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论面向建筑产品的技术扩散

收录时间:2006-06-05 21:23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冯凯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从建筑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视角,提出了面向建筑产品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探讨了面向建筑产品的技术扩散的三种形式。在借鉴国外学者对参与技术扩散的角色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面向建筑产品技术扩散的主要因素。

延伸阅读:建筑产品 建筑企业 技术创新 技术扩散 技术管理

    自 Mansfield 首次提出了技术创新扩散模型以来,国内外对技术扩散的研究已近 40 年,建筑业技术扩散的研究则是 20 世纪 90 年代才逐渐受到业内学者的关注。国外的实证研究说明,新技术的来源绝不仅仅是建筑企业内部,建筑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的新技术是技术扩散的重要技术源[1],然而新技术能被建筑承包商采用除了需要进行技术改进之外,还需克服各种障碍。(参考《建筑中文网


   
   

    1 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过程与技术扩散的关系,可用图 1 表示。

    论面向建筑产品的技术扩散

    1.1 面向建筑产品技术创新的概念

    建筑产品生产活动是多行业与专业相融合的产物,可借鉴目标管理的思想,将研究建筑业技术创新的视角转向建筑产品本身。面向建筑产品的技术创新的概念如下:参与建筑产品生产的组织围绕建筑产品这一生产对象组织生产要素,通过建筑生产全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建筑技术的研究开发并应用或直接采用新设计、新建筑结构体系、新建筑材料、新部品、新建筑设备、新施工机具、新施工工艺、新检测技术和新管理技术等,从而从功能、性能等方面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并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服务质量,从技术角度更好地使建筑产品的生产经营服务达到各方面满意,以获取潜在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一系列综合过程。


   
   

    1.2 面向建筑产品技术扩散的概念

    面向建筑产品的技术扩散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将新技术在建筑产品的设计施工生产中加以应用、推广和普及,从而促进全社会建筑产品的整体功能、性能和价值得到普遍提高。


   
   

    2 面向建筑产品的技术扩散的形式

    2.1 企业内的技术扩散

    是指某企业第一次在某建筑产品上使用新技术开始,直到该新技术在企业得到普遍应用的整个过 程,在此过程中企业将不断了解和调整新技术应用水平,是新技术在企业内得到充分应用。由于企业内的技术扩散往往不需要中介组织的参与,因而学术界对企业内技术扩散关注很少,扩散理论研究重点在于企业决策和首次采用新技术的理论与方法。

    (1)建筑产品生产的单件性导致企业内的技术扩散。面向建筑产品的企业内技术扩散的重要性来自于企业生产基于一个个独立的建筑产品的属性,这种性质导致企业因为建筑产品而分散。因此,创新技术在一个建筑产品的应用仅仅代表该企业的部分员工掌握该项技术,而对于企业整体来说,还需要进行企业内部的进一步知识交流,以达到扩散的目的。

    (2)企业内的技术扩散是企业技术积累和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过程。由于建筑生产的单件性的特点,企业在某一建筑产品采用新技术后,会形成技术应用惯性,通过总结在某建筑产品中应用新技术的经验,并用于下一个建筑产品设计生产。而且,建筑设计施工企业在争夺市场份额的时候,对某项新技术使用的经验和效果往往为下一个建筑产品采用该项新技术并投标成功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建筑生产的企业内技术扩散是建立在一个个独立建筑产品的基础上的知识积累过程,这一过程对企业占据建筑市场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2.2 设计企业和施工企业内技术扩散机理

    (1)设计企业内的技术扩散。其机理表现为:技术引进→培训学习→初次应用→组织学习→知识积累→应用拓展,其中,在组织学习和知识积累上挖掘技术的应用方法和潜在应用价值,是设计企业内技术扩散的特色[2]。在此过程中企业应用该技术的能力不断提高,并利用新技术充分为企业创造效益。

    (2)施工企业内的技术扩散。其机理可以总结为:新技术的综合评价(包括技术评价、经济评价、风险评价)→新技术的试点应用→技术推动下的新市场开拓→新技术在企业内的普遍应用→边际收益递减→技术淘汰。其中,利用新技术进行建筑市场的开拓是施工企业内技术扩散的重要基础,有广泛的新技术应用空间,才会对企业内的技术扩散提出迫切要求,带动企业内的组织学习。


   
   

    2.3 企业间的技术扩散

    是指不同企业之间传播和采用新技术的过程。它是对整个产业整体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的扩散形式。创新技术的外部性使创新技术在不同的企业中得到应用,部分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技术创新,从而使新技术继续应用扩散,形成技术扩散的正反馈机制[3]。

    面向建筑产品的企业间技术扩散可以分为两层含义。一是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类似的同类企业之间的技术扩散。二是不同类型企业(包括设计企业、承包企业和建筑制品和设备制造企业)之间的技术扩散。同类企业间的技术扩散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同类建筑产品可能需要采用相同的建筑新技术,如果行业内已经有其他企业掌握该类技术,则未掌握该技术的企业有两种办法获得它,一种是自行研究开发。另一种是通过购买或交流学习的办法掌握该技术,其目的在于通过掌握新技术在需要应用该技术的建筑市场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作为技术供给方的企业也可以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手段增加效益。由于在建筑生产中无论是设计企业还是施工企业,尤其是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自行技术开发的能力普遍比较薄弱,因此,从同类企业中的大企业获取新技术的途径比较现实。

    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技术扩散是建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的综合性决定的,也是建筑生产的一大特色。建筑设计和施工需要应用大量的外部技术。通常情况下,设计企业需要在设计方案中应用新设备、新材料等,以达到提高产品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目的,这些新技术需要其他类型的企业提供技术信息,通过设计师的创新思想加入到产品中。施工企业的这种情况更为突出,建筑材料、建筑机械等虽然是建筑生产的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但是不可能全由施工企业创新和生产,施工企业普遍能做到的是为其他类型企业(特别是建筑制品和设备制造企业)提供需要技术改进和创新的信息,将其他企业的创新产品用于施工生产。激光测距技术、新型塑料管材等在建筑产品中应用,都是其他类型企业的技术在建筑产品生产中的技术扩散。


   
   

    2.4 大学和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技术扩散

    是指大学和科研机构将科研成果市场化,向企业转移的过程。一方面,是从事建筑科学研究工作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为科研工作进入经济建设打通渠道。另一方面,通过科技发展促进建筑生产的技术含量,提高产业素质。加强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据 1997 年统计,全国 182 个专门建设科研机构中,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这样的例子还不多,仅占全部科研机构的 1/3,因此,这方面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使科学研究真正面向生产实践,将过去传统的项目选题、论证、立项、研究、鉴定、评奖的小循环,逐渐转到研究、开发和推广转化的大循环。


   
   

    3 技术扩散在建筑生产中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分析

    3.1 在建筑生产中与技术扩散相关的三个重要角色

    根据国外对技术扩散理论的研究,无论设计还是施工都有与技术扩散紧密相关的 3 个重要角色:技术守门人(gatekeeper)、技术支持者(champion)和技术转化代理者(change agent)。

    技术守门人是指能识别新技术并了解掌握该技术在特定建筑产品中应用可能的人。与单纯的技术带头人相比,在技术扩散中技术守门人对建筑新技术有敏锐的洞察力,更擅长于将已有新技术信息引入特定建筑产品生产。技术支持者是指一些甘于承担风险进行新技术评价投入并说服决策层采用新技术的人。技术支持者承担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资金风险和个人风险。技术转化代理者是指在进入新技术最后实施阶段,技术倡导者就担负转化代理的作用,负责应用新技术所必要的人员培训与指导以及资源的细节安排,使新技术最终用于建筑产品设计生产过程,并进一步地在企业组织内加以扩散。

    3.2 影响面向建筑产品的技术扩散的关键因素

    (1)高层管理者对新技术的态度。这一点决定了新技术的应用是否得到支持。如果高层管理者对新技术抱以积极态度,新技术的评价和应用需要的资源—— R&D 投入就有保障,有利于降低新技术应用失败的风险。

    (2)技术守门人在组织层次中的地位。技术守门人在组织层次中的地位影响以下方面:一是识别技术需求和新技术的广度和深度。二是获取和配置评价新技术需要的各项资源的能力。三是影响高层管理者对应用新技术的支持的力度。四是组织全面评价新技术的能力。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06/412.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建筑产品技术创新效用

浅议SMW工法应用的技术管理及其经济与社会价值

技术创新与建筑企业的关系

建筑行业技术导入模式探析

技术管理与木桶理论

技术创新风险的几个基本特征及风险管理对策

论技术创新中的产学研结合

以技术创新助推企业转型

坚持技术创新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创新项目的几个风险特征及起管理对策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