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积极开发结构自保温技术建设节能建筑

收录时间:2008-02-08 16:40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目前,建筑节能已深入人心,全国各地都在认真执行建筑节能的强制性标准,同时,也推动了外保温材料及产业的快速发展。现在夏热冬冷地区执行的是节能50%的标准,而江苏采用的保温材料主要是保温砂浆,其次是聚苯板、挤塑板、聚氨脂板,再次是淤泥节能砖、页岩模数砖,以及其它节能墙板。

延伸阅读:保温材料 挤塑 聚氨脂 节能 苯板

    目前,建筑节能已深入人心,全国各地都在认真执行建筑节能的强制性标准,同时,也推动了外保温材料及产业的快速发展。现在夏热冬冷地区执行的是节能50%的标准,而江苏采用的保温材料主要是保温砂浆,其次是聚苯板、挤塑板、聚氨脂板,再次是淤泥节能砖、页岩模数砖,以及其它节能墙板。(参考《建筑中文网

    保温砂浆由于价格便宜,施工方便,已成为开发商首选的保温材料,因此,目前是保温材料的主流。也正因为保温砂浆价格便宜,技术含量偏低,生产工艺简单,市场上的保温砂浆鱼目混珠,真假难分,一些伪劣材料混入施工工地;再加上如果施工单位不按照操作规程施工,或偷工减料,不仅达不到节能的效果,而且还极易产生墙面开裂、面砖脱落等质量问题。

    采用其它板材类的产品,虽然没有像保温砂浆这样的问题,但保温性能能否与结构同寿命,就难以定论,特别是附着了外墙面砖以后,面砖的脱落也是迟早的事情。

    笔者认为,节能建筑必须首先从结构入手,优先采用新型结构体系,如钢结构、复合木结构、预制预应力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等;并优先采用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使保温材料与结构一体化,做到与结构同寿命。就混合结构而言,应积极开发、应用承重的节能砖和砌块;而混凝土结构应积极研发轻质混凝土,如陶粒混凝土。

    江苏南通市多年来利用长江淤泥和粉煤灰制砖,已成功建设了300多万平方米的节能建筑。这些砖具有自保温的功能。其承重的标准砖导热系数小于0.36W/m.K,非承重的标准砖导热系数小于0.32W/m.K,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满足节能设计50%的标准要求。最近,盐城市引进了南通的技术采用河道淤泥制成节能砖,其墙体热阻可达到0.822m2.K/W,并成功地应用于一个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中。

    淤泥节能砖,是在江河湖泊淤泥中掺入秸秆或木屑,经高温焙烧,在砖内形成无数个闭合微孔,使之具有保温的功能。同时,由于在淤泥中掺入秸秆,一方面,还有助于解决农村秸秆的出路问题,变废为宝;另一方面,在烧结过程中,由于秸秆的自燃,提高了热效率,较之普通的烧结砖减低生产能耗10%以上,其生产能耗也大大降低。

    利用江河湖泊淤泥制成节能砖,一举多得,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既有利于国家,又有利于企业,老百姓也得到实惠。

    具有利废、环保的优点。目前我国仅湖泊、河道拥有的淤泥,每年的采集量至少可达7000万吨,加上城市下水道的淤泥,每年的总集量可达1亿吨以上。采集淤泥,有利于疏浚河道、防止水质富营养化和净化城市环境。污泥淤泥的应用对振兴我国经济无疑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大好事。江苏地处长江、淮河下游,境内河沟纵横,湖泊众多,水网密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湖泊的富营养化现象日益突出,河道的淤积的问题十分严重。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情况表明,全省县乡河道平均淤积深度为1米以上,淤积土方量达8.36亿立方米,如果加上长江和湖泊的淤泥,估计其淤积量为10~20亿立方米,河道淤积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以致造成河道引排能力下降、水质严重恶化,交通航运受阻,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根据《江苏省2003~2007年县乡河道疏浚规划》,全省计划用5年时间,疏浚县乡河道8067条、长37170千米,清淤土方6亿立方米,总投资51.3亿元。全省有18619个行政村,要完成1亿立方米以上的土方疏浚整治任务,每年急需整治的10亿立方米,总共17亿立方米。如果这些淤泥用于制砖可以生产至少20年以上。

    具有保护耕地的优点。到2005年底,江苏省墙体材料总产量为430亿块,其中,新型墙体材料326.8亿块,占墙材总量的比例为76%,同比提高了4.5个百分点,非粘土新墙材占墙材总量为33%.全省粘土实心砖产量为103.2亿块,比上年下降了14%.全年共节约和保护土地5.4万亩,节能167万吨标准煤,综合利用工业废渣1272万吨。但我省2005年粘土实心砖产量虽然比上年下降了14%,达到103.2亿块,但仍毁田17万亩。这在人多地少的江苏,耕地的损失是非常惊人的。

    最近,常州正在积极开发淤泥节能砖。常州的滆湖面积为170平方公里,若有三分之一的面积可取土(以30公分厚计)可取土1698万立方米,可生产烧结节能砖22.18亿块(按每万块标准砖需土22立方米计算),可供年产6000万块标砖的6个砖瓦厂生产21年;若有三分之二的面积可取土(以30公分厚计),可取土3396万立方米,可生产烧结节能砖154.36亿块(按每万块标准砖需土22立方米计算),可供年产6000万块标砖的12个砖瓦厂生产21年。

    利用滆湖淤泥1698~3396万立方米,每年可节省耕地1213~2426亩,可节省耕地25457~50914亩(取土厚度按1米计算)。若掺入15%计算,每年可用粉煤灰12.2~24.4万立方米,总共可用粉煤灰254.7~509.4万立方米,可节约土地3683~7366亩。

    具有节能的优点。淤泥节能砖,具有自保温的特点。据检测,长江淤泥节能砖的热阻一般均可以达到0.88m2.K/W,符合《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外围护墙体热工性能指标的要求,也就是说,可以达到节能50%设计标准的要求,完全可以与建筑物同寿命,而不必担心其耐久性和保温材料的质量问题,也不必担心建筑物外装饰的问题。而采用湖泊淤泥制成的节能砖,较之长江淤泥,其热阻还要高,这是由于湖泊淤泥中有机质含量高形成的,且塑性指数也非常好,更适合制成节能砖。

    具有经济、实用的优点。淤泥制砖,可以就地取材,只要有湖泊河塘的地方,就有淤泥,取之方便,用之容易。据测算,一平方米墙体材料需用节能砖80块(240×115×90),不到40元,加上轻质砂浆共50元;而一般的保温砂浆每平方米约40元左右,这还不包括墙体材料的价格。因此,无论从价格上还是在性能上,淤泥节能砖都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同时,淤泥节能砖外形与粘土多空砖(KP1)和粘土空心砖(KM1)相差无几,就是容重较轻。由于是烧结砖,施工也十分方便,其施工操作无需特殊方法,与粘土多空砖(KP1)和粘土空心砖(KM1)的施工方法相同,工人一学就会,施工质量也能保证。

    淤泥节能砖,更适合城镇建房和农村建房,这对城镇和农村建筑节能的开展非常有利。建筑节能工作在城镇和农村一直是一个盲区,而且城镇和农村建房面广量大,有资料表明,现在城镇和农村的建设总量已超过了城市。如果通过淤泥节能砖解决了城镇和农村的建筑节能问题,一方面改善了城镇和农村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也大大减少了城镇、农村与城市争能源的现象,对全国的建筑节能工作来讲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

    江河湖泊淤泥制砖,还有助于调整现有砖瓦厂的产品结构,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充分利用现有江河湖泊淤泥资源,变废为宝,有计划地开发江河湖泊淤泥制砖技术,对疏浚河道、提高运输能力、增强抗洪能力、保护水环境、保护耕地、建设节能建筑、改变传统制砖技术,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要通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开发江河湖泊淤泥制砖技术。

    江苏省人民政府于今年下发了《关于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文件中规定,凡采用江河湖泊淤泥制砖的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五年。这对开发江河湖泊淤泥制砖技术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开发江河湖泊淤泥制砖应与河道疏浚工作结合起来。要加强与水利部门、河道管理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征得这些部门的支持,通过互利互惠,达到双赢目的。盐城市对河道疏浚采取每平方米5元的政策,补贴给当地砖瓦厂;而砖瓦厂通过河道疏浚获得了制砖的土源,从而减少了对耕地的破坏。

    开发江河湖泊淤泥制砖应与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各地要根据当地砖瓦厂的生产能力、设备状况、技术条件,进行合理布点,要淘汰技术落后的、耗能高的砖瓦厂,鼓励生产企业的技术更新改造,并通过技术创新和合理配方,生产出优质的淤泥节能砖。

    开发江河湖泊淤泥制砖要和污染治理结合起来。要加强与环保部门的联系,现在一些湖泊或河道污染严重,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每年都有一笔经费,以用于湖泊或河道污染的治理。因此,可以通过清淤,对水环境进行治理,对河道进行修复,并将清淤出来的污泥通过分类、脱水、晾晒,制成节能砖。

    要加强对利用江河湖泊淤泥制砖企业的质量管理。江河湖泊淤泥制砖虽然与普通粘土砖在生产工艺和配方上有所不同,但外形尺寸、颜色基本相同,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检测、产品的标识等手段,使之达到节能砖标准的要求。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802/9864.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门窗节能的几项技术措施

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的发展及前景

聚合物砂浆与聚苯泡沫板的粘结问题

详解国外建筑节能与保温材料

详解国外建筑节能与保温材料的利用

美国和德国如何实现建筑节能

外墙保温施工要点

高性能复合保温材料在异型屋面工程中的应用

浅谈建筑外墙节能保温材料及其检测技术

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和节能材料分析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