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信息化行至“十字街头”-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问题与对策

收录时间:2006-05-12 00:14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周新会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在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没有政府有关部门的宏观引导和行业信息化大环境,企业信息化只能是一棵长不大的小树;离开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努力,企业信息化无疑会成为一句空谈;缺少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企业信息化也无法落到实处。

延伸阅读:信息化 对策 施工企业 问题

    ■在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建设中,没有政府有关部门的宏观引导和行业信息化大环境,企业信息化只能是一棵长不大的小树;离开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努力,企业信息化无疑会成为一句空谈;缺少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企业信息化也无法落到实处。(参考《建筑中文网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和环境,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逐步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信息化的应用能够极大地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投资规模急剧扩大,建筑施工企业的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张,因此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也要求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企业自身的不足。建筑施工企业属于传统行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主要存在人员观念、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基础工作几方面的不足。

    第一,人员观念需要更新。很多企业认为信息化就是建网络、上软件,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理解信息化除了技术更新外,还包括管理变革的不多。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全面理解信息化的理念,充分认识信息化对企业的价值,只有这样,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才会有比较扎实的思想基础。

    第二,需要完善配套制度。企业中与信息化工作开展相关的配套制度没有建立或不完善,导致信息化实施缺乏必要的制度支持。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如果没有制度保证,则可能会由于种种阻力而难以坚持下去,致使最终不能见到大的成效。企业信息化的成功不仅仅是建一个系统、上一套软件的问题,而往往需要组织措施先行,以有效的制度来保证。

    第三,企业信息人才匮乏。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缺少既具备扎实的信息管理理论和技术知识,又掌握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人才,而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又急需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另外企业的项目部级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术需要大量的投入。

    第四,基础工作有待加强。信息化的实施需要企业各种基础性工作的支持,包括为了适应信息化的需要而进行组织机构调整、业务流程重组,建立和完善计算机网络、各种基础数据库等。加强这些基础工作,才能为信息化顺利实施做好全面的准备。

    外部环境的问题。除了企业自身的不足,影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外部因素也很多。

    第一,国内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都不成熟。虽然ERP、PM等都有着非常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手段,但将其运用于建筑施工企业仍然需要与行业特点进行结合,并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成熟,进而面向整个行业推广应用。目前企业往往没有能力独立完成这一过程,迫切需要有关各方的共同参与。

    第二,面向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市场尚未成形。目前,市场上缺乏真正适合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产品,国内的集成化软件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而国外的管理信息系统本地化程度不够。另外,市场上也缺少专业的面向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咨询服务。因此,信息化产品的完善和咨询服务市场的培育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三,行业标准不完善,不利于企业开展信息化方面的工作。一是与建筑施工有关的标准不完善,如计量计价标准、技术交底标准、质量验收标准的地区差异较大;二是行业信息化标准不完善,如缺少与软件系统有关的数据标准等。尽快制定和完善与建筑施工各方面有关的国家强制或推荐性标准,以及信息化软件系统有关的数据标准,对广大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

    进一步推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策略建议

    根据广东省信息中心和信息协会对355家实施信息化的企业调查,只有9.55%的企业认为效果较好,可见成功实施信息化绝非易事,面对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应当采取一些什么策略,才能使企业的信息化战略获得成功呢?我想这离不开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建筑施工企业的积极投入,信息化产品与服务提供者的充分参与,都对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成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有关部门对信息化的推动作用是很大的。在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政府有关部门不仅是监管者,也是引导者和服务者,应该在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给建筑施工企业以大力的支持。

    第一,把握整个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做好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宏观规划,以此作为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指导方针,这对于企业规划其信息化战略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在积极开展这项工作,建设部《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中针对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的“一个平台,两大系统”的指导思想,已经受到不少企业的关注。

    第二,推动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理论研究,推广和促进信息化新理论、新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缺少理论和方法指导的信息化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社会的力量,发动院校、专业机构进行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形成一些可操作的、利于推广的成果。另外还可以引进国外这方面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有针对性地加以推广应用。

    第三,加强标准的制定和贯彻,为整个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没有建筑施工和信息化两方面的标准,信息化就缺乏应有的基础。国外历来都十分注重标准化工作,这也是他们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原因之一,如美国CSI(建筑标准协会)早在1963年就制定了统一的应用于建筑工程全过程的标准编码体系,至今仍在不断修订完善。我国也开始逐步重视这方面的工作,2003年推出了GB50500-200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国家标准,在全国推广使用。今后有关部门还应继续加强相关标准的制定、贯彻和修订工作,以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第四,引导、规范信息化产品与服务市场,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序、成熟的信息化产品与服务市场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这个市场需要有关部门的引导和规范。如,建立软件的评估和推荐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

    建筑施工企业的积极投入。企业是信息化建设的主体,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取决于企业的投入。由于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效果的显现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在此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投入,迎难而上,持之以恒。

    第一,全面规划企业信息化战略。信息化应作为企业的一项重大战略,企业必须确定长远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并按照IRP(信息资源规划)的要求全面进行企业信息资源规划。企业信息化建设如果没有信息化战略的指导,不经过正规的信息资源规划,就会失去方向,就不能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最终的结果也无法进行有效的评价。

    第二,全员培训,改变观念,让企业信息化的理念深入人心。只有企业全员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才能正确面对信息化建设中的困难,才能有信心去迎接信息化建设中的挑战。目前有些企业已经迈出了这一步,他们号召全员上下树立信息化意识,并大胆进行项目改制,推广应用项目管理软件,以思想观念的转变带动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第三,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加强信息化基础工作, 加快信息化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但不仅仅是对硬件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包括制度、人才、基础性工作在内的企业信息化环境,不断加强薄弱环节,加速企业信息化进程。

    第四,坚持基本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不仅要更新观念、增加投入,同时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才能少走弯路。因此,企业应在信息化建设中坚持下述原则:一是持续性原则。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应该做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以保证信息化建设长期、稳定、持续地进行。二是适用性原则。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走适合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道路,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应做到先进实用,不可盲目照搬,贪大求洋。三是顶级经理原则。企业高级管理层必须领导和参与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只有把它理解为一个管理方面,才能更好的调动企业内部资源,建立信息化系统,推动信息化应用。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05/264.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企业成本管理深几许-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跨过心理失衡这道坎-对做好施工企业心理失衡人群思想管理的探讨

破解施工企业计价瓶颈-工程量清单计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筑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浅议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节能住宅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对促进科技资源共享问题的几点思考

当前工程建设监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工程监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