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建筑企业的知识管理

收录时间:2006-06-11 23:13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裘建国,李启明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在阐述知识管理含义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建筑企业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从企业战略、知识共享、企业文化和虚拟建设等方面入手,建立知识共享体系,组建学习型组织、虚拟企业,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延伸阅读:企业战略 企业文化 建筑企业 知识共享 知识管理 虚拟建设

    1 知识管理的含义

    知识经济浪潮正席卷全球。知识经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与经济环境持续相互作用并达到一体化的结果。知识经济催生了知识管理,而对于企业来说,实现知识管理,才能够更好的顺应知识经济,使得企业能够参与到新的企业竞争格局中去。建筑业就是一个需要经验的行业,对创新意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践证明,知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建筑行业生存的必要条件。(参考《建筑中文网

    数据、信息与知识的演化过程如图 1 所示。


   
   

    建筑企业的知识管理

    企业知识管理就是综合运用组织、文化、战略、技术等手段,通过建立基于企业业务内容和职能的知识挖掘和知识共享体系,以最大化对知识及有知识的人的尊重,最大化企业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保持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场管理文化变

    革。在运作上,它是指企业作为一个组织,从整体上对知识进行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和创新的管理过程。


   
   

    2 建筑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施工工艺和管理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比起国外的水平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建筑企业也明白这一点,力图实施知识管理来赶上国外建筑企业的水平,然而由于自身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建筑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

    (1)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管理的内涵。知识管理是将知识作为一种资源,重在系统地开发、利用知识,它的目标是增强企业内部知识的存量和价值,提高企业竞争力。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链,做的较多的是存储知识,而知识的共享和创新不够,从而很难实现真正的知识管理,也难以获取知识管理所能够带来的益处。

    (2)知识的传播存在困难。知识只有以合适的方式被编码,才更容易存储和传递给其他人。知识分2 种,一是显性知识;二是隐性知识。建筑企业的显性知识表现为设计图纸,规范,操作手册,工程合同文件等这些都是容易存储和传递。但是在运作一个工程项目的时候,往往对这个项目有着重要作用的是这种类似工程项目的以往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也就是所说的隐性知识,它很难被编码,要么是掌握这种知识的人不知道怎样恰当地传递它,要么是根本不可能传递。

    (3)缺乏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目前,建筑企业之间的知识垄断,企业内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垄断,以及缺乏及时准确的知识流动与共享意识体系,都严重阻碍了知识管理的实施。承包商和业主之间的不信任关系,导致了在工程中一些信息不能及时的传播、披露、共享,造成了工程中一些不必要的索赔纠纷。有些建筑企业的员工认为在工程中所学到的知识、经验、教训是自己的私人财产,怕这些隐性知识与他人共享时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应该使他们明白,其所保留的这些知识往往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4)人才流失严重。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管理。人是知识的最重要载体,是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和使用者,是使知识成为力量的主体。但是我国建筑企业普遍存在人才流失的现象。一些才华横溢、年富力强、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大学毕业生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企业的管理者给他们安排的工作往往是与那些中专生所做的事情一样,没有任何的挑战性。久而久之,他们对工作失去了兴趣。要么碌碌无为,要么选择离开企业,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5)信息化水平不高。知识管理的实施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国外建筑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以项目管理软件为龙头,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技术日渐成熟,P3 (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MicrosoftProject 等已被普遍使用。企业内部利用计算机网络将总部与分部连接起来,使总部迅速得到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通过开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综合应用及总部一体化决策管理。目前,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智能制造系统(IMS)、虚拟制造(VM)、精益生产(LP)、敏捷制造(AM)、柔性生产(FP)等成功应用于制造业的管理理念或管理信息系统也逐渐移植到建筑企业和工程项目管理中去,而建设项目全寿命信息集成化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建筑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 2 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企业虽然引进了一些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但操作运用这些软件的水平低下,有些只是流于形式。除此之外,由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进的软件跟不上变化的环境,如需要特定的设备或只能使用指定的计算机语言。另一方面,系统集成性差。目前,大部分建筑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到各方面的管理业务,但大部分是单向低水平开发,工作重复,不能形成信息集成,大量冗余的数据和信息重复存储于各个子系统中,综合性能难以实现,系统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3 建筑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对策

    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思想与理念,知识管理的运作体系尚未形成统一的框架,其具体的解决办法应根据建筑业和建筑企业自身的特点,综合的运用组织、文化、战略、技术等手段,建立知识共享体系,组建学习型组织、虚拟企业,最大化企业的知识资源的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1 加大重视力度,制定知识管理战略

    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在实施知识管理时应该把停留在口头上的说说,转变为一种潜意识的思想活动,落实到企业的具体行动中去。在建筑企业内部设立知识管理部门,建立以首席知识官(CKO)为中心的知识管理体系。明确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原因、目标,根据建筑企业的总体战略和目标,制定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确定知识管理的重点区域,也就是企业的收益最大的部门、项目或方面,这通常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如在桥梁工程方面有特殊技术和专利的建筑企业,就应该加强桥梁工程方面的知识管理,使的企业扩大在桥梁工程方面知识的价值。这样,比那些知识管理四处开花的建筑企业收益要大。


   
   

    3.2 建立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知识库

    建立企业知识库就是把原有的分散的知识进行集聚、加工和提炼,形成企业知识资产和共享资源,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使其他人可以很方便的查用这些经验和成果。知识库的建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同时,也应该不断地进行更新和维护。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是项目周期长,投资额大,过程复杂多变,建筑企业在编录施工记录文件进知识库时,则应该根据结构类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工序、功能等不同层次,本着有利于以后更好地施工的原则来进行分类整理和编制索引,而且每一部分还可有施工要点、注意事项、经验总结、教训提醒等栏目。建筑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不足使得企业知识库的利用效率低下,企业必须加大投资建设信息化平台,如引进一些国外的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和工程设计软件(如 ANSYS,PKPM 等),组建企业内部局域网和广域网等。


   
   

    3.3 建立知识共享网络,开展知识共享和网上培训

    建筑产品具有多样性和单件性,施工队承接的工程项目形形色色,管理人员不断面临新变化和新问题,这对于工程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建立企业的知识共享网络,不仅让显性知识也让隐性知识在企业内部流动起来,以实现对 2 类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共享,从而迅速地提高工程管理人员地组织管理能力,进而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网上培训是知识共享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作法是通过培训班集中上课学习,这种作法耗占时间多,费用大,而且由于工程项目分散在各地使得学员很难集中起来,但采用网上培训完全可以克服这些困难。企业要建立起自己的内部网络。这是开展知识共享乃至知识管理的基础。在网上开设培训教室,可根据培训对象不同,如工人、工长、技术员、项目经理、分公司经理等,设立不同教室,内容至少包括基础部分、高级部分和专家部分。

    (1)基础部分主要是学员必备的知识和必须知道的东西。例如专业知识、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以及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文件格式等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东西

    (2)高级部分偏重于经验体会等隐性知识,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学到的学问。传统管理大多通过“培养锻炼”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非常缓慢地进行隐性知识的积累和传授。这部分可有多种形式来实现知识共享。可以选择优秀人才撰写关于某个工程项目亲身经验与体会的文章放置在网络培训教室里,以便让学员学习领会;可以建立“讨论区”,针对一个主题,或者在员工之间开展讨论;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员工处在模拟现实的环境中锻炼成长;还可以网上通过案例分析培训学员。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06/457.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BLOG:一种新型简便的知识管理工具

对中国惠普知识管理的思考

论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

基于博客的建筑企业知识管理的策略分析

虚拟建设(VirtualConstruction)-新型的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模式

虚拟建设的由来及其内涵分析

虚拟建设的发展内涵与组织管理流程

论资本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企业战略分析中的市场信号辨识研究

试论物业管理企业之战略管理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