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未来的生活与未来的建筑

收录时间:2008-09-05 04:08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人的思想是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的,人的生活方式将朝着理智、务实的方向发展,未来的生活方式将是健康、可持续的、多样性的生活,未来的空间形式将表现出自然化、平面化、无痕迹、无风格的特征。

延伸阅读:感性 理性 生活方式 空间形式

    摘要:人的思想是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的,人的生活方式将朝着理智、务实的方向发展,未来的生活方式将是健康、可持续的、多样性的生活,未来的空间形式将表现出自然化、平面化、无痕迹、无风格的特征。(参考《建筑中文网

    关键词:理性;感性;生活方式;空间形式

    一、人的认识的发展趋势

    纵观人类发展的整个历史,人的认识是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的,这是人类为保证生存和延续而做出的必然选择。千万年的生存经验使人们逐渐明白,人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长远利益,不能只顾个体利益和小群体的利益而不考虑大群体乃至整个人类的利益。只有理性的认识和负责任的行为才能保证了人类这个高等物种幸福地、可持续地生存延续下去,否则就会像其它物种一样被动地经受着自然选择的优胜劣汰。

    人类理性认识的发展是在对本能野性(动物性)的不断反思过程中获得的。工业革命曾经把人的野心推向极端,人类一度坚信拥有征服自然的能力,人类在与自然的对抗中获得了一时的满足。但是,人们很快发现,工业革命在促进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大自然对人类的所作所为不断提出警告和惩罚。于是,人类开始了理性的反思,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作为大自然的一份子不能与大自然对立,而应当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反思的结果之一就是引起人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从而引起建筑和环境设计的革新。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人有感性的一面,包括一定条件下的情感宣泄、张扬个性、彰显自我的心理需求等等。理性使人类的生存得以维持和延续,感性使人类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是,感性要受到理性的约束和调节才能有益于人的发展,对个性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要建立在不损害群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前提下,尊重个体的需求和选择不等于恣意放纵不顾后果,任何对人类可持续发展不利的认识和行为终将被淘汰。

    二、未来的生活方式

    人的思想观念的发展直接体现在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上,认识上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生活方式的变革,最终推动空间环境设计的发展。20世纪末期,人的思想认识逐渐呈现出对工业革命的理性反思的趋势,这一趋势决定了未来的生活方式将向着理智、务实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对幸福生活本质认识的回归。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成就使人的欲望空前的膨胀,在物质财富急剧增长的条件下,人们把幸福生活定义为“索取和占有更多的财富”。例如,人们对于居住空间面积的需求永不知足,而对最基本的安全、健康、舒适等需求却越来越模糊。随着对幸福生活本质的理性反思,人们将再次回归到对最基本的安全、健康、舒适等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普遍认同之上。

    第二,慢节奏的生活。人们在饱尝了工业社会快节奏的忙碌生活带来的身心疲惫、健康质量下降的恶果之后,开始寻求慢节奏的充满诗意的生活,一旦这样一种需求成为普遍的共识,人们将为了身心的健康放慢生活的节奏。空间环境的设计将把慢节奏、高质量的生活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为这样的生活创造更多充满诗意的空间。

    第三,环保成为自觉行动。当前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环境破坏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开始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环保的理念应运而生。但是,现在环境保护大多时候还需要政府部门以法律手段强制执行,环保的意识还没有发展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随着人们对环保理念理性认识的深入,未来社会环境保护将成为绝大多数人的自觉行为,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注重绿色的、无污染的生活方式,例如在居住环境设计中,真正实现绿色材料的应用,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节水、节材。当然,技术的发展将为环保的实施提供支持。

    第四,理智地彰显个性,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对个性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是人的本能之一。工业社会里,“标准化”的生活方式曾经使人忘记了作为“个体”的存在价值,人们在按照既定的“程序”生活,当人们开始反思这样一种乏味的生活方式之后,将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开始追求自己区别于别人的生活,人的个性得以展现和满足,生活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因此,彰显个性是理智务实的一种表现,生活方式多样化是彰显个性的结果。当然,个性和自由是建立在人们对社会对自然的共同责任基础上的,以损害人类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为代价的“个性”和“自由”不是理智务实的生活的要求。

    理智务实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已经开始呈现一定的生命力,这种科学的健康的趋势让我们看到了信心和希望。20世纪末西方出现了一个新兴生活型态族群,名为洛哈思主义(LOHAS,即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即“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洛哈思主义是一种典型的健康积极的生活,他们以乐观、包容的态度看待生活,支持“非大量制造”、“多样性”和“环保”,主张通过消费、透过生活,支持环保、做好事,获得很好的自我感觉,获得身心健康。洛哈思必将成为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

    三、未来的空间形式

    人的生活方式决定建筑和空间的形式。通过对未来生活方式发展趋势的分析,我们可以对未来的建筑空间形式进行分析和预测。未来的建筑空间形式将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第一,生长于自然的建筑。随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认识将从“人造物”向“自然物”的理解上转变。既然人是自然的一份子,那么作为人赖以生活的建筑空间也应当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未来的建筑将不是以炫耀人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为目标,而是让建筑成为自然环境“天然生成”的一部分。

    未来的生活与未来的建筑

    未来的生活与未来的建筑

    长城脚下的建筑之一,竹屋,隈研吾(日本)设计,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共生,建筑成为大自然“天然生成”的一部分

    第二,“平面化”的建筑空间和规划。工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使得人口过度集中,建筑只能向高层发展,城市的规划表现出集中式高密度的分布方式,在这样的空间中生活,人失去了与大自然交融的机会,身心健康受到不良的影响。未来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将朝着“打破集中、趋于分散”的方向发展,即城市规划从高度集中的模式向郊区、乡村发展,建筑向底层、平面化发展,人造建筑的天际线让位于自然环境的天际线,建筑空间融入到自然环境之中。

    第三,不留痕迹的建筑。传统的建筑在使用期终结之后留给我们的“残骸”(钢筋、混凝土)难以处理,我们在一边“催生”建筑,一边处理“遗体”,虽然有一些建筑是可以作为“人类文化遗产”保留下来的,但大多数建筑尤其是居住建筑最终是要处理掉的,处理的过程其实就是资源浪费的过程。未来的建筑将会改变这一状况,尽可能让建筑在完成其使用功能之后不留痕迹,不要再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处理建筑垃圾,更不要占有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要实现不留痕迹的建筑,需要在材料和建筑技术上有突破,例如,研究新的无污染可降解的轻型建筑材料,开发更便捷的能减少工程量的建筑技术。

    2010年上海世博会瑞士馆中标方案,Element GmbH展览设计公司和Buchner Brundler建筑设计事务所联合设计。展馆的顶是由鲜花和草地铺成的“大自然”,参观者可以坐缆车像蜜蜂一样近距离感受自然。作为临时性展馆,围合整合建筑的帷幕是用可降解的大豆纤维制成,建筑使用结束后,将不留痕迹地回收。

    第四,没有风格的建筑。人们习惯于用风格来划定建筑的类型,风格常常束缚人们对建筑和环境最根本内容的认识。人对个性化的需求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将会使建筑从风格的桎梏中解脱,人们对幸福生活和生存空间的本质有了科学理性的认识之后,将不会再崇尚权威,不再盲目追逐所谓的时尚和潮流,回归到对安全、健康、舒适、美观的基本需求上。未来社会将不存在权威,没有谁能主宰建筑的大趋势,不会再有某一种风格一统天下的局面,建筑走向真正的多样性。

    通过建筑立面和窗户造型和色彩的变化,彰显居住者的个性,无风格的建筑呈现出多样化性

    综上所述,人的思想认识将越来越趋于科学和理性,未来的人们将在生存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模式上形成共识,未来的生活方式将是理智的、务实的、多样化的生活,未来的建筑空间将表现出自然化、平面化、无痕迹、无风格的特征。

    郭宗平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809/8868.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理性与感性的交融—艺术设计中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区别与联系

家具与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的八大风格流派

浅谈10kV配电网的无功优化补偿

中国天人关系与中国园林艺术的生成

谈谈视觉思维的感受

空调工程改造过程中的理性分析

湘西民居的反秩序美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