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浅谈新形势下消防事业的完善与发展

收录时间:2006-11-30 22:42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二十一世纪的来临,消防这个日益被人们关注的事业如何同社会发展同步,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要求亟待重视的问题,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从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全面布置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明确提出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向和措施。

延伸阅读:一世纪 发展 我国 改革开放 方向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消防这个日益被人们关注的事业如何同社会发展同步,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要求亟待重视的问题,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从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全面布置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明确提出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向和措施。这表明,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将持续稳步发展,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向全方位,多层次方向发展,二十一世纪在党的十五大精神的指导下,科学技术急速发展,知识信息与日俱增,人才辈出,世界由缓慢渐进到快速变迁时代,消防,这个日月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能工作,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如何以改革的姿态,进取的精神,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新路子,新对策,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参考《建筑中文网

    一、消防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消防工作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重要工作,既关系到经济建设的发展,又关系到社会大安定,发展经济,改善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安全是最起码的条件,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消防部门为保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很多成功经验,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下,消防工作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1、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大量财富。有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为消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党和政府对消防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搞好消防工作的关键。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针对全国消防工作比较严重的形势,对作好消防工作作出许多重要指示;95年2月,国务院曾批转公安部制定的《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消防工作发展的目标和要求;98年初: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总书记,朱?基总理又一次对消防工作作出新的指示,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对消防工作的领导。

    3、消防法制建设更加完善。97年5月,我国第一部《消防法》的颁布为消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各地区根据《消防法》制定了一些地区法规,真正使消防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消防执法在消防监督部门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4、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为城市公共消防设施提供了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建设发生巨大变化,高层建筑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城市布局越来越合理,在城市建设之中,消防规划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防通道,消防水源,消防站,等一些重要的消防布置在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中一步到位;超前意识的消防规划和消防设施的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5、消防工作体系的形成。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加强消防工作政策体系,法律体系。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起有效的消防监督管理体制,初步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消防事业的路子,全社会重视、关心、参与、支持消防工作的氛围已基本形成。

    (二)在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机遇时,消防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滞后于整个社会发展和进步处处可见,一些困扰消防工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消防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人们的思想观念,法制观念,行为习惯,工作机制等尚未步入规范化轨道,消防工作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层次性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火灾形势非常严峻。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起火因素越来越多,火灾扑救难度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说明火灾扑救的严峻。

    (1)火灾起数每年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北京市50年代火警平均每年700起,60年代每年828起,70年代1258起,80年代达到3690起,进入90年代后出现明显上升趋势,94年3847起,95年为方便用户4000起,98年我南通市仅一、二月份火灾起数就超过年南通市火灾总数的一半。

    (2)火灾造成的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急剧上升,十年前,北京市每年火灾直接损失不2亿元左右,而今一场火灾就达数百亿的可能性<大兴安岭火灾>间接损失之大也非常不敢想象,据南通地区今年一、二月火灾经济损失就达到来8年全年总数。

    (3)重大<含特大>火灾出现频发苗头,黄岛油库、新疆的克拉玛依等例子举不胜举。

    (4)火险隐患问题越来越突出。98年南通地区消防支队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本地区的火险隐患进行了认真排查与整改,仅此次检查,就发现我市火灾隐患有1200起经整改到位的有800起,其中尚有400多起火险隐患未能及时整改到位,火险隐患时时刻刻危及着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

    2、消防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

    传统的消防监督管理体制是在高度民主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其工作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党委系统的领导和制约,依靠政府及其消防监督部门,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推动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防火工作开展,各个单位的防火工作很大程度上依靠消防干部分片包干对其实施日常安全检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明确,消防监督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消防保卫的对象日益多样,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消防工作主要对象是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经济成分简单,界限清楚。而今,企业不仅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出现了个体,私营,租赁承包,股份合作。,“三资”企业,企业经营的方式越来越由单一形式转为多样形式,多层次,多内容,企业的运行完全根据市场取向来决定,材料的采集,产品的推销也向多元化方向流动,这无疑给消防产物管理带来复杂性。其次,领导体制与人员管理发生了变化,党政分开使原来的消防工作由党委负责转变为各单位的行政领导和法人代表负责,即目前的“第一责任法人代表制”,确立了“谁主管,谁负责”的两谁原则。在企业内部,随着劳动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一方面使职工成份向多样化发展,由原来的正式工被大量的合同工,临时工,外来打工者所代替,给企业安全培训教育带来难度;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各种利益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可避免的各种矛盾大量增加,因此各类人为意识的火灾也相应存在;其三,政企分开使原来政府部门的许多职能转移或归还企业,特别是企业产权关系的多样化。如:承包、租赁等经营方式的出现,使原来系统作用日趋弱化;在一些企业新的安全模式尚未建立和有效远行之前,把过去长期努力建立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消防管理机制,错误地看成是限制企业发展的桎梏,把自我约束与自分开,一定程度上削弱企业内部的安全工作,一些原有的防火安全委员会或放火领导小组被企业随之解散,一些专职消防人员被合并或撤消。其四,一部分单位对新形势发展经济与消防单位只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消防安全,不愿在火灾隐患整改和更新添置消防器材上的投资,企业经营者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忽视消防规章制度的执行与落实也是当前消防安全潜在的危险。

    3、城市消防设施不到位和当前消防队员少装备差的问题未能解决。

    近几年来,国家对消防工作非常重视,各地方政府也相应做了很多努力,消防装备,城市消防设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综合性的分析,目前,消防设施与装备建设还有很多不相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主要有(1)消防队少,布点稀,国际上规定,发达经济国家,消防队保护单位是消防队员接到报警后五分种内到达火灾事故现场。我国也相应本着从接警到火灾现场为十五分钟,而实际生活中,我国消防队远远不到此项要求,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和乡镇的消防保卫工作十分薄弱,县级消防队有时到城镇将1~2小时时间。(2)消防装备量少,质量差,随着集镇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地下建筑,高层建筑,大型商场,化工厂,易燃易爆仓库等特殊建筑相应而生,消防装备,举高,照明,排烟,救援,大型水罐等特种消防车辆,特种消防装备,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在消防通讯方面也未能达到建设标准,经常性出现消防队救火时出动车辆无法同指挥中心联系,在找寻火灾现场延误有利时机。(3)消防水源与消防通道少,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对“寸土是寸金”的观点非常明显,总舍不得将有限的土地资源给消防部门用来作为消防水源及消防通道使用。(4)消防队员少,目前据江苏省消防部门统计,现役人员是全省人口的十万分之七,只能应付重点城市的消防保卫工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全民消防意识还未能形成,而今,消防队外出救火时,总有群众问:“救火要收多少钱”。有的单位与个人家庭失火因怕消防队救火可能收费而不敢报火警,有的不知火警电话号码是“119”。其次,一些单位和职工,群众对消防法规认识不够,在公安消防部门执法过程中,总是摄于某种压力或左右于认情被迫执行,说明全民消防意识还未能形成;故此,在平时工作与生活中违章作业,无视消防法规也是消防急待解决的问题。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11/6765.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工程监理:在改革开放中创新发展

城市规划要处理好八个关系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框架构想

展望二十一世纪我国建筑幕墙的发展

WTO与中国的城市规划

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经理应具备的素质

当代办公设计的矛盾性城市建筑室内环境如何共赢

中国与国际饭店业竞争和发展有关问题的思考

谈我国新世纪建筑幕墙发展战略

化工企业持续发展应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