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家居智能系统建设中的标准化、个性化与家电化

收录时间:2005-06-22 16:00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在从事建筑智能化行业推广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大力提倡建筑智能化、家庭智能化的专家学者,很多长期从事智能化设计或工程的企业主管,他们的家中大部分没有标准意义上的家居智能系统。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延伸阅读:专家学者 家居 家电化 智能 系统

    一、从一个有趣的现象看家居智能化建设

    在从事建筑智能化行业推广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大力提倡建筑智能化、家庭智能化的专家学者,很多长期从事智能化设计或工程的企业主管,他们的家中大部分没有标准意义上的家居智能系统。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需求不明确或不急迫;

    2、产品不成熟、误报、误动作多;

    3、系统操作过于复杂,学习过程缓慢;

    4、系统功能无法凸显主人个性;

    5、购置过程复杂,无法象家电一样随意购买或更换;

    6、价格偏贵。(参考《建筑中文网

    出现这一现象,显示了巨大市场前景面前行业基础工作的不成熟:标准化工作滞后,行业割踞严重,智能家居的概念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用户个性化的真实需求被掩盖。另外,智能系统产品链中的社会化服务滞后,也是造成目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标准之争实质是市场之争

    多年前,发达国家就有了智能家居的概念和标准,当时的标准偏重于安防,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建筑产业与IT产业有了深度的融合,智能家居的概念才得以真正发展。中国的居住环境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智能小区概念及其实施标准更带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中国的行业管理也与发达国家不同。不同的行业管理部门对智能化小区的侧重点不同,如建设部门称之为“智能小区”,信息产业部门称之为“数字社区”,公安部门称之为“社区安防”。行业管理实质也存在市场之争,标准管辖权之争实质是市场管辖权之争。我们希望这一争论能有利于住宅智能化及小区智能化的发展。

    加入WTO,中国的行业管理将更多地与国际接轨,以行业协会为龙头推进标准化进程,加强行业管理及自律将是今后的重点。在推进智能住宅、智能小区标准化的进程中,我们注意到:

    1、网络时代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2、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住宅产业的技术进步;

    3、不同的标准框架将对未来智能社区、智能家居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4、标准化进程需要一批有前瞻性,能统观全局的智者,以避免那种低水平的行业价格大战。

    三、标准化——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国内现状

    目前,中国境内的家居智能控制系统产品很多,据估计有数百个品种,小至三、五个人的小公司,大至几千人的国企,都有人涉足家居智能化产品的研发、生产。于是,中国就产生了几百个互不兼容的标准,至今还没有一个能够占领国内市场10%的家居智能控制系统产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大部分中小企业会被迫退出这个市场,但他们已安装在各地的小区内的产品将变成“孤儿”,受害者当然是业主或用户。这将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情景。

    由此可见,推进标准化进程是智能化行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务之急。

    2、标准化所涉及的范围:

    (1)生活模式分析我们所碰到的难题是,服务对象多是一些有自主权的个体,无法实现统一的生活模式(当然,军队、学校除外),固此,如何在个性生活中提炼出共性模式将是一大难点。不分析人们的生活模式,就制造不出有价值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2)产品的网络平台和接口多种产品充斥在市场上,多种产品组合在家庭中,如果没有通用的平台和标准的接口是很难想象的。在统一的平台和接口的条件下,去发展个性化产品,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标准化的工作有两个方面:其一,我们将家居控制中的一些系统看作是一种产品,但与普通单体电器的标准概念不同;第二,我们追求的是它们的外部特征,而不是全部制造标准。这样,我们将在尊重原不同行业标准成为事实的基础上发展家居智能化标准,乃至智能小区的标准。

    我们分为三个层面来达到这些目标:

    ·网络平台与通信接口的标准化·控制器的模块化·采购安装的社会化

    四、个性化——家居智能控制系统的生命所在

    在公众生活的模式中,家居生活是最能体现个性化的。我们无法用一种标准程式去约定大家的家庭生活,而只能去适应它。这就决定了个性化是家居智能控制系统的生命所在。

    为了寻求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关联,我们不妨以汽车的部分控制系统与家居控制系统作一分析:

    家居智能系统建设中的标准化、个性化与家电化

    上述表格只是一个对照,却可得出如下结论:

    汽车在制造方面是一个高度标准化的产品,它的控制系统功能明确,且外部操作方式简洁。中国住宅是一个尚未实现产业化的产品,它的控制系统功能明确,但需求各异,且外部操作方式复杂。住宅智能控制系统目前既没有实现标准化,也无法作个性化选项。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实现家居智能系统的个性特征。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按照如下四个要素:

    What(是什么)

    Why(为什么)

    Who(谁来做)

    How(如何做)

    来思考智能系统的框架设置。

    2、按照“网络化”的要求来设计家居智能控制系统。也就是说,家居智能控制系统应连网运行。

    3、对我们的生活需求进行研讨,用罗列法及排除法反思我们对智能控制系统的需求。

    4、与建筑师、心理学家、法律专家、汽车、家电控制系统设计师、家庭主妇、老人和孩子一起研讨家居智能化的需求,特别是要用演示方法征求大家的意见。

    5、推出具有统一接口和通信协议的控制器,推出具有家电特征的模块化的终端产品。

    6、系统应能为用户节约能源并符合环保要求。

    五、家电化——家居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

    过去,我们要不自觉地夸大了家居智能控制系统的作用。其实,我们所强调的智能系统发展下去,它的出路就是家电。以计算机为例,早期的计算机,是一个神秘的庞然大物,它在科研院所内,由高级技术人员操作,复杂的程序,笨拙的穿孔纸带输入方法,一批特制的硬件,专用的接口,这一系列造成了计算机价格居高不下。随着技术进步,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个人计算机诞生了。个人计算机进入家庭,这里有三点应引起注意:

    1、PC的标准化已经实现,软、硬件产品的供应也已社会化;

    2、PC的连接、扩展及操作界面都十分简洁、方便,可以给用户极大的选择空间;

    3、与PC关联的外部网络和服务是社会化的。

    智能系统一旦产品进入成熟期,就会失去神秘感和困惑。美国已经把个人计算机(PC)列为家电,就是一个例证。

    家居智能控制产品有些已变成了家用电器,有些正在变成家用电器,IT厂商和家电厂商倾力推出的“网络家电”就是网络与家电结合的产物。

    家居智能控制系统家电化应具备以下特征:

    1、它应该是家庭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不仅仅是一种装饰;

    2、控制器自身应具有标准化和通用化的接口并联结至社区公众网络;

    3、它的家庭应用末端应在专卖店或商场可以轻易购到;

    4、它的连线和安装可以请非供应商的专业人员安装;

    5、它的服务是社会化的;

    6、它的软件可由第三方企业提供。

    在这里,我还要说一下对“网络家电”的一些看法。不久前,我看到电视上介绍了一款网络冰箱,它有着精美的液晶显示屏,巨大的容积,复杂的检测和控制系统。单纯从一个产品讲,它可能是完美的,但作为准备在中国推广的产品,不知厂商是否考虑到如何适应中国目前冰箱的“剩饭剩菜”模式。如果农贸市场的小贩不肯为西红柿贴上标准化条码标签的话,那么,冰箱超级检测系统将无法识别进入冰箱的圆东西是西红柿还是茄子。真正的问题是,在一个社会服务体系未完善的供应链中,单一的高功能的网络家电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

    一个智能系统设计师如果不去研究社会学,不去关注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一味地搞技术花样,他的产品只有一个结果,就会因缺乏市场而失败。

    六、法律关系——一个尚未引起重视的问题

    在推进家居智能化,社区信息化的进程中,法律是一个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但却不容回避的问题。例如:

    居住小区的社区网络,其信息安全特别是居住者的隐私权如何得到保障?由谁来保障?

    一个住户安装了安全防范的紧急按钮,当他按下这个按钮后,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事件和行动的法律责任由谁来负?比如,在没弄清屋内情况时,小区保安能否强行冲入住宅内?诸如此类的问题,没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关系来界定,智能系统的功能就会大打折扣。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506/8288.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智能照明系统与楼宇自控系统的区别

智能决策支持下设备维护RP系统的模型研究

MAXICOM智能家居系统酒店工程应用

智能建筑设备系统集成的设计研究

浅析智能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生或者灭:古村镇的当代命运

关于深化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探讨

发挥华东地区智能建筑优势

对当前智能混凝土的发展探讨

智能混凝土的研究和发展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