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中国建筑要扩大国际视野人性化设计趋国际要求

收录时间:2005-11-12 16:00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中国建筑目前正处于一个徘徊期,传统建筑出现断层,而现代建筑缺乏中式特色。中国的建筑设计需要突破局限,扩大国际视野,更注重细节和人性化设计。全球脑库论坛房地产分论坛上,多位世界知名建筑家将为深圳的地产开发商和设计师带来清新之风。这里刊发几篇文章,为中国城市创新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延伸阅读:人性化设计 建筑艺术

    摘要:中国建筑目前正处于一个徘徊期,传统建筑出现断层,而现代建筑缺乏中式特色。中国的建筑设计需要突破局限,扩大国际视野,更注重细节和人性化设计。全球脑库论坛房地产分论坛上,多位世界知名建筑家将为深圳的地产开发商和设计师带来清新之风。这里刊发几篇文章,为中国城市创新设计提供一些思路。(参考《建筑中文网

    关键词:建筑艺术 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更趋国际要求

    全世界的人对住宅的应用方式相差无几,如在寝室里睡觉,在浴室里洗浴,在厨房里烹调。但在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人们对房间的空间安排却各有不同。

    随着国内居民购买力的增强,以及对流行时尚的追求,人们对大规格衣橱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目前开发的大部分住宅设计中缺少内置橱柜的设置。住户的大量衣物等物品只能搁置在另外购置的衣柜内,存储空间问题转嫁给了家具生产商。而且,另外购置的衣柜在大小、颜色、款式上可能与屋内其他家具不一致,造成室内摆设的视觉混乱、不谐调。

    因此,在今后的住宅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储藏空间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建造内置壁柜,空间较大的住宅还可设置走入式壁柜(即衣帽间)。内置壁柜是美国普通住宅的一项基本设计要求,甚至是低收入者住房的必备部分。住宅内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存储物品,已是现代生活模式的必要组成部分。开发商应具有时代感,应更注重细节和人性化的设计,在每一个细微处都能贴身为用户设想,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要求。

    室内配有足够的电源插头和电话线接口,已成为当今时尚生活的必备条件。有关专家指出,美国住宅房间内要求每隔2.44米就须安装一个双头电源插座。这是人们对电子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理念的最直接反映。

    规划应随变化不断完善

    上世纪60年代的东京存在交通拥堵、资源缺乏、土地紧张等问题。当时日本建筑家丹下提出把整个城市建在海上的想法,矶崎新也提出“空中城市”的设想。目前,我国同样面临这些问题。以深圳为例,南山区、宝安区这样有着相对丰富土地资源的地区,其房地产开发持续火热,房价不断飙升。但随着国家对土地资源进行宏观调控、严把土地审批关后,房地产开发商再想获得大片土地开发别墅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相对的外来人口充斥整个城市,对住宅的需求有增无减,房地产开发商只能想方设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这种情况下,城市将怎样发展?城市建筑将怎样变革?

    目前,业界还没有一个比较理想的发展模式,对于山地等很多无法利用的土地资源,是否能作为城市人口膨胀的解决方案,这都需要中国建筑师加强对城市规划的思考。同时,不应该只做一个masterplanning(城市总体规划),因为在连续开发一期,二期,三期的过程中,周围的情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应该根据不同情况不断完善原有的规划。professorplanning——实际上是一边做、一边调整、一边修改、一边规划,力图把它做得更好,而且全世界都在朝着这个方向进行。

    民族文化与国际经验相融合

    国际上先进的建筑设计经验固然应该吸收、汲取,但这不等于要盲目地效仿,全盘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特色鲜明的建筑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如果生搬硬套,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结果。

    目前,全球一些城市出现“千人一面”的情况,没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没有突出城市特性的建筑物。城市的可识别性来自物质环境、历史、文脉及现实。

    因此,任何城市有生命力的建筑都是有历史踪迹可寻的,都可探寻到它的文化脉搏,体会它的浓厚文化底蕴。这些建筑正因为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才变得更为珍贵,更具有震撼人心的特殊魅力,也才能成为一个城市的坐标。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的建筑只有将国际先进的服务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的民族建筑风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灵魂的不朽之作。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511/2325.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浅议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的植物景观设计

连接艺术和技术的桥梁

住宅开发建设的人性化设计

论博物馆建筑布局中的人性化设计

中西建筑艺术性格比较

解构主义建筑引论

人、水、建筑

浅析不一样的建筑艺术·不一样的城市文化

色彩心理

城市与建筑,不应当是遗憾的艺术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