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企业管理再念“紧箍咒”-企业推行扁平化管理改革的思考

收录时间:2006-05-10 19:20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姚树民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人们常用“大象不能跳舞”来形容目前很多国有企业面临的改革困境。■那种金字塔式的组织管理模式,已阻碍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空间。■扁平化管理在企业中因受到重视而大行其道,这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吗?

延伸阅读:企业管理 思考 扁平化 改革

    ■人们常用“大象不能跳舞”来形容目前很多国有企业面临的改革困境。(参考《建筑中文网

    ■那种金字塔式的组织管理模式,已阻碍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空间。

    ■扁平化管理在企业中因受到重视而大行其道,这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吗?

    扁平化管理模式是一种通过减少企业中间管理层次,压缩重复职能机构,增大管理幅度,促进信息的传递与沟通,裁减冗员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紧凑而富有弹性的新型团体组织。它挑战传统结构严谨、等级森严的纵高型组织,具有敏捷灵活、快速、高效的优点。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精练了管理层次,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组织绩效,对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所产生的作用尤其显著。但由于受到人文环境、文化修养、个性素养、社会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在推行扁平化管理改革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现状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

    改革的现状

    作为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新潮流,扁平化管理是相对于“层级结构”组织形式构架的新型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要理解扁平化管理模式,首先得了解传统的“层级结构”组织形式。传统的“层级结构”组织形式表现为由企业的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组成一个金字塔状的结构。企业的最高层领导位于金字塔顶,他们的指令通过一级一级的管理层,最终传达到执行者;基层的信息通过一层一层的筛选,最后到达最高决策者。“层级结构”的组织形式,在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中,是效率较高的一种组织形式。但在目前企业组织规模越来越庞大,企业管理层次已经多得难以有效运作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企业快速应变,具备极强的适应性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层次众多的“层级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企业深化改革、可持续发展要求,因为“层级结构” 组织形式缺少的恰恰是一种对市场变化的快速感应能力和适应性。

    而相对于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来讲,由于历史沉淀形成的种种原因,企业组织结构较为繁杂,从上到下包括集团内部的决策层和执行层、职能部门的管理层和执行层,还有各子、分公司、直属指挥部(包括专业化公司)的管理层和执行层多达五、六层之多,并且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多、包袱重、负担大,形不成真正纯经营型生产机构,这样一种垂直分工、等级分明的金字塔式的臃肿结构,势必造成企业大规模生产和管理低效率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信息传递的耗散扭曲,上下沟通困难,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成本增加等方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隐患下,企业要想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就必须采取精减中间管理机构,分流中层管理人员,最终形成决策、管理、执行三层结构制,从而增加管理跨度,减少机构管理层次,实现企业经营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这也正是各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为什么积极推行、实践扁平化管理改革的真正原因。正如铁道部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把所有的铁路分局全部撤消,实行铁路局直接管理各下属基层单位一样,形成了(铁道部)决策、(铁路局)管理、(基层单位)执行三层结构制。分析铁道部撤消铁路分局的目的就是要实行扁片化管理,通过扁片化管理,实现企业经营效益、利润的最大化。

    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全面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许多央企也纷纷进行扁平化管理改革的尝试。国资委要求的扁平化管理改革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也是具有建设性意义的,那就是国资委在试图通过明确央企战略定位、优化组织结构与强化内部管控来医治央企普遍存在的“战略迷失”“组织臃肿”“管理失控”三大病症,提高央企的核心竞争力是非常正确的。而对于执行者——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讲,想要实现扁平化管理的目标,就必须跨越战略定位、组织优化与内部管控这三道坎。企业决策者如何把握改革时效,有序整合组织机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全面提高管理决策效率,这是目前央企包括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在内的许多企业实施扁平化管理改革共同面临的问题和难点所在。

    注意的问题

    战略定位是扁平化管理的前提。扁平化从战略层面上讲,就是企业“选择”与“集中”的过程,即选择适合的经营范围,然后集中力量“做强做大”。目前,在国资委管理下的央企普遍存在经营范围分散,管理层次过多的问题。那么,对于央企而言,“选择什么”和“集中什么”的问题就是目前必须要清晰和明确的问题。

    因此,一个现实、可行、明确的战略定位就成为企业推行扁平化管理改革的基本前提。否则,扁平化将会失去具体的指向,而仅仅是“形式上”的扁平化,对企业的改革发展起不到任何的实际意义。央企当前的战略定位基本上是“三位一体”或是“四位一体”,并且在经营领域“趋同”的特征十分明显。从简单逻辑上讲,这是没有错误的,一些领域的高成长性决定了企业进入的选择性。但是,战略定位过程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资源”,如果没有“企业资源”做实体保证,企业的战略定位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米之炊”。所以,企业在战略定位的确立上关键要对选择什么,剥离什么作出正确的、有效的判断,据此,对企业的业务进行明确分类并进行一定的重组、剥离,使扁平化工作有序、有效进行。从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态势来看,企业战略定位主要以土木结构工程为主,其他高科技专业工程为辅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也就是所谓的BOT(建设-经营-移交)模式。而随着近年来建筑市场领域内涵的延伸和扩张,这种形式比较单一的经营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而一些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开始尝试与其他大公司进行BT(建设-移交)模式的合作性投资,是目前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重新确立企业战略定位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做法。

    组织优化是扁平化管理的保证。扁平化从组织层面上讲,就是企业组织变革和内部权责的配置过程。企业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是一种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裁减人员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紧凑而富有弹性的新型团体组织。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等级型组织和机动的计划小组并存,具有不同知识的人分散在结构复杂的企业组织形式中,通过未来凝缩时间与空间,加速知识的全方位运转,以提高组织的绩效。而在推行扁平化管理改革过程中,一些企业会不同程度地遭遇到管理职能虚置的问题,就是虽然看起来组织扁平化了,管理层次减少了,但是职能得不到落实,管理出现无序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就涉及到企业在组织优化过程中不能很好落实和执行扁平化原则(适当性、效益性、安全性)的问题。同时,企业的最高决策层也可能在无意中犯将扁平化管理等同于企业高度集权管理的错误。这样的结果看似企业管理层次大大减少了,但其造成的直接后果却是企业面对管理幅度的剧增,并不能为其子、分公司和直属指挥部(专业化公司)的经营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企业管理上的“错位”和“越位”,直接导致各子、分公司和直属指挥部(专业化公司)的活力以及对一线市场的适应、反应与开拓能力大大降低。所以,分析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组织优化过程,合理取舍组织机构,尽可能地避免虚设、重复现象,杜绝企业管理上的“错位”和“越位”错误的出现是保证组织优化正常、合理实现的必要条件。

    内部管控是扁平化管理的执行。扁平化从内部管控层面上讲,就是管控模式选择和主要业务流程构建的过程。目前国资委管理下的中央企业大都采取控股公司的组织架构,这样的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驾驭大规模资产的能力,管控手段较为单一,缺乏系统的内部管控能力。如,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高层领导者贪污腐化,造成国家巨额资产流失和经济损失,这就说明企业严重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尤其是“事前控制”“事中监督”。因此,伴随着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层次的扁平化的推行,亟须建立一整套的内部管控制度,使扁平化管理实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纵观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管控模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财务管控模式、战略管控模式与经营管控模式,不同的管控模式具有不同的管控特征和管控重点。而相对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未来的企业发展趋向将随着企业的整体战略转型而进行动态调整并将主要采取财务管控模式。

    改革的思考

    扁平化管理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统筹、适当而稳步推进。企业缩减法人层级、压缩职能机构和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只是扁平化管理的开始,后续更大量的工作要体现在科学管理措施的具体实施上。涉及到企业权责划分与功能定位、职位体系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05/246.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政府质量监督体制的改革与思考

建筑企业扁平化开放式现代管理模式研究

建筑钢结构行业全面进入洗牌阶段

强化咨询评估,促进企业科学决策

试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对提高安全管理干部素质的战略地位

对施工企业管理理念的思考

企业资源及其配置:一种关于成本管理战略的认识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对策探讨

浅谈ERP系统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地铁运营定额管理初探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