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全球人居环境与城市房屋设计发展趋势解析

收录时间:2006-07-07 06:49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许多新的建筑理念,建筑技术,建筑设计形式孕育而生,以满足新的形式和新的要求,城市规划与交通系统的设计,世界房屋设计及趋势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以适应环境的要求,节能技术,生态技术,绿色建筑,在建筑物设计和城市规划中广泛的被利用和推广。现代城市设计和房屋设计发展中面临着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善,但没有一个设计观点和政策可是永远适合的,“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性

延伸阅读:以人为中心 可持续性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许多新的建筑理念,建筑技术,建筑设计形式孕育而生,以满足新的形式和新的要求,城市规划与交通系统的设计,世界房屋设计及趋势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以适应环境的要求,节能技术,生态技术,绿色建筑,在建筑物设计和城市规划中广泛的被利用和推广。现代城市设计和房屋设计发展中面临着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善,但没有一个设计观点和政策可是永远适合的,“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性发展”设计思路将长期与我们共存。(参考《建筑中文网

    关键词:以人为中心 可持续性

    房屋和城市设计规划影响人们的终生,决定人们如何设计和建设它。现代的房屋和城市设计面临的是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如何做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是全球人居环境和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城市间借鉴

    最近几年,亚洲的房屋及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尤其在韩国和中国。韩国目前已进入其第二阶段的城市发展时期,中国正处在其第一阶段的发展时期。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都要面临以下的问题:最好的发展策略是什么?发展的样式将会是什么?彼此的经验能否互相学习和借鉴呢?

    以韩国,汉城市为例:

    自韩战后,韩国在它的城市及房屋建设中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变化。战后以“快速而且经济”为准则的建设时代已经结束,重建和再发展的新纪元已经开始。便宜的低层建筑在汉城及其它主要城市已被高层或混合型的建筑取代。其结果是,提供了可持续的有品质的生活。

    汉城的新任市长李明博先生,计划汉城建设成以人为本的,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和最适于人居住的最美城市。汉城市市长李明博态度很鲜明,如果开发和环境相冲突,就要采取环境优先政策。在他的倡导下,首先,恢复了横贯市中心长达六公里的河流———清溪川,这条河在1960年被填平改建成高速公路,而在600年前的朝鲜王国它是汉城的主要水道。尽管原高速路为市民提供了交通的便利,而且已经形成六万多个商店和二十万从业人员的大型商业圈,但考虑到道路造成的环境问题以及老化带来的安全问题,汉城市政府还是决定将其拆除,并努力恢复河流应有的生态空间。重建的河流状态比以前的河流好很多,其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水处理过程中,使水得以净化,从而确保其流域的野生物和鱼类的生存环境。其次,将市政大厦前的交通广场改变成绿色公园,每天大量的市民来这里休闲娱乐。除此之外,还为市民建设了许多森林公园和绿色地:如DUKSOM.中国的城市建设也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韩国政府的举措是值得借鉴的。降低空气、噪音污染和节约能源如:降低水的浪费,将创造出宜人的城市居所,城市发展的新纪元前景美好。

    另外以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市为例:

    火努鲁鲁的市长JEREMYHARIS在火努鲁鲁发起了一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由于日本游客的减少,夏威夷的经济在过去的12年中受到了影响。夏威夷拥有的是上帝赐予的美好的气候,干净的空气、美丽的沙滩、健康的食物和美好的环境。市长的目标是吸引更多的世界游客而不仅仅是日本游客。他要有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同时他也发现一些城市已经推动了其中的一些,或是忽略了,或是被遗弃了,他要重新修复这些城市。他设立了目标,其主要功能就是计划和贯彻他的可持续发展之城市设想。在建筑师、设计师和工程师们的大力帮助下,他规划出新的土地使用方案,建设了更多的公共公园和公共交通系统,同时不鼓励私事的利用,他腾出了街道的一部分专门做为步行路,提高了存车的费用,限制城市的发展,用以鼓励公共交通事业。他重新翻新了许多遗弃的历史建筑物,重建了WAIKIKI海滩的步行街、喷泉和绿地,以便使之更加适合散步行走。建了新的公园和翻新的旧的公园,提供公共的沙滩,种植树木,沿街设置汽车站。重新翻新城市建筑物立面。在美化城市的同时也将能源消费降低了15%,努力的结果,游客增多,更多的人喜欢选择在夏威夷度假了。

    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的中国正以巨大的速度快速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和以人为中心在城市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和领导性的作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社会发展进程中,中国一直与自然保持和谐发展,“风水”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中国政府拥有这样的土地,也有能力成就这样的城市,试想,如果中国建设这样的典范城市,将会吸引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参观、学习,或是定居在这独一无二的理想城市,这是多好的机会啊。

    城市规划与交通系统

    随着历史变迁:比如政治变革、防御变革和近代的运输变革,我们的城市也随之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与此同时,人们还不断的建造新的城市,这样的新城有:中国上海的浦东地区,韩国的LANGHAM地区和KAZAKHSTAN的新首都ASTANA.

    今天,评价一个新城建设的成功与否,经常取决于新城的车辆交通系统的设计的好坏,如:街道的宽度和线路的多少?从一个地到另一个地区有多快?无疑我们生活在一个汽车统治的世界,即使像日本东京这样的老城市都在市区内新建越来越多的车行线,甚至发展到多达3层的立交桥线路。问题是,将要建有多少的道路才能缓解交通拥挤的问题呢? 道路建的越宽,车辆就越多,噪声污染、空气污染就越来越严重,邻里和社区之间就越来越疏远。

    众所周知,只考虑交通绝不是一个正确的城市规划发展方向,城市规划设计通常以城市土地规划和交通系统规划开始。确定城市功能区的位置和大小,如:学校、教学、公园、广场、步行街,商业及办公街,以及联系公众建筑区的街道和公路。地域的形状和自然地理形状如河流、山川和海洋在规划独一无二的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海边城市——夏威夷的火奴鲁鲁,海边丘岭城市——美国三藩市,平原环路城市——中国北京,千湖之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拥有更多的美丽的公共用地,休闲用地,步行街,博物馆,图书馆,酒店和商店的城市,常被认为是更加成功和更适合人居住的城市。

    汽车可谓是当今社会的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但如此多的车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和城市辐射及社区分离。难道我们不能离开汽车生活吗?也许可以,但这将会给许多的人带来很多的不便。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不是去限制汽车,而是要鼓励大众少用汽车。

    地铁是解决大城市人口拥挤的最好的办法之一,北京有两条主要地铁线,纽约、汉城和日本解决交通问题的主要办法也都是靠地铁,它虽然造价昂贵有时客流量很大,但它仍为一可取的方法。

    利用现有的道路,运行单轨铁路(也称作快速交通系统),它的造价虽然很高,而且设计不合理将会影响视觉,但它仍然能够帮助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许多问题。这使我们可少占用土地,而且可以直接利用建筑物的二层做为转换汽车的中转站。美国的明尼苏达因其“空中步行街系统”而闻名,处于建筑物二层之间的步行街道,提供了冬暖夏凉的交通通道,而且在二层进行的商业交易比在一层进行的更加成功。

    在提高我们城市规划设计方面,大家做了一系列的尝试:“新都市化”是其中之一,该尝试由城镇规划师安德列·度宁(ANDRESDUANY)和伊丽莎贝丝·布赖特·贝克(ELISABATHPLATER-ZYBENK)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内容包含有品质的社区规划设计的13个设计规则和规范,对当代的城市发展影响巨大。

    我在明尼苏达大学学习的二年中,我的课题是:快速交通系统试点城市,这种城市人口大约250,000,自给自足,完全可持续发展,完全自动化而且环境可以完全控制。这是MIT的梦中城市,同时也相信明尼苏达大学能够准许来研究它。试想,50年以后,中国将会实现这一梦想,这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奇迹。

    世界房屋设计及趋势

    人和动物一样都要长时间住在某个住处。在19世纪的工业革命之后,由于人口大量涌入,有限的土地上不得不容纳大量居住人口。房屋型式由平房发展成多层的楼房,人类不得不牺牲他们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从工业革命以后房屋空间形式变化迅速,一般,房屋的形式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文化/社会变化——新的生活方式决定新的房屋设计形式。

    2、经济变更——富裕和受教育的人口增加要求与其身份等同的独特建筑。

    3、新的建筑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允许我们设计、建造更大、更好、更独一无二的房屋。

    4、技术革新——新技术(汽车,HVAC——采暖、通风和空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现代化,尤其数字化技术的出现。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07/4778.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浅谈小城镇用地规划的可持续性

试论建设项目的可持续性

现代工业建筑的发展趋势

我国引入绿色建筑理论和评估方法

从整体的地景综合到跨学科的地景管理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