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分析

收录时间:2011-01-19 09:12 来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作者:王祎,王随林,王清勤,宋晓新,张旭,罗雪莹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随着全球绿色经济的实施,鼓励和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已成为当今建筑业发展的潮流,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通过比较和分析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为建立适合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

延伸阅读:分析 综合参数 绿色建筑 评价体系

        0 引言

        当前,人类面临的两大问题是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由此带来的气候变化已成为 21 世纪全球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参考《建筑中文网建筑作为人类文明最重要的产物,在其建造和使用的过程中消耗了地球约 50%的资源[1-2],而在今后 50 年的建筑设计和建造中,还将有大量的建筑维系着中国过去 5 000 年的传统发展模式,因此,探索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已成为当今建筑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绿色既是一个实现目标,又是一种价值观念。绿色建筑理念是建筑绿色化的前提和基础,早在 20 世纪 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Soleri)把生态学 (Eco1ogy) 和建筑学 (Architecture) 两词合并为“Arology”,提出了著名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新理念。近年来我国根据国情,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3]。本文对国外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研发背景、评估对象、评价指标、权重体系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比较,从而为推进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估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较

        绿色建筑评价是绿色生态建筑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积极研究、探索和实践着国际绿色生态建筑评价体系。从 1990 年开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针对绿色建筑推出了一系列评价体系,如:英国的 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 [4]、 美 国 的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Environment Design)[4-6]、加拿大的 GBC(Green Building Challenge)、澳大利亚的NABERS (National Australian Building EnvironmentalRating System)[7-8]、日本的 CASBEE(Comprehensive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9]等,各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较见表 1。

       

        1.1 英国 BREEAM 评价体系

        1.1.1 优点

        (1)最显著优势是考察建筑全生命周期;

        (2)条款式的评估体系,操作比较简单且易于理解和接受;

        (3)评估框架开放、透明,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评估条款;

        (4)为方便设计师考虑各设计方案对环境影响,BRE推出建筑环境影响评价软件,其巨大的数据库为建筑设计提供了环境影响因素,使得设计师可在早期阶段进行项目影响评估。

        1.1.2 局限性

        (1)该评价体系是基于英国国情开发的,未考虑其他地域性问题,其适应性受到限制;

        (2)评估过程较复杂,须由多名持有 BRE 执照的专业评估师操作(BRE 规定每个项目评估须有至少2 位经过 BRE 专门培训的 BREEAM 注册师完成)。

        1.2 美国LEED 评价体系

        1.2.1 优点

        (1)采用第三方认证机制,增加了该体系的信誉度和权威性;

        (2)评定标准专业化且评定范围已扩展形成完善的链条;

        (3)体系设计简洁,便于理解、把握和实施评估;

        (4)已成为世界各国建立绿色建筑及可持续性评估标准及评价体系的范本。

        1.2.2 局限性

        (1)未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做出全面的考察;

        (2)评定对环境性能打分不设定负值,被评估者可能基于成本或者达到要求的难易程度,确定选择设计策略。

        1.3 加拿大GBTool 评价体系

        1.3.1 优点

        (1)由于多国参与,使得该评估体系设计得最为开放、变化最为显著;

        (2)该评估体系充分尊重地方特色,评价基准灵活且适应性强,各国和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增减评估体系的某些条款,并设置评价性能标准和权重系数,充分反映了用户对不同区域、不同技术、不同建筑体系甚至不同文化的价值取向。

        1.3.2 局限性

        (1)该评估体系较强的适应性,使得其评估结果的可比性大大削弱;

        (2)评估操作及 Excel 界面过于复杂,不利于其在市场上的推广应用;

        (3)未建立适用于此体系的数据库;

        (4)主要用作指导设计,未能兼顾设计与认证两种职能。

        1.4 日本CASBEE评价体系

        1.4.1 优点

        (1)明确划定了建筑物环境效率评价边界,提出了以用地边界和建筑最高点之间的假想封闭空间作为建筑物环境效率评价的封闭体系;

        (2)此评估体系的最大创新点是提出了建筑环境效率 BEE(Building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概念,作为评估体系的定量评价指标 BEE =Q /L ,其中:Q 为建筑环境质量与性能;L 为建筑物的外部环境负荷。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建筑的理念,即“通过最少的环境载荷达到最大的舒适性改善”,使得建筑物环境效率评价结果更加简洁、明确;

        (3)评价对象更广泛,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更强,政府措施强硬;

        (4)是首个亚洲国家开发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我国开发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4.2 局限性

        (1)Q 与 L 的关系有正相关、负相关或者完全不相关 3 种关系,其指标的相关性的不均衡会影响评价的公平性;

        (2)评价项目繁多、评价工作量巨大;

        (3)灵活性差,不利于调整和改进;

        (4)评价项目的更新,权重系数确定的合理性等问题需要探讨;

        (5)评价体系未涉及审美性与经济性问题。

        1.5 澳大利亚NABERS 评价体系

        1.5.1 优点

        (1)操作简单,业主和使用者通过回答问题来评价项目,不需要培训和配备专门的评价人员,并第一次将用户的反馈作为评估的重要指标;

        (2)采用了开放的系统,在不影响基本框架结构的情况下,允许在项目中增加和调整子项目,以反映技术的进步或填补认识的缺欠,在保证其清晰易操作特征的同时,该评价工具可不断改进和完善。还允许专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评价子项目的优先级。

        1.5.2 局限性

        (1)针对运行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评估,强调建筑的实际使用效果,不能对建筑进行预测和估计性评价;

        (2)由于澳大利亚是一个非常干旱的国家,评价指标更突出到“水指标”的地位;

        (3)主要评价建筑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绿色建筑评价领域进行着自己的研究工作,但各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制定都是基于本国的具体国情,所以它们既有相同点又存在一定的区别。通过以上的比较与分析可知:各个国家评价体系都是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普遍适用的标准为目标,为规范建筑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依据,因而评价体系的评价数据、评价方法都向公众开放并有着严格的专业规范要求且都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但是各体系的研发时间、技术水平、操作理念等状况却各不相同。

        2 国外绿色建筑综合评价参数

        虽然各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国家可持续发展所关注的焦点是不同的,为了达到科学合理评价绿色建筑的目的,各个国家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往往设定不同的综合评价参数。

        2.1 BREEAM 体系的生态积分

        生态积分是指对环境影响的一个独立单元,它的得分是对单元中某个特定产品或过程造成整体环境影响的度量。它是根据英国的环境影响测算,因此,只能应用于英国。1 个英国公民每年造成的环境影响被定义为 100 个生态积分,越多的生态积分表示越大的环境影响。生态积分描述了一个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产生的所有环境影响。它以出版的《英国建造材料方法论》为依据,根据界定过的一系列生命周期(LCA)数据来计算,特定的生命周期数据依据每个英国市民造成的环境冲击量化,并按照一项为英国政府进行的工业调查赋予权重。生态积分目前应用于 ENVEST、BREEAM 体系和绿色指南(GREEN GUIDE)中。生态积分计算的环境影响冲击包括:气候变迁、酸沉积、臭氧损耗、化石燃料消耗、空气污染—人体毒害、交通污染和阻塞;水污染—人体毒害、水污染—生物毒性、水污染—富营氧化、矿物质萃取、水获取、废弃物和空气污染—低度臭氧生成[7]。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1101/14695.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论开发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意义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现状及发展探讨

绿色建筑应走向品质的理性发展阶段

建筑节能体系的构建与管理

对建筑节能的几点思考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LCA的建筑节能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与组织成熟度模型研究

健康建筑的内涵

开发绿色建筑 倡导低碳生活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