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追求人、住宅与环境的统一

收录时间:2006-12-04 13:18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城市建筑的主体是住宅建筑,据统计,我国的住宅建筑占到城市房屋建筑的65%以上。在加大住宅建设力度,促使住宅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进程中,如何使“人、建筑、环境”这三者和谐统一发展是我们在处理住宅建设与城市建设关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延伸阅读:住宅 住宅产业 建设 环境 统一

    城市建筑的主体是住宅建筑,据统计,我国的住宅建筑占到城市房屋建筑的65%以上。在加大住宅建设力度,促使住宅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进程中,如何使“人、建筑、环境”这三者和谐统一发展是我们在处理住宅建设与城市建设关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参考《建筑中文网

    一、城市生态环境的内涵

    当前住宅建筑存在的问题城市生态环境是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环境,是城市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它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次是自然环境,包含原生自然环境及被人类改变了的次生环境;第二层次是由人工建造的建筑物、道路及各项配套设施组成的人工环境;第三层次是由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所构成的社会环境。因而,城市环境除包括有形的物质环境外,还包括无形的精神文化环境。建筑作为城市的载体,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它既可以改善环境,也可以破坏环境。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过度集中及无序化建筑活动的加剧,昔日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逐渐为人类盲目的建筑活动所打破,城市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在由钢筋水泥构筑的现代化城市中,现代人错误地把城市化进程独立于城市生态系统之外加以考虑、规划设计,使得人们不仅远离自然、与自然处于一种半隔绝状态,而且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关系日益恶化。在这方面,尤以住宅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的矛盾表现得最为突出。当前,我国的住宅建设在高速发展的背后,不仅凸现住宅建设本身的发展与城市市政、公用、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滞后间的矛盾,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对原有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性破坏”。其主要表现在:一是许多住宅建设单位为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在住宅建设时忽视为居民留出必要的活动空间,造成楼宇愈建愈密,建筑物间距越来越小,城市绿地空间日见消失;二是在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中新建的一座座长方形高楼,不仅使城市整体建筑风格杂乱无章,同时,放眼望去,一片片的“水泥森林”在视觉上的单调和严峻感也成为城市景观中的消极因素;三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环境的破坏,在一些历史山水名城,为强调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见缝插针的新建筑对古城格局造成了人为的建设性破坏。

    二、住宅建筑

    坚持环境优先的观念坚持住宅建设环境优先首先是实施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住宅建设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就是要求住宅全寿命各个环节(建设、使用、维修、改造和拆除)中使住宅业的发展应为改善居住环境作出贡献。住宅建设不仅应以地球有限的土地资源为前提,同时,住宅的建设发展要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与周围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使住宅建设在利用自然环境改善自然景观的同时,为人类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其次,是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通过政府部门和立法机构制定并实施促进人类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发展战略、规划和行政计划,动员所有的社会团体和全体民众积极参与,建设规划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有利工作、方便生活,住区环境清洁、优美、安静、舒适的人类社区。第三,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城市首先应该是市民愉快生活和安居乐业的场所,然后才是金融的中心、工业的基地。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垃圾及噪声干扰等环境问题使广大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实践已经证明,工业化和经济中心并不等于城市的现代化。城市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现代化城市经济体系、文化体系、行政管理体系和城市基础体系,而且更体现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现代化。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只有实现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现代化才算是真正实现了城市的现代化。

    三、住宅建筑与城市环境建设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

    首先,以人为本,合理使用资源,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住宅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产业,它涉及建材、冶金、轻工、化工、电子、机械、通讯等产业,甚至影响装饰、家具和服务业的发展。住宅的增长方式将直接影响上述产业的增长方式及资源、原材料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从经济属性来看,可持续发展是指: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因此,住宅建设一是要“以人为本”。即为住户着想,创造舒适、方便、亲和、实惠、安乐的居住环境,充分体现“人造住宅,住宅造人”的住宅价值观;二是住宅建设要多采用耐久性和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材料,尽量少用木材和可燃性材料,可选用低能耗产品,利用工业废弃物制作建筑材料,开发太阳能作为住宅的使用能源;三是在住宅建设中要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规划方案中要求保留的林木、地形、地貌和景观要严格保留,在建设过程中注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合理堆放建材、设备,合理收集和运输废弃物等。

    其次,加强城市文化环境建设,建设文明居住环境。城市是文化的集中体现,城市生态环境除包括有形的物质环境外,还包括无形的精神文化环境,涉及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政治、法律、道德、文学艺术、美学、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机构、制度等。通常所说的城市文化氛围和城市意象,指的就是城市的精神文化环境,它是城市人更高层次的需要,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对此,在住宅建设时一要加强文化环境建设。

    二要继承优秀文化传统。

    第三,建设城市人文化、生态化居住环境必须取得社会各界全体市民的共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综合治理。这首先要求住宅建设在居住外部大环境和内部小环境的规划、设计、经营、管理等环节上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居住外部环境人文化、生态化,居室内部环境人性化、科学化。与此同时,住宅建设要从城市形象和居住环境的整体要求出发,全面科学地完成分区规划、专项规划和重点地区、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增加规划设计和科技含量,构建与民族文化、地方自然特色和谐统一并具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优秀建筑作品。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12/6859.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积极探索住宅产业化创新之路—访深圳国土资源局局长张士明

关于我省住宅产业化的思考

住宅产业化驶入“快车道”

住宅小区智能化建设注意要点

浅谈住宅的给排水设置

居住区景观不同于园林绿化

理论思考与模式选择

浅谈从人居环境的角度看现代人的住宅厨房的环境卫生

探索住宅环境设计的新手法

住宅郊区化:理论思考与模式选择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