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楼宇自控能"控"到哪?

收录时间:2005-08-18 16:00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会议室、办公室长时间无人使用空调照开;下班后灯、电脑、空调整夜都在运转;管道工人如果没来,坏了的水管只能让它哗哗淌水……这些现象可能在每座办公楼里都上演过,有没有一种办法不必让我们亲自动手,而这些问题都得以解决呢?有,这就是楼宇自控系统。

延伸阅读:亲自动手 室长 楼宇自控 空调 自控系统

    会议室、办公室长时间无人使用空调照开;下班后灯、电脑、空调整夜都在运转;管道工人如果没来,坏了的水管只能让它哗哗淌水……这些现象可能在每座办公楼里都上演过,有没有一种办法不必让我们亲自动手,而这些问题都得以解决呢?有,这就是楼宇自控系统。(参考《建筑中文网

    楼宇自控系统是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变配电、照明、电梯、空调、供热、给排水、消防、保安等众多分散设备的运行、安全状况、能源使用状况及节能管理实行集中监控、管理和分散控制的建筑物管理与控制系统,称为BAS(BUILDINGAUTOMATIONSYS鄄TEM)。一旦出现上述问题,系统会自动收集情况并通知总控中心,使之得以及时处理。

    楼宇自控系统节能效果到底怎样?如何为用户增值?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经济开发区的北京利达集团。利达集团以开发、生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起家,现已发展成为覆盖消防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安防系统、电气防火系统、防雷系统、环保系统及城市消防联网系统等几大主业的设计、开发和生产的集团公司。公司的办公楼由几座四层高的小楼围合而成,中间为一个阔大的花园式中庭,上覆以通透的玻璃屋顶,这种建筑结构仅夏天的制冷和冬天的采暖就要耗费不少能源。

    集团下属的利达恒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注于楼宇自控业务,该公司营销部经理张军告诉记者:“使用楼控系统可以节能,从而降低楼宇的运营成本,节约就是一种增值。”

    以该公司办公楼为例,它的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在没有使用利达集团开发的HBS型楼宇自控系统之前,中央空调、照明、供配电等必备设施已安装使用,中央空调系统额定功率约为600kW,照明额定功率约为240kW,其它负荷分别被给排水设备、电梯、办公设备等分摊,日用水量约为40吨。

    在应用HBS楼宇自控系统后,对大楼中央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照明等机电设备实施全面自动化监控,完成能源的全面管理,配置监控点数496点,按目前的情况分析,一年下来水电费节省20多万元,楼控系统的投资不到2年就可以收回,而一般设备的使用寿命按10年计算,就可以省下200多万元。

    据介绍,利达集团研发生产的HBS楼宇自控系统基于开放性的楼控领域国际标准———BACnet协议,该系统中的所有软硬件产品都是遵循此协议的产品,可与其它支持BACnet协议的系统通用和直接进行数据交换。HBS楼宇自控系统的网络支持为以太网,因此可以利用以太网的综合布线系统来实现设备的互联,而不需其它辅件。此外,HBS楼控系统还可根据人们需求自动调节建筑内部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灯光照度及相关设备的运行,可根据不同人的感受,进行个性化设定,并且可自动存储个人习惯参数曲线,实现自动调节、分区调节。

    建筑的节能、舒适是建设智能楼宇的主要目标,实际上,智能楼宇不节能甚至不智能的情况时有发生,问题发生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楼宇自控系统上,要么是系统故障率高、自动化程度低,要么是系统运行基本正常但节能效果不明显,有些干脆是处在停运状态。

    据业内人士分析,现在的智能建筑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各个厂商的产品设计思想和用应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设计方案无法充分发挥产品的性能。二是当前应用的楼宇自控产品大都由国外进口,核心的技术调试工作由供应商负责,有些国外产品供应商提供技术资料不全,甚至对工程集成商实施技术封锁,使得集成商只能负责一些简单的辅助工作。三是很多国外供应商没有实现产品生产、技术服务本土化,服务成本高导致系统局部瘫痪或停运。再加上智能建筑进入国内的时间不长,很多用户对此缺乏系统的了解,并且实际操作过程中大都由物业公司来照看,其中大多数操作人员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应付不了复杂的系统操作、维护。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508/3687.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故宫博物院地下文物库(二期工程)空调及自控制系统设计

故宫博物院地下文物库(二期工程)系统设计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存在的问题及行业发展趋势

建筑电气设计对治理电源污染及电磁辐射的探讨

机房空调节能

某大型商业建筑冰蓄冷空调方案可行性研究

VRV空调系统与工程设计

某大厦--空调设计

公共建筑空调节能设计的探讨

我国民用建筑的空调发展前景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