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城市园林绿化科技发展与成就

收录时间:2005-10-08 03:06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城市园林绿化科技事业,是随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城市园林绿化处于非常落后的状况。据1949年统计,全国设市城市为136个,只有城市公园、绿地112处,面积为2,961公顷。不少城市人民政府开始把原来仅供少数人享乐的场所,改造为供广大人民群众游览、休息的园地。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城市园林绿化也由恢复进入有计划

延伸阅读:园林绿化 国民经济 城市 数人 绿化建设

    一、城市园林绿化科技发展概况

    城市园林绿化科技事业,是随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城市园林绿化处于非常落后的状况。据1949年统计,全国设市城市为136个,只有城市公园、绿地112处,面积为2,961公顷。不少城市人民政府开始把原来仅供少数人享乐的场所,改造为供广大人民群众游览、休息的园地。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城市园林绿化也由恢复进入有计划、有步骤的建设阶段。许多城市开始新建公园,加强苗圃建设,进行街道绿化,并开展工厂、学校、机关等单位以及居住区的绿化,使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参考《建筑中文网

    50年代后期,几个大城市的园林科研机构开始设立,并逐步开展研究工作,不过力量还是很薄弱的。同时,北京林学院利用比较雄厚的师资力量,结合教学上的需要,也在开展城市园林绿化方面的科研活动。1959年,为了迎接国庆十周年,一些城市开展了园林绿化重点工程建设。如北京市的园林部门集中力量,完成了十大工程的绿化美化任务。其中栽植了近千株大油松,在非植树季节栽植了一千多株大落叶乔木,铺草坪9万多平方米,种草花26万多株。在这些工程中,大树移植、植物栽培、草皮引种、园林施工等方面的技术,都有很大提高。科技的进步,又促进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至1959年底,全国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已发展到128,212公顷,其中公园509个,面积16,581公顷。

    但,处于起步阶段的园林绿化科研工作,在三年困难时间,也处于停顿状态。而到“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期间,更是受到了摧残。当时,科研机构被撤销,科技人员被当成“臭老九”下放农村劳动。为全国培养园林绿化高级技术人才的北京林学院园林系,随校搬迁到遥远的云南,蒙受了重大损失。

    十年动乱结束之后,经过拨乱反正,城市园林绿化科研工作逐步开始恢复,但当时的力量是非常薄弱的。据1980年初对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11个城市的统计,园林技术人员约占这些城市园林职工总数的2.8%,全国其他地方多低于这个比例。当时12个园林科研所的科技人员共有237人,其中不能独立承担研究课题的约占1/3;水平较高,能组织指导研究工作的约占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科研工作,国家城建总局园林绿化局于1980年5月召开园林科研单位座谈会。到会的有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沈阳、南京、杭州、厦门、武汉、广州、西安、昆明等12个城市的园林科研单位和城建、园林局(处)的负责同志,有江苏、湖南省建委城建处和北京林学院、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南京工学院、同济大学等院校以及中山植物园的同志,共30余人。

    会议明确了园林科研的方向和任务。认为园林科研工作是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服务的,要坚持以应用科学为主,应用科学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针。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园林风景建设的科学依据和客观规律,更好地解决城市园林绿化及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经营管理问题,以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提高园林绿化水平,合理开发利用风景资源。同时系统地总结研究我国园林建设的经验,整理研究古典园林遗产,继承优良传统,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创造中国园林艺术新风格和理论,为“四化”建设作贡献。

    会议经过讨论,对城市园林绿化的科研课题,进行了分工。提出按以下三种类型进行:一类是由各个城市提供经费,组织研究的课题,如园林植物的引种驯化、选种、育种和育苗技术的研究等;一类是由有关城市提供经费,按地区组织协作或与相邻学科的科研和生产单位进行协作的课题,如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园林绿化对环境保护作用的研究和园林机具的研制等;一类是由国家提供补助经费,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研究的课题,如园林植物的区域性规划,中国园林史的编写,风景资源的调查、评价,园林科技情报的研究等。各地在选择科研课题时,应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需要与可能,着重解决园林生产、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关键性问题,在2~3年内,要抓紧调查研究,把当地园林风景的现状、历史、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栽培品种等基本情况摸清,制定树种规划,选定骨干树种和适宜本地的主要园林植物种类。

    会议提出,为适应我国园林风景事业发展的需要,应该有一个全国性的园林科研机构和情报中心,有一个全国的园林学会和刊物。在全国的情报中心尚未建立之前,经协商,一致同意先建立以12个园林科研所为主的科技情报网,由北京所牵头。情报网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国内外科技情报动态,交流科技成果和科研工作经验。

    此外,会议还就加强园林科研所的建设和管理及科技人员培养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1980年7月12日,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将此次座谈会的纪要发至各省、市、自治区的城建部门,并通知各地参照执行,从而大大促进了全国园林绿化科技工作的开展。

    从1983年1月起,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联合组织了全国性的技术政策论证工作。1984年11月,上述三部委颁发了中国城乡建设技术政策蓝皮书。在这本蓝皮书里的“城市建设技术政策要点”中,第十一节为“大力发展城市绿化,建设城市公园”,对城市园林绿化提出了以下技术政策,作为指导、监督、检查城市园林绿化技术发展方向的基本政策依据:

    ––––要根据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及方便群众游憩等多种功能的需要,对城市绿地进行系统规划,合理布局。

    ––––要千方百计地增加绿地面积,规划的绿地不得改作他用。现有绿地不得侵占,侵占的要限期退出。规划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要力争在规划期内实现;城市的新建、扩建、改造都要按指标规定建设足够的绿地。

    ––––调动国家、集体和个人积极性,加快绿化建设。重点搞好街道、广场和居住区的绿地,也要搞好工厂、机关、医院、学校、部队等单位的环境绿化。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种植、养护、管理水平,发展以生物防治为主的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大力植树、种草、栽花,积极发展各种地被植物和攀缘植物,使一切可以绿化的地方尽快绿化起来,逐步做到市区没有裸露的地面。

    ––––搞好园林植物规划和种苗生产规划,加强引种育种工作,规定的苗圃面积要有保证,尽早基本实现苗木本地自给。花草树木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外地树种应经过试验,不要盲目推广。

    ––––继承、发展我国园林艺术的优良传统,认真研究并吸取国外的先进的园林艺术成就;积极发展以自然景观和植物造景为主体的、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公园。

    ––––切实保护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古典园林。加强管理和控制游人量,建立古树名木档案,并要加强养护管理。

    技术政策的颁布,对于推动城市园林绿化科技工作的深入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与此同时,园林绿化行业的一些技术标准,也在开始编制和发布。例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于1986年4月发布了《动物园动物管理技术规程》,6月发布了《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

    1992年5月27日,建设部发布了《城市园林绿化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确定了城市园林绿化当前发展序列和重点发展方向。在该《办法》的保障政策和实施措施中,明确提出要实行科学管理,依*科技进步,增加科研教育的投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促进园林绿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其中提出要加强园林植物引种驯化、遗传育种的研究,培育具有特性和抗性的园林植物新品种。要加强濒危珍稀动、植物种的移地保护、繁育、研究,为保护物种多样性做出贡献。要针对园林设计、施工、植保、养护、管理、测试监控、专用机械等方面的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同时要加强园林绿化科技情报工作,开展国内外横向交流,引进先进的园林绿化技术和植物品种。

    可以说,全国城市园林绿化科技工作,主要是从80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发展起来的。至今,全国各城市共有园林科研单位51个。至1998年底,共出版发行《园林科技信息》内部资料70期。

    5个较大园林科研单位情况表(略)

    在设有园林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园林绿化的科研工作也在深入开展。如北京林业大学的园林学院,有教师77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8人、讲师15人。在园林植物、观赏花卉、园林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该学院的学生,自1990年以来,还连续4次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大奖。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510/3786.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园林绿化工程监理及思考

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与绿化形式

浅析建筑风水的双刃性

绚丽又带点趣味的后现代主义

加强对园林设计的论证

浅析山东理工大学生态校园的绿化建设

合理舒适的居住小区绿化要以人为本

常绿树在哈尔滨公共绿化建设中的应用

工程预结算

因地制宜,建设节约型园林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