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分析

收录时间:2006-05-27 23:19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王文昕,陈茹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受国际经济和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呈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通过对ENR公布的全球最大的225家国际承包商的数据的简要分析,对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概况、行业特点、区域特点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有助于工程承包企业更好地拓展国际市场。

延伸阅读:国际工程 国际承包商 承包市场 项目总承包 项目融资

    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工程市场受金融危机、恐怖袭击和战争的影响而显得变化无常,但随着一些不确定问题的缓解,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全面复苏,国际工程市场也开始逐步摆脱萧条,发生了令人欣慰的变化,表现出较快的增长速度。2003 年全年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实际规模约为 1.2万亿美元。国际工程市场一直都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承包商提供了业务扩张的机会,有助于缓解国内市场波动的带来的压力,但是也给承包商带来了融资和地缘政治的风险。(参考《建筑中文网


   
   

    1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概况

    根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资料,2003 年全球最大的 225 家国际承包商在海外市场的营业额为 1 398.2 亿美元,比 2002 年的 1 165.2 亿美元大幅提高。这一增长很大部分来自于日本和欧洲公司,主要是从日元和欧元升值中获得的利益。2003 年欧洲和日本公司在海外市场的营业额,分别比 2002 年增长了 15.3%和 17.1%。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公司继续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国际工程项目的营业额增长了 16.9%。美国公司是国际建筑市场的最大获益者,在 225 强中美国 6家公司的海外市场营业额平均上涨了 41%。


   
   

    1.1 行业市场

    在 2003 年全球最大的 225 家承包商完成的营业额中,交通行业市场份额取代了房屋建筑业,跃居第一位,房屋建筑和石油化工行业市场份额比 2002 年有所下降(见表 1)。以上3 个行业市场提供了 71.6%的营业额,虽然略低于 2002 年的 74%,但这 3 个行业传统优势地位仍然不可撼动。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分析

    1.2 区域市场

    尽管国际工程市场仍然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但在各工程承包公司的努力之下,市场总体缓慢回升,各大承包商纷纷挖掘潜力,拓展业务,积极向海外市场扩张。

    (1)亚洲地区。近年来亚太地区一直是全球建筑业最大的市场。2003 年受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疫情爆发等突发事件影响,亚洲工程承包市场发展增一度受挫。但在区域内合作、市场开放、内需扩大、新技术蓬勃发展等利好因素促进之下,亚洲各国和地区政府纷纷制定政策拉动内需,促进产业发展,从而带动了建筑也增长。

    (2)中东地区。2003 年阿拉伯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 1.2%。由于油价上涨等诸多因素,投资商对海湾国家房地产和建筑行业的投资呈增长态势。在未来 10 年内阿拉伯国家需要投资金额为700 亿美元,主要投资领域是农业、石油和天然气、旅游、电力以及基础设施。

    (3)非洲地区。近年来非洲国家加大了经济建设力度,并正在调整经济结构,渴望引进外资开发其优势资源,发展非洲经济。非洲大陆除沿海和大城市的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比较发达以外,广大的内陆地区、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各国政府致力于城市建设、交通、通信、水利、能源及其它公共设施的建设。

    (4)拉美地区。美国和日本经济恢复增长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对拉美地区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拉美经济的恢复性增长无疑带动了该地区建筑业的复苏。

    (5)欧洲地区。由于房屋建筑的下降和公共投资的减少,欧盟建筑市场继续呈萎缩趋势。而随着欧盟东扩,部分缺乏公共工程建设的东欧国家的建筑市场蕴藏着巨大商机。

    (6)北美市场。北美工程承包市场规模巨大,尽管国内经济衰退等因素对美国和加拿大建筑市场造成一定影响,但北美市场一直是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重地。


   
   

    2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展趋势

    在未来几年内,影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良好,对国际工程建筑服务出口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1)建筑业投资规模扩大。受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影响,全球建筑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据 ENR统计,1999 年世界主要的 150 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业投资规模为 3.5 万亿美元。据美国标准普尔公司的预测分析,1999~2003 年全球工程建设市场将保持 5.1%的年均增长率,2003 年世界主要的 150 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业投资规模达到 4.5 万亿美元,据此推算,2010 年全球建设支出将达到约 5.74 万亿美元。

    (2)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建筑业市场扩大开放。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使资本、技术、货物和包括劳动力在内的服务等各种生产要素呈现跨国界流动趋势,工程和建筑服务作为 WTO 服务贸易的重要行业得到促进和发展,尤其是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的生效,成为工程和建筑服务自由化的催化剂,各缔约方政府项目市场更加开放。1995 年《服务贸易总协定》和《政府采购协定》生效以后,国际建筑市场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而开放度得到提高,约达 30%。世界银行和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分析,工程建筑业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最大的服务部门之一。

    (3)信息技术发生革命,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对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重大影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呈现跳跃式发展势头,因而对建筑服务需求增加,土木建筑和基础设施承包市场将会更趋活跃。


   
   

    3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新特点

    受国际经济和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1)工程规模大型化。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包的单项工程规模正在向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是发包项目的投资规模扩大。二是发包形式发生变化,项目总承包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业主认同。

    (2)各大承包商纷纷挖掘潜力,拓展业务,积极向海外市场扩张。从 2000 年初开始西方股市泡沫破裂、“9·11”恐怖袭击事件、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事件相继爆发,世界经济陷入长达 3 年的温和衰退中,全球建筑市场增长乏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美等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本国建筑企业走向世界,各工程承包企业也在不断提高经营和管理大项目的能力,不断延伸服务范围。

    (3)带资承包已成为普遍现象。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总的趋势是需要承包商带资承包的项目越来越多。除美国等少数国家的政府项目不需要承包商带资外,多数项目基本上需要承包商以不同形式带资承包。即便是原先不需要垫付资金的国际金融机构贷款项目,也需要承包商垫付相当于工程合同20%的流动资金。据有关专家初步估算,带资承包项目约占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 65%。

    (4)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步入规范化管理。随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风险系数加大,国际承包商的风险防范意识也在增强,加之国际竞争的需要,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技术创新、电子化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0)、环保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以及安全标准都在走向规范化,并且成为进入市场的条件因素。


   
   

    4 我国工程承包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近几年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加快了开拓国际工程市场的步伐,经营规模迅速扩大,技术含量不断提高,2003 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 138.4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6%;新签合同额 176.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4%。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如何抓住机遇,经受住种种挑战,是我国工程承包企业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4.1 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挑战

    市场开发相对集中,发展存在不均衡性。我国工程承包企业业务拓展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地区,而对突破欧美市场准入壁垒缺乏足够竞争力。企业经营有两极分化的趋势,中央公司比较强,地方公司比较弱;专业公司较强,综合性公司较弱。资金匮乏,融资能力薄弱。国际工程建筑服务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正在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商界的重视。金融服务国际化和自由化的发展,为工程建筑服务提供了日益增多的跨国金融服务,包括跨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等机构的服务。我国支持对外工程承包的金融服务体系远没有建立起来,中国企业与国际竞争者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在国际大型项目上融资能力更显薄弱。在技术和法律方面仍未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国内的设计标准,设备材料标准自成一体,尚未与国际市场接轨。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遍实施专业执照或企业许可、人员注册资格等制度,许多国家的市场准入条件和管理法规往往制约了我国企业进入市场。


   
   

    4.2 继续拓展国际市场的对策

    在发挥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重点突出的产业战略。我国工程承包企业有很多优势,在基建工程项目上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资源,有成本优势,有项目管理的经验和体系,有系统设计能力和先进的设计手段和工具。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企业必须形成自己的特长和品牌,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以质取胜。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05/385.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国际工程与融资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新模式—Partnering模式研究

国际工程投标报价体系的创立与实施

国际工程大型投资项目管理模式探讨

网络计划管理在国际工程索赔中的应用

国际工程项目实施中的索赔实务

重庆市综合交通体系重点建设项目融资模式研究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的BOT模式

BOT项目的概念探讨

海外基础设施PPP/BOT项目的风险评估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