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北京规委行政大楼节能改造初步告捷

收录时间:2006-07-20 06:17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纵观各国发展进程,能源消耗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建筑能耗更是总能耗中比重较大的一部分。“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政府提出创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和谐社会,把可持续的节能方案摆在重要位置。

延伸阅读:北京 比重 瓶颈 能耗 节能

    纵观各国发展进程,能源消耗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建筑能耗更是总能耗中比重较大的一部分。“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政府提出创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和谐社会,把可持续的节能方案摆在重要位置。(参考《建筑中文网

    为落实我国政府提出的以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加快建设节能型社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自2005年初就开始着手考虑如何提高大型公共建筑物(特别是政府机构)用能设备效率,创造节约、和谐的办公环境。为了加快探索节能之路,北规委将其行政办公大楼的建筑节能,作为北京市政府2005年10个节能试点项目之一,并列入了北京市政府的折子工程。目前,已初步实现节能目标。

    北规委行政办公大楼由主楼业务楼、附属接建楼和原办公楼三个单体建筑组成。经过最初两个多月的实地检测,专家们发现造成该楼能耗浪费的直接原因是运营技术手段落后、管理效率低。针对这一问题,受邀为北规委行政办公大楼提供节能服务的江森自控制定了一套全面的设备和系统改造方案,涵盖了照明系统、冷源系统、风机盘管系统、热源系统、热回收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设施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

    照明系统方面,江森自控以减少普通办公室灯管数量为主要措施,改变灯的控制方式,由双管改为单管,降低不必要的照度水平;热源系统方面,则通过调试、修理或更换空调板式交换器、自立式温控阀,及更换、增加小型PLC温度控制器等方式,改进其计量与控制系统。通过这些方面的措施,大楼的节能效果和舒适度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在改造过程中,江森自控还对大楼的楼宇自控系统方案进行完善:对新风机组的传感器、执行器进行了校验和调整;通过更换计算机硬件设备、全面升级系统软件,使其能够满足现有系统运行管理的需要;通过楼宇自控系统与现有热源控制系统的实时通讯,及时检测和收集热源系统的运行数据。

    据了解,大楼在部分改造完成后,通过对办公室照明控制线路、照明照度调整及供电系统加装节电器等措施,使得节省率达到6.93H,共节约电量116866.38KWh,相当于北京一个普通家庭65年的用电量。而大楼改造后运行半年多以来,与2004年同季度比,能耗量下降13%。江森自控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结合大楼的实际情况,按照节能总体规划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今后大楼的能耗量还会大幅度地下降。”

    据悉,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行政办公大楼改造第一阶段第一步工作共计投入改造成本54万元人民币,改造后平均每天节电958.08KWh,以2005年平均电费0.6642元/KWh计算,一年可节约电费23.2269万元。按此计算,此次改造投入成本只需要2年零5个月即可全部收回。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行政办公大楼的改造成功,目前已经成为政府推广节能建筑的典范。北京市规划委邱跃副主任指出:“2006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降低全社会建筑能耗和资源消耗是关系国家能源战略和资源节约方针的重大任务。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行政办公大楼的节能改造,为我们今后制定公共建筑能耗管理标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而为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行政办公大楼进行节能改造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江森自控,在看到中国对节能的重视后,积极参与推进中国政府能源策略,并将中国锁定为其业务的重点发展地区。近日,江森自控在与约克国际合并后,首次向媒体公布了其中国区战略计划。

    “收购约克国际后,我们将充分利用两个大公司的互补性实力,使营业收入增长一倍,市场空间增长2倍。”江森自控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兼执行总监孙永明如此表示。据了解,江森自控在与约克合并后,迅速将业务向国内一、二线乃至三线市场拓展。合并前,江森自控在国内仅设有北京、上海两个办事处,目前已发展到拥有6个地区总部、50多个办事处。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07/4951.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会所建筑的节能与环保

饭店建筑空调系统节能设计方法

混凝土(EPS)自保温砌块在建筑中的应用

聚氨酯板材在低能耗建筑中的应用

建筑节能大势所趋空调系统优化成关键

德国建筑节能政策体系和技术

浅谈全热交换器在工程中的应用

建筑新趋势玻璃钢门窗成节能先锋

如何打造真正的节能建筑

城市路灯照明节能技术方案分析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