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影响建筑风水的因素(一)

收录时间:2006-12-11 13:14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一般来说,气候包括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风、气压和降水量等因素。这些气候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气候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感觉、心理和生理活动。风水学中“风水”这个词实际上也包括了气候诸要素,“风水宝地”总是气候宜人,好的“风水”,必有好的气候。

延伸阅读:因素 影响 气候 降水量 风水

    气候因素的考虑

    一般来说,气候包括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风、气压和降水量等因素。这些气候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气候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感觉、心理和生理活动。风水学中“风水”这个词实际上也包括了气候诸要素,“风水宝地”总是气候宜人,好的“风水”,必有好的气候。(参考《建筑中文网

    气候条件是较为复杂而多变的。在我国,除了季风气候显著外,由于地形复杂,区域性气候也多种多样。而气候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又是长期存在的,所以,无论从总体概念上还是在局部地区,在气候环境方面均应特别重视。在研究用地时,即要留心区域性范围的大气候,又要注意待选用地范围的小气候和微气候。

    太阳辐射是自然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也是建筑外部热条件的主要因素。在冬季寒冷地区,太阳辐射是天然热源,因此建筑基地应选在能够充分吸收阳光且与阳光仰角较小的地方。而在夏季炎热地区,过多的太阳辐射往往形成酷暑,因此,建筑基地应选在与阳光仰角较大,能相对减少太阳辐射的寺主。干热气候区,可选在向北的斜坡上,这样光线充足而太阳辐射却有限。

    在干冷或湿冷气候区,则选在向南的斜坡上为佳。就水平面的太阳辐射情况看,北方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度较弱,气候寒冷,应选择多争取阳光的地方和朝向;南方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气候炎热,应尽量选择太阳直射时间长的地方和朝向。而太阳辐射强度在各朝向垂直面上也是不同的,一般说来,各垂直面的太阳辐射强度以东、西向为最大,南向次之,北向最小,避免东晒、西晒已为人们所注重。

    太阳辐射是建筑外部热条件的主要直接因素,建筑物周围或室内有阳光照射,就受到太阳辐射能的作用,尤其是太阳射线中的红外线,含有大量的辐射热能,在冬季能借此提高室内的温度。太阳射线不仅有杀菌的能力,而且还具有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它促进生物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幼儿园、疗养院、医院病房、住宅等,都应该考虑室内有充沛直射阳光,争取扩大室内日照时间和日照面积,以改善室内卫生条件,益于身体健康。

    虽然阳光对生产和生活是不可缺少的,可是直射阳光对生产和生活,也能引起一些不良影响。如夏季直射阳光能使室内温度过高,人们易于疲劳,尤其是直射阳光中的紫外线,能破坏眼睛的视觉功能。又如在直射阳光中注视物品,或阳光反射到人的视野范围内,引起显著明暗对比,产生眩耀感觉,时间过长会使人头昏,降低劳动生产率,也容易造成质量和伤亡事故。因此直射阳光的高度角低于300时,或反射光与工作面之间的夹角在40~600之间的光线,则认为是有害的,在博物馆、画廊、图书馆书库、石窟古建筑壁画等,直射阳光对色彩展品、印刷品、布帛、纸张等都有破坏作用。在危险品库、油库、化学药品库、工厂矿山的化验室等,由于直射阳光照射,可使物品及药品容易变质、老化、分解和燃烧。夏季的直射阳光,使室内温度升高,有增加爆炸的危险性。又如在纺织车间、精密仪器车间和恒温恒湿室等,都要求光线均匀,温度湿度稳定,否则就影响质量,不利于生产。这就要求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车间有直射阳光。可见太阳辐射和日照直接影响生产、工作和生活。因此应根据建筑物使用要求的不同,充分利用太阳辐射和日照直接影响生产、工作和生活。因此应根据建筑物使用要求的不同,充分利用太阳辐射有利的一面,控制和防止其不利的一面。

    气候中第二位的重要因素便是气温。地面上的气温称为自然气温,建筑环境的温度对人体影响是很大的。人体暴露于高水平的热辐射或热对流中,其健康受到损害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高温灼伤皮肤,特别是皮肤温度超过450C时。另一种方式是使体内温度升高,人体体温在普遍的静止条件下,保持在36.1~37.20C.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人会常感闷热难忍,疲倦无力,工作效率低下。在严重高温、高温,且气流小,辐射强度大的气候环境中,可导致体温失调,体温大幅度升高,如果升高到420C或更高些,则会发生中暑,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突发的过热,常造致虚脱和突然死亡。与体温过高的情况相类似,使人体体内正常温度明显降低,同样可能严重地损害健康。气候中寒冷强度大,又没有良好的建筑和个人防护,会引起体温下降,神经系统和其它系统的抵抗力随之降低,出现无食欲、嗜眠状态、血压下降、呼吸减弱、意识消失。体温降至350C以下,可因中枢神经麻痹而死亡。如降到300C以下,则由于心脏障碍可导致立即死亡。应该注意,体温只要稍稍偏离正常值2~60C.都可能危及生命。

    根据实验,气候温度环境应低于人体温度,如保持在24~260C的范围内最佳,一般不应超出17~330C为好,此时人们会对周围环境温度有较舒适的满意感。当然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寻得这种环境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是在选择建筑基址时,尽量考虑到温度的舒适性,避开高温高寒的地方。另外,还可通过建筑的规划设计等措施来争取舒适的、自然的温度环境。

    一个好的自然环境,还要有适当温度。在干热地区如选择具有一定湿度的微气候环境居住,会大大改善人们的舒适性,在高温高湿地区,大气中水量汽使体表汗液蒸发困难,妨碍了人体的散热过程,有不适之感。当温度比较适中时,大气中相对温度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比较小,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人体对气温的感觉与湿度保持在30~70%之间为宜。

    在选择建筑基地时,气压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大气对地球表面与人体有一种压力,约为每平方厘米1公斤,人体承受的压力相当于15.5~20吨。这个压力因与体内压力平衡所以平时感觉不到。 一个大气压相当于高760毫米水银柱的压力。

    一般来说,人体对气压的变化能适应,但如果在短时间内,气压变化很大,人体便不能适应了。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压有规律的下降,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气压也就降低。大气主要由氧(占21%)与氮(占78%)组成,因而大气稀薄,大气中的氧含量降低,氧分压也减低,这时人体肺内氧气分压也随着降低,这样血色素就不能被饱和,就会出现血氧过少现象。在3000米高度时,动脉血内氧饱和百分比仅90%,在8000~8500米的高山,只有50%的血色素与氧结合,人体内氧的储备降至正常人的45%,这时便可危及生命。故一般将240毫米水银柱高(相当于8500米)的气压作为最低生理界限。生活在内地的人初到西藏高原,会感到胸闷不适,头昏欲眠,就是缺氧的缘故。在高度1500米以上的低气压,即能引起人体一毓的生理变化。所以建筑不宜选在海拔高度大的高山上,也不宜选在寒冷、气压低的地区,因为这种环境很不利于大气的流动,容易促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风是构成气候环境的重要因素,是气流流动形成的。在风水学中,因为气“乘风则散”所以风之害被认为是择宅大忌。选择必求“藏风得水”,避免强风的危害。对风的处理不当,的确不利于人体健康,传统医学就很重视风对人体危害的研究,风被列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六气)之首,“六气”太过,不及或不应时则形成致病邪气。不仅对人体,风对农业生产、航海业等均有重大影响,强大的风暴还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为利用风能和防止风害,古代中国人勤于观察,将风的性质和风向依方位时序绘作八风图,试图把握风的规律。公元前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也明确讲到这一点:“……如果审慎地由小巷挡风,那就会是正确的设计。风如果冷便有害,热会感到懒惰,含有湿气则要致伤。因此,这些弊害必须避免。”人们对风的态度具有两重性。在干热气候区,凉爽的、带有一定湿度的风是大受欢迎的;太热、太冷、太强或灰尘太多的风是不受欢迎的。通常人们也乐意接受夏季的风习习吹来,加强热传导和对流,使人体散热增快;潮湿的地区则希望风能带走讨厌的湿气。所以在选择建筑基地时,既要避免过冷、过热、过强的风,又要有一定风速的风吹过。

    一般来说,基址不宜选在山顶、山脊,这些地方风速往往很大;更要避开隘口地形,在这种地形条件下,气流向隘口集中,形成急流,流线密集,风速成倍增加,成为风口。同时,也不宜选在静风和微风频率较大的山谷深盆地、河谷低洼等地方,这些地形风速过小,易造成不流动的沉闷的覆盖气层,空气污染严重,招致疾病。总之,应选择在受冬季主导风的影响较小,夏季主导风常常吹来,以及近距离内常年主导风向上无大气污染源的地方。

    降水量也是影响气候的因素之一。在平原上,降水量的分布是均匀渐变的,但在山区,由于山脉的起伏,使降水量分布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最显著的规律有两个,一是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而降水增加,因而气候湿润程度随高度增大而迅速增加,使山区自然景观和土壤等随高度而迅速变化;二是降水量山南坡的降水量大于山北坡的降水量,因此山南坡的空气、土壤、植被均较好,是山区选址的好地点。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12/7073.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气候与环境的关系

简读哈尔滨--老哈尔滨建筑保护

寒地城市休闲空间设计浅析

论影响混凝土质量的诸多因素及防治措施

浅论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

加入WTO对建筑业企业服务模式的影响展望

浅谈山地别墅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论长江中下游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及应用

生态建筑-现代建筑的追求

城市化对住宅建筑空调负荷的影响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