁路南站主站房纪实

上海市人民广场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方案研究

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软土特征及处理方法

一流管理创誉内外-中铁十三局集团五公司济菏高速公路施工纪实

上海城隍庙介绍,那街那庙那弄堂

“上海为什么迷人”的核心观点被曲解

上海地区高层住宅建筑外墙节能技术及应用

浅谈现代园林

上海地铁4号线工程上海体育馆站换乘方案设计

市场比较法和收益法在别墅建筑估价中的应用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