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上海展览中心的特色改造

收录时间:2005-08-10 16:00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当历史建筑的价值被承认,它们就应该受到相应的保护。然而保护工作仅仅是简单复原与修补还是可以运用恰当的创新手段去实现?保护与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在本文中,本人将具体结合上海展览中心的改造说说我对历史建筑改造的观点。

延伸阅读:历史建筑 建筑保护 建筑改造

    摘要: 当历史建筑的价值被承认,它们就应该受到相应的保护。然而保护工作仅仅是简单复原与修补还是可以运用恰当的创新手段去实现?保护与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在本文中,本人将具体结合上海展览中心的改造说说我对历史建筑改造的观点。(参考《建筑中文网

    关键词: 历史建筑 建筑改造 建筑保护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人类对生存环境的改造和其不断拓展绘就了一幅恒久变幻的建筑史画卷,随时间的脉搏……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了风格各异的种种建筑形态。历史的变迁促使文化不断的趋于成熟,建筑当然也就随之不断出现新的时代风格,而曾经的时代产品就成了所谓“历史建筑”。它们跨越时空,饱含着逝去岁月的信息留存至今,成为人类凝固的历史。就建筑这个概念而言,与新建筑相比,显然,他们具有某种特别的意义,因而关注维护和改造已保留历史建筑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上海展览中心就是其中一例。

    一 、背景情况

    上海展览中心原名“中苏友好大厦”,建成于1954年,是市中心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1980年至1990年代初,上海展览中心在其北面建造了当时上海的高度之最——上海展览中心北馆(建成后一般称“上海商城”)。

    机缘巧合,我搬到上展中心附近,频繁的接触使我对这个建筑产生浓厚兴趣,并有更深入了解他的冲动。古典味十足,高挑的塔顶,温和的土黄色调,端庄的外观,是我对这个建筑的第一感觉。但毕竟随着岁月的流逝,上展中心的沉降、倾斜、裂缝等现象已十分不均匀,且日趋严重。情况最不乐观的要属序馆,沉降达1.9米。另外,由于上展中心承担了繁重的会务和展出业务,原来的停车场地已经不堪重负,根本不能满足场馆的要求。

    鉴于以上情况,在2001年初,市政府决定对上海展览中心进行全面的加固大修和局部扩建,并根据上展中心建成与发展的历史情况与使用要求,提出了“修旧如故”的改造原则。工程的重点任务,是调整,改善功能布局、结构加固和设备更新等。改造设计结合上海展览中心周围城市景观的改变,充满想象力地提出了将上海展览中心部分抬高8米的初步构思。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构思最终没能实现。

    二、上展中心的特色改造

    1. 总体功能改造

    上海展览中心是在解放后不久建造的,由于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当时上展中心遵循了向苏联学习的原则,设计由前苏联中央设计院主持,将其功能主要定位为展览和会务。序馆作为展览空间的核心,是整体建筑群的精华所在,但其上部空间却设置了对外出租的友谊酒家,不仅两者使用与管理上互有不便,而且与上展中心的形象不符;喷水池广场两边对称布置的东西两馆为展览的主要空间,然而原西一馆底层却以小房间的办公室为主,不仅其功能与展览区混杂,而且在展览主要流线上形成障碍。

    所以在改造过程中,必须对其在功能布局上重新定位,理顺内部交通,以避免在流线上的交叉。由此,设计人员更加明确了“南展北会”的功能分区原则,将原来西一馆底层小开间办公室的所有隔墙全部拆除,改造成如同东一馆的展览大厅,并与之相通,理顺展览流线;展览馆的功能分区被重新理顺,西面两馆的展览大厅设计了连廊相联系,以适应扩大展览空间的需要;又将序馆上面原来的友谊酒家部分改造为展览会服务的办公楼层等等。这样既增加了展览面积,又使参观流线简明,流畅。

    2.消防改造

    由于上展中心建筑年代久远,其消防设计根本不符合现行的消防规范。当时设计时也没有考虑防火分区、大部分疏散楼梯的构造不符合防火的要求,并且使用的材料也没有按照规范进行防火处理。而且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建筑特别是象上展中心这样的公共建筑都要设置现代化的火灾报警系统与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对消防的忽视,使得上展中心发生了好几次大大小小的火灾,与其应有的形象、地位极不相符。

    针对这样的状况,必须对威胁防火安全的一些问题进行改造处理。其中最主要的任务便是按现行规范控制的面积指标将上展中心的防火分区重新进行划分。按照民用建筑防火分区来看,展览建筑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2500m2,如果建筑内部设置了自动灭火系统,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一倍。原来采用的一些未经防火处理的钢楼梯、木楼梯,考虑建筑均有减负要求,改造中有的保留了下来。原建筑没有设置的火灾报警、自动喷淋与防排烟设备系统均在改造中得到完善的布置。

    为了保持上海展览中心原有的文化特色,这是面临的最大的困难。由于上展中心所处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每天都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如果要让这个历史建筑在这个城市中站住脚,给她定位变得由为重要了。在其周围耸立着的都是美国、新加坡等著名建筑师的作品,这些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大玻璃包围了上展中心,不同风格、富有生命力的建筑使得上展中心更显老迈。到底是加入一些现代建筑的元素呢?还是维持原有的风貌?曾经在维持原建筑立面总体风格的框架下,将面对中央大厅的两个立面设计成柱廊,靠柱廊的外墙则采用当时流行的深绿色玻璃幕墙,似乎想借此拉近历史建筑与时代的距离,然而建成后并未取得良好效果。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城市和建筑中,融会在人们的生活里,对城市的建造、市民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影响。上海展览中心是在历史进程中的幸存者,它经历政治、经济和自然界的沧桑之变仍能存在,足以赢得人们的尊重,这一形象并不可能以一些表面形式与材料的变化而更改。遵循这一原则,最终确定了延续其文化内涵为改造的主要方向,即对历史建筑采用一分为二的分析判断方法,对建筑群中极有价值的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整体形象和细部特点给予妥善保护,尽可能的保留其原汁原味,这是令人欣慰的一点。

    3.特色改造

    另外,改造工程在技术上也有其独一无二的措施。那就是在材料和技术的使用上采取了辨证的方法。上展中心中仍有价值的材料和施工工艺,应当受到重点保护,如花样繁多的内部装饰等。相反的,建筑中一些没有特色的辅助建筑构件,类似这样的将毫不留情的被拆除。上展中心在最初的建造和后来的加建中使用的一些技术与材料从当前来看是比较落后的,所以采用了最新科技成果的建筑技术与新材料。

    三、历史建筑的改造

    对历史建筑的改扩建工程总是比新建工程往往更方便、更经济,但这些还不是保护的根本原因。由于历史建筑本身的文化、经济、建筑等各个方面的诸多价值是人们保护其的主要目的。另一方面,保护最好的结果是将这些建筑更好的融入现在都市中去,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建筑保护的根本原因和长远意义所在。

    认识了到了这点,人们对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的逐渐扩大。现在越来越多的历史建筑被纳入保护和改造范围,保护目的或保护任务不完全相同,保护和改造工作可以分出不同的层次,所以对不同的历史建筑需采用不同的保护措施与改造策略。而如何针对不同的建筑制定出不同的适合而可行的方案,关键在于要对历史建筑的价值观要有个合理的判断。比较有名的改造工程诸如:卢浮宫的改造,煤气包的改造等等。

    四、个人观点

    我作为一个业内人士对历史建筑保护的也有点小小的认识。我们对历史建筑的改造保护工作围绕其生存而来。而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不应仅仅看作是对过去的单纯回忆,而应看作是在一定保留基础上协调现代生活的一种再创作。历史建筑特有的岁月余味是它们经历变迁而保留下来的,也成为他们存在的必然因素。历史建筑的生存与否取决于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所以对其进行的改造工作,实现不断创新是历史建筑生存发展的动力。因此,从历史建筑保护的长远意义和保护目的来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改造二字成为必然。

    从研究上展中心,写这篇论文开始,我认识到,创新,首先要尊重历史,弄清楚这样或那样的改造行为是否有利于维护历史建筑的特色,是否能促进历史建筑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的生存。所以,我们在保护与改造工作中要仔细权衡,有的放矢,不能盲目地趋向保守,缩手缩脚,也不能一味追求所谓创新而不尊重原有建筑风格。在具体的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中,个人觉得,可以采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方法,保持对历史应有的尊重,提倡采用开放性思维,以促进历史建筑的生存为原则,将合理的新技术、适当的新材料应用到历史建筑的维护和改造中来。这样,创新改造不会对其造成破坏,反而赋予了他们新鲜血液。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508/3549.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四川雅安观音阁历史文化街区规划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