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文化艺术是园林的灵魂

收录时间:2007-01-12 14:39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中国园林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始终是沿着师法自然和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发展的。始终是伴随着文化艺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为了弄清园林与文化艺术二者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有必要回顾一下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下面我将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加以回顾。

延伸阅读:中国 历程 发展 园林 文化艺术

    一、中国园林发展的三个阶段

    中国园林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始终是沿着师法自然和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发展的。始终是伴随着文化艺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为了弄清园林与文化艺术二者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有必要回顾一下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下面我将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加以回顾。(参考《建筑中文网

    (一)初始阶段

    从先秦至两汉算是初始阶段。殷周时期修建灵台、囿、圃,可以说是园林的萌芽。这时整个社会已进入农耕为主的时期,生产力很低下,对自然现象中的风雷雨电水火的生成不能理解,但常受其灾害,就以为上天有神在主宰,即所谓的雷公电母风婆火神等,就对天产生了一种敬畏心理,就很愿意接受天的旨意,按其旨意行事,天神是住在很高的地方,于是就筑起了灵台。古时所筑之台究竟有多高,因多已被毁很难找到准确的数据,西晋时孙楚在其所著《韩王故台赋序》一文中对台有所描述。“台高十五仞,台楼榭泯灭,然广基似于山岳”。孙楚写此赋序时,该台已历经五百多年的风雨侵蚀,但仍有二、三十米的高度,可想当年会是很高的。在修筑灵台的同时还有灵沼,沼就是水池,也被人们认为有神居其中,所以也被列为祈祷之地,灵台、灵沼之旁自然会有树木花草禽兽,随着农耕的发展,天子、诸侯为了游猎和生产的需要,便利用台、沼四旁之地放养禽兽、种菜,为了防止禽兽外逸和不扰民,还在一定的范围修起了墙或藩篱,这就是囿和圃。灵台不仅是祈神之所,其造型属于团块美(埃及的金字塔也属于团块美),符合审美要求,很有可赏性,还可供游猎活动,就久盛不衰地兴建起来,逐渐形成了园林的雏型。从雏形的形成可明显看出是和敬天文化、农耕文化和审美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

    初始阶段的园林发展到秦汉时达到了第一个高峰,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汉武帝在秦上林苑旧址上扩建的上林苑。

    上林苑规模十分庞大,南倚终南山,北临渭水,地跨现在的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等地,把所谓“关中八水”即霸、浐、泾、渭、沣、镐、潦、渘等水都含于其内,苑的围墙长约三百多里,面积之大算得上是空前的。

    苑内还有天然的湖泊、人工湖泊十多处,其中太液池为一池三岛,系模拟东海三座仙山,是中国“一水三山”造园手法的始祖。还有一座昆明池,是供练习水战、游览和模拟天象的地方。

    苑内动、植物极其繁多,据《汉宫旧仪》记载,皇帝一次祭祀和宴宾就从苑内提取鹿千枚,此外还有大型马厩三十六所,养马三十万匹。苑内人工栽植的花木甚多,据《西京杂记》载,远方进贡的树木花草就有二千多种,上林苑俨然是一座大型植物园。

    苑内有大型宫殿建筑群十二处,其中建章殿最大,上文所述太液池即在此宫内,十二处宫殿按功能分,有的属于处理朝政的朝宫,有的属于离宫,有的属于大内御苑。

    苑内有苑三十六处,也就是还有三十六处园中园。此外还有台、观多处,台是沿袭先秦筑高台的传统,如神明台就是供通神明、查符瑞、候灾变之用的。观是供观景之用的,如远望观、鱼鸟观、走马观等,从其名可知观是供观看鱼和马术的地方。

    汉武帝上承文景之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他本人又是个很有雄才大略的天子,文化军事都有很大成就。司马相如、司马迁、张骞、李延年、卫青、霍去病等文人武将都出在那个时代。汉武帝在位54年,缔造了一个以汉族为核心的、强大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当时所以能出现气吞山河,规模巨大,功能众多的上林苑,就是用园林艺术再现其宏伟成就。

    从上古时期的灵台、灵沼发展到西汉时期的上林苑,确有很大的进步,表现为从敬神发展为求仙;从简单狩猎耕作发展为游乐观赏居住;从简单的修筑台沼发展为能够把山、水、植被、建筑造园的四大要素兼容并重,发展成为具有皇家气派的园林,表明文化艺术有了较前更大的发展,这一系列发展,为后期的园林建设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园林总的说有失之粗糙之弊,艺术性不够强。

    这一时期从权属上说,虽然也有少量王侯的私家园林,但都是模拟皇家园林的作法,没有自己的风格特色。

    (二)全面兴盛阶段

    这一阶段上起魏晋下至唐宋,是中国园林蓬勃发展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色之一是私家园林异军突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大一统帝国的衰落和少数民族的入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境地,人民流离失所,许多士大夫和文人产生了及时行乐和隐逸的风尚。如一世枭雄曹操都慨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阮籍、刘伶等七人淡薄名利,隐居竹林,诗书自娱,被人称为“竹林七贤”。社会上出现这些思潮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有直接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皇权衰落,豪门兴起,豪门仕族为了争豪夸富,也为了过奢糜安逸的生活,争相建造私人园邸;当时儒道玄学并起,打破了儒家一统的局面,道家崇尚清静无为,玄学家崇尚自然,而园林最富自然情趣,许多人受了道玄两家思想影响,都建起了私家园林。文人隐逸之士在喜爱自然和逃避世俗方面尤为突出,如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四十一位文人聚集在绍兴的兰亭,举行修禊活动,实行曲水流觞,依次饮酒咏诗,将所咏之诗汇集成册,由王羲之书写了序言,就是流传千古的书帖《兰亭集序》。王羲之在序言的一开头就描述了修禊所处之地的景致是“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对山景的简单描述,道出了王羲之等人对自然情景之喜爱。陶渊明除了有《归去来辞》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脍炙人口的诗文外,他在《归去来辞》中还有一段描述其小园的词句:“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留憩,时矫首而遥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而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从这首清新隽雅的诗文中,可想而知以陶渊明为代表的文人是如何钟爱自然淡薄名利,又是如何以其喜爱向往之心情来营建其园林的。不仅文人雅士建造田园式的私园,连富可敌国的大富豪石崇,也建了一座富有山林情趣的金谷园。潘岳对该园是这样描述的:“回溪萦曲阻,峻阪落威夷;绿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栏泉龙鳞澜,激波连珠挥。前庭树沙棠,后园植乌椑,灵囿繁石榴,茂林列芳梨;饮至临华沼,迁坐蹬隆坻。”大富豪石崇整天过着奢糜的生活,竟然也建起了如此清雅的园林,当然是附庸风雅之举,但也可见热爱自然之风影响的深远。从以上数例可清晰看出,及时行乐的思想,隐逸的思想和热爱自然的情致,主导了当时私园的建设,这样的私园数量很大,不仅开了后世文人园林之先河,也对后来的皇家园林起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这一阶段的特点之二是诗词书画与园林的融和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境界。

    唐宋时期是诗词书画最为发达的时期,唐太宗时政治稳定,实行轻徭薄役,与民生息,经济走向繁荣,古称贞观之治。盛唐时期,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基础上,文化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除了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外,还吸收了不少西域文化。当时在文坛、诗坛和书画界,先后涌现了王维、李白、杜甫等一系列大诗人,出现了王勃、韩愈、柳宗元等一批大文人,书画界出现了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吴道子、李思训等一大批名家,灿若群星。当时政府开科取士,很多文人得以进入仕途。文人做官有了钱,为了能够有个自娱和接待宾客的场所,也为了致仕退休之后能有个诗书自娱的清静环境,就都纷纷修建起自家的园邸。大诗人白居易就很爱建园,居官杭州时整修了西湖,筑了白堤,沿堤种了树,建了亭阁,成了个风景区。在九江当司马时,建了庐山草堂。后来在洛阳的履道坊又建了宅园,园建成后还写了篇记述其园的韵文《池上篇》,文中说:“每至池风春,池月秋,水香莲开之旦,露青鹤唳之夕,拂扬石,举陈酒,援崔琴,弹姜《秋思》,颓然自适,不知其他,酒酣琴罢,又命乐童登中岛亭,合奏《霓裳。散序》,声随风飘,或凝或散,悠扬于竹烟波月之间者久之。曲未尽而乐天陶然,已醉睡于石上矣”。白居易字乐天,从其记述中也可略窥其豁达乐观的性格,他的这种性格自会融进建园的设计。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参与了建园,把泉、石、岛等处分别命名为愚泉、愚池、愚岛、愚堂、愚亭、愚溪、愚沟,这些命名表示了他是‘以愚获罪’遭致贬谪。大诗人王维建有辋川别业,其中有二十个景点,有山、岭、坞、湖、溪、泉,植物相当茂盛,建筑不多,从其所提如文杏馆、斤竹岭、柳浪、白石滩等名称即可知风景一定很秀美,王维工诗善画,他所营造的辋川别业当然会是很有诗情画意的。这时的文人园林已从出世隐逸转为入世养性。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701/7138.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解读“能源部”建国59年间三设三撤历程

浅谈人文景观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的作用

山水园林与建筑风水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概论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现代启思

论中国园林文化的和合精神

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水与科学

中国园林的基础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西方园林的融合

虚假的本质:从苏州园林看中国传统园林的隐逸观与自然观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