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广州地铁一号线公园前站环控设计

收录时间:2006-12-31 06:16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广州地铁一号线主要为东西走向,大部分穿过老城区,全长18.48公里,南起西朗站,东至广州东站,共设14个地下站和两个地面站。投资总概算为127.15亿元人民币,主要设备从德国、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引进,整个系统达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设计最高车速为80公里小时,平均运行速度为35公里小时,最小发车间隔2分钟,可满足2023年的预测客流量。

延伸阅读:一号线 东至 广州 广州东站 老城区

    1、概述

    广州地铁一号线主要为东西走向,大部分穿过老城区,全长18.48公里,南起西朗站,东至广州东站,共设14个地下站和两个地面站。投资总概算为127.15亿元人民币,主要设备从德国、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引进,整个系统达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设计最高车速为80公里/小时,平均运行速度为35公里/小时,最小发车间隔2分钟,可满足2023年的预测客流量。(参考《建筑中文网

    公园前站位于广州市文化、商业、金融、贸易中心的中山五路地段,是广州市轨道路网规划中一、二号线的立交换乘车站,该站创造性地采用一岛两侧的站台形式,是东南亚目前最大的地铁换乘站。

    2、地铁环控系统主要功能

    地铁环控系统是通过对影响环境的空气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和空气品质等主要因素的控制来创造一个适于地铁设备正常运转、人员安全舒适的人工环境:

    在列车正常运行时,排除余热余湿,提供人员所需的新风量,为乘客和工作人员提供一个适宜的人工环境,满足站内各种设备正常运转所需的温、湿度要求;

    列车阻塞在区间隧道时,向阻塞区间提供一定的通风量,保证列车空调等设备正常工作,维持车厢内乘客在短时间内能接受的环境条件;

    在发生火灾事故时,提供迅速有效的排烟手段,给乘客和消防人员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并形成一定的迎面风速,引导乘客安全迅速地撤离。

    3、地铁环控系统设计特点

    3.1 车站空调负荷受外界气象影响小

    根据有关资料,地铁车站空调负荷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列车本身发热及列车空调冷凝器散热约占74%,车站照明、广告灯箱的灯光负荷约占6%,自动扶梯、售票机、检票机等动力负荷约占5%,乘客散热约占15%.由此可见,地铁车站的主要热源来自列车本身,受外界气象条件影响较小。

    3.2 某些设计参数的确定不同于民用建筑

    在地铁设计中,确定夏季空气调节新风的室外计算干球温度时,采用“近20年夏季地下铁道晚高峰负荷时平均每年不保证30h的干球温度”,而不采用《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暖通规范”)规定的“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平均温度”,因为暖通规范是主要针对地面建筑工程的,与地下铁道的情况不同。暖通规范的每年不保证50h的干球温度一般出现在12~14时,而据地铁运营资料统计,此时地铁客运负荷较低,仅为晚高峰负荷的50~70%,若按此计算空调负荷,则不能满足地铁晚高峰负荷要求;若同时采用夏季不保证50h干球温度与地铁晚高峰负荷来计算空调冷负荷,则形成两个峰值叠加,使空调负荷偏大。因此采用地下铁道晚高峰负荷出现的时间相对应的室外温度较为合理。由此根据气象资料统计得出广州地铁空调室外新风计算干球温度为32.5℃,比暖通规范中规定的33.5℃低约1℃。

    又如室内参数的确定,地铁车站空调属舒适性空调。一般情况下,乘客从进站、候车到上车在车站仅3~5分钟,下车出站约需3分钟,其余约3/4的时间在车厢内。因此车站的空调有别于一般的舒适性空调。既然乘客在站厅和站台的时间特别短,只是通过和短暂停留,为了节约能源,只考虑乘客由地面进入地下铁道车站有较凉快的感觉,满足于“暂时舒适”就可以了,而人们对温度变化有明显感觉的温差为2℃以上,因此广州地铁一号线站厅夏季的空调计算温度取30℃(比空调新风室外计算温度32.5℃低2.5℃);站台比站厅低1℃,取29℃;而车站管理用房等,由于工作人员长时间在里面工作,取27℃;列车车厢中取27℃等。

    3.3 噪声控制难度大

    地铁的噪声源主要有:列车运行时的噪声,这是站台的主要声源,当列车以60km/h运行时,噪声约为100db(A),因此隧道内列车通过时噪声在100db(A)左右,而当列车进、出站台时使得站台噪声在75db(A)以上,但时间不长;其次为风机的噪声,它主要是站厅及地面风亭的声源,对站台影响较大,这部分噪声主要以中、低频为主的宽频带噪声,一般声功率级都在100分贝以上;其他如变压器、水泵、制冷机等为次声源。

    在消声处理方面,对控制难度大的列车噪声只在建筑方面作相应处理;对可控声源风机等在其进、出口上均设有消声器,以满足规范要求;对水泵、制冷机等次声源均设有减震措施。

    3.4 排烟系统设计尤为重要

    由于地铁是人员密集的地下建筑,而且相对来说地下车站直接出入地面的出口较少且距地面较远;另据国内外的资料分析,发生火灾时造成的人员伤亡,绝大多数是被烟气熏倒、中毒、窒息所致。因此排烟设计在地铁中显得很重要。

    排烟系统的设计原理为:当站厅或站台发生火灾时,要对火灾区进行迅速而有效的机械排烟;当列车在隧道发生火灾时,要对发生火灾的隧道进行机械送风和机械排烟;当列车事故阻塞在隧道中时,要对事故点进行机械送风。

    但与民用建筑相比,地铁排烟的某些要求又有所不同。如地下车站的防烟分区面积可扩大至750平方米;又如选择排烟风机及烟气流经的辅助设备如风阀、消声器等时,要求能保证150℃时连续有效工作1h.

    4、地铁环控系统设计组成部分

    地铁环控系统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区间隧道机械通风(兼排烟)及活塞风系统,简称隧道通风系统;车站公共区部分(站厅、站台、人行通道)的空调、通风(兼排烟)系统,简称车站大系统;车站管理用房及设备用房的空调、通风(兼排烟)系统,简称车站小系统;车站制冷供冷系统,简称车站水系统。

    4.1 隧道通风系统

    隧道通风系统的设备主要由分别设置在车站两端站厅、站台层的四台隧道通风机、两台推力风机及组合式风阀等组成,其作用是通过机械送、排风或列车活塞风作用排除区间隧道内余热余湿,保证列车和隧道内设备的正常运行,另外在每天清晨运营前半小时打开隧道风机,进行冷却通风。既可以利用早晨外界清新的冷空气对地铁进行换气和冷却,又能检查设备及时维修,确保事故时能投入使用;在列车由于各种原因停留在区间隧道内,而乘客不下列车时,顺列车运行方向进行送—排机械通风,冷却列车空调冷凝器等,使车内乘客仍有舒适的旅行环境;当列车发生火灾时,应尽一切努力使列车运行到车站站台范围内,以利于人员疏散和灭火排烟。当发生火灾的列车无法行驶到车站而被迫停在隧道内时,应立即启动风机进行排烟降温:隧道一端的隧道风机向火灾地点输送新鲜空气,另一端的隧道通风机从隧道排烟,以引导乘客迎着气流方向撤离事故现场,消防人员顺着气流方向进行灭火和抢救工作。

    4.2 车站大系统

    车站大系统主要由分设于车站两端的两台站厅全新风机、四台站台全新风机、两台站厅空调新风机、两台站台空调新风机、四台站厅回/排风机、四台站台回/排风机、两台站厅组合式空调机组、四台站台组合式空调机组及相应的各种风阀、防火阀等设备组成,其作用是通过空调或机械通风来排除车站公共区的余热余湿,为乘客创造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并在发生火灾时通过机械排风方式进行排烟,使车站内形成负压区,新鲜空气由外界通过人行通道或楼梯口进入车站站厅、站台,便于乘客撤离和消防人员灭火。

    在正常运行工况条件下,车站大系统有小新风空调、全新风空调、全新风通风等三种运行模式(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作详细介绍)。站厅层空调采用上送上回形式,站台层采用上送上回与下回相结合的形式(在列车顶部设置轨顶回/排风管将列车空调冷凝器的散热直接由回风带走;同时在站台下设置站台下回/排风道,直接将列车下面的电器、刹车等发热和尘埃用回风带走)。

    列车阻塞在区间隧道时,车站空调、通风系统按正常运行。当推力风机需运转时,车站按全新风空调通风运行。在运行推力风机端的站台回/排风机停止运行,使车站的冷风经推力风机送至列车阻塞的隧道内。

    车站站台(包括列车)发生火灾时,除车站的站台回/排风机运转向地面排烟外,其它车站大系统的设备均停止运行,使站台到站厅的上、下通道间形成一个不低于1.5m/s的向下气流,便于乘客迎着气流撤向站厅和地面;车站站厅发生火灾时,站厅回/排风机全部启动排烟,大系统的其它设备均停止运行,使得出、入口通道形成由地面至车站的向下气流,便于乘客迎着气流撤向地面。

    4.3 车站小系统

    车站小系统主要包括为车站的设备及管理用房服务的轴流风机、柜式、吊挂式空调机组及各种风阀,其作用是通过对各用房的温、湿度等环境条件的控制,为管理、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为各种设备提供正常运行的环境。在火灾发生时,通过机械排风方式进行排烟,有利于工作人员撤离和消防人员灭火。在气体灭火的用房内关闭送、排风管进行密闭灭火。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12/6291.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广州地铁施工测量的科学管理

广州地铁通风空调系统设计

北大建设和文物保护到底谁绊了谁的脚?

浅谈当代民用建筑楼宇的工程设备配置

初探景观建筑学-高密度老城区小尺度城市景观的设计

浅谈城市中的垂直绿化

广州酝酿出台文件严格控制搬离企业拥有旧址土地处置

南京地铁一号线新街口站盖挖逆作法关键技术研讨与实践

富水砂砾石地层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机选型分析

地铁开进古都设计三大揭秘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