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让智能建筑发展的更完善

收录时间:2005-05-18 16:00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1984年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在美国诞生,接着,很快掀起一股“智能建筑”热潮。在短短的十几年中美国、日本、欧洲的几万座智能大厦纷纷建成。据统计,日本新建筑物中60%以上是智能型的。进入90年代英国、法国、加拿大、瑞典等国都相继建成一批有自己特色的智能建筑。

延伸阅读:日本 智能大厦 智能建筑 瑞典 美国

    一、智能建筑的发展状况

    1984年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在美国诞生,接着,很快掀起一股“智能建筑”热潮。在短短的十几年中美国、日本、欧洲的几万座智能大厦纷纷建成。据统计,日本新建筑物中60%以上是智能型的。进入90年代英国、法国、加拿大、瑞典等国都相继建成一批有自己特色的智能建筑。(参考《建筑中文网

    现代社会家庭的追求目标是安全、便利、舒适以及多元化信息服务。国际上对住宅智能化的发展是在80年代末,由于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住宅中各种通信、家电、安保设备通过一种总线技术进行监控与管理。因此形成了智能住宅的概念。我国的智能建筑正在蓬勃发展,在我国大城市智能建筑正在向智能化商业街、智能小区和智能家庭发展。我国为了适应这个发展,国家建设部发布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这些都为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智能建筑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结合的产物。概括地说,它是以建筑为平台,具有通信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三者的智能化集成系统,它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高效、方便的环境。所以,智能建筑是有智能化集成系统的建筑。

    建筑的用途不同,功能也不同,所以智能建筑根据建筑的功能,可分为如下几类:

    1、专用办公楼类。这类建筑包括:政府机关办公楼;跨国大公司、企业;金融楼(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商业楼;科教办公楼(研究院所、学校、医院等)。

    2、出租办公楼类。由房地产商投资兴建,然后出租、出售。楼内的公用设施一次建成,出租、出售的房间由使用者根据各自的需要进行二次装修。

    3、综合型建筑类。这是集办公、商业、娱乐、生活与一体的多功能的建筑(群)。

    4、住宅。以生活起居为主的低层、多层、高层建筑。

    各类智能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的重点是不同的。同类的智能建筑,由于种种条件,其智能化系统侧重也会不相同。

    二、当前智能建筑建设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1、业主方面

    1.1 在“智能建筑”热面前,贪多求全,期望太高,提出“世界一流”、“十五年不落后”等口号,提出大大超过建筑功能与规模的智能化要求。

    1.2 既对自己的需求不清楚,也对信息化产品没有深入的了解仓促上马,致使投资效果很不理想,投入使用后发现问题多多。

    1.3 对智能化集成系统带来的增值效果有所怀疑或由于资金投入方向问题,以致不适当地压低在智能化系统上的投资。造成建筑物档次的下降。

    1.4 没有总体集成的概念和系统发展的考虑,以致边招标、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返工浪费严重。

    1.5 缺少掌握智能化系统技术的人才。

    1.6 智能化系统建成后,对日常管理和持续维护重视不够。

    2、厂商方面

    智能建筑的兴起在呼唤智能化系统集成商。市场上集成公司为数众多,相当活跃,运用种种商业手段以谋取对智能化系统的承包。但从他们的技术水平,技术支援能力,施工、组织经验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来考察,真正能称为系统集成商的公司不多。这方面出现的问题有:

    2.1 自称的智能化系统集成商,实际上仅仅是某一个子系统的集成商,甚至只是产品销售商,他们对建筑,对现场安装,对施工组织厂解不多,甚至毫无了解。因此,不能很好地组织指挥,甚至组织指挥不及系统各个分包商。

    2.2 商业利润考虑多,力图在智能化系统中分得尽可能大的份额,对业主造成误导。在系统建设中,各厂商各自为政,互相扯皮,贻误工程。

    2.3为争取项目,迎合业主低投资的企图,拼命压低报价。项目到手,为了利润,不顾质量,降低规格。

    2.4 各厂商的产品都自称“开放性”好,而实际上为了市场利益,开放程度有限,造成集成系统难以实现或留下维护中的隐患。

    3.设计方面

    3.1 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设计部门对智能化产品和智能设计方法还很不熟悉,尤其在集成方面更弱些,还需要产品厂家和系统集成商的支持和通力合作。

    3.2 目前对智能建筑设计的注意重点大都集中在智能化系统上,而在建筑平台方面注意不够。以致建筑结构的灵活性、适应性稍欠佳,对智能化系统设备的安装空间、管线、路油等考虑不周。

    3.3 业主盲目相信境外设计单位。结果,由于这些单位并非智能建筑行家,图纸和设计水平也并不见得比国内设计部门高,在加亡文化背景、设计方法、施工习惯的不同,往往拿到境外图纸却无法全部实施。

    4. 实施方面(施工、安装、调试和竣工)

    4.1 施工队伍素质差,缺乏经过正规训练有经验的施工人员,大量刚离开土地的农民担当施工安装,造成安装质量不高。

    4.2 现场工程督导人员素质差。因为这是新兴业务,要求新且深的知识,要求丰富的现场实际经验、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熟悉有关的法规、标准。所以,原来的督导需要重新培训,而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一时胜任不了督导。

    4.3 施工组织与管理不够健全,形成指挥不灵,协调不力,于是施工中相互扯皮,施工效率低。

    4.4 对施工的全面质量管理重视不够,很少有制定明确的质管标准或规定的;如施工前的设备品质检查,施工中每个阶段的控制停止点的设立,测试报告的内容和格式的规定,竣工验收的条件和相关文件。

    5. 其他

    5.1 宣传上对智能建筑的误导。如,把A的多少说成是智能建筑的级别。又如,把搞了综合布线的建筑说是智能建筑等等。

    5.2 过分强调了智能化系统的作用,而忽视了中国的现实,中国的文化背景,人的作用等。对信息化设备与人的关系的统一性考虑不够。

    5.3 智能建筑的咨询、总承包、总监理的作用尚未被正确认识,其体制未建立和运作尚未展开。

    三、加强对智能建筑和管理势在必行

    由于智能化系统在国内隶属于建设、公安、邮电、广电、电业等行业管理,因而管理十分混乱。要使管理有序化,必须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否则不可能具有权威性。学会、协会之类群众性学术团体是不可能象政府主管部门那样起到管理作用的。所以,由建设主管部门牵头,建立智能建筑管理部门势在必行。

    该机构代表政府主管部门执行如下任务:

    1.宣传

    利用报纸、电视以及各种会议宣传信息技术与智能建筑的关系,宣传什么是智能建筑,什么是3A系统,什么是集成,以澄清当前许多由于宣传不当而造成的误区。

    2. 培训

    2.1 对业主进行短期培训,使业主对智能建筑的概念、基本组成、实施方式、规范及标准等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从而能对自身的建筑提出需求,能对集成商的作用有所了解,能与专家一起拟订出智能建筑的规划和实施的初步方案等等。

    2.2 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资格培训,使他们确实具备专业上岗水平。对象为:技术监督人员等各方面的人员。内容为:技术方面的;施工安装方面的;规范与标准方面的。

    3. 评审

    3.1 对信息化产品的评审:产品的技术规格先进性、质量;收集用户对产品以及厂家服务的评价;对用户投诉的判定,从而对产品厂家给予客观公正权威的评价。作为给业主选择厂家的依据。

    3.2 对设计的评审,包括设计的依据;对需求的满足性;技术的成熟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设计院的经济性和可扩性等的评审。

    3.3 对智能化系统的评审,包括:智能化系统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文档,原始记录,竣工文件的书写标准化与完整性;智能化系统的总体质量、配置、功能、安装质量和运行结果。

    3.4 对智能建筑级别的评审,从结构、系统、管理和服务等建筑四要素,结合规范和标准以及业主需求的满足程度进行。

    4. 咨询

    为业主提供智能化系统整个生命周期任一阶段内的有关问题的咨询,以帮助业主决策。

    5. 立法

    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智能建筑的地方法规的补充性法规。

    6. 管理

    智能建筑的行业管理,对系统集成商、施工安装公司、监理公司等的资质认可。制定相应的管理有章可循。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505/2398.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让住宅科技走进百姓家

智能建筑为何不智能?

国内建筑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从美日两国的历史经验看建设交易制度创新

让高接触性建材产品具有抗菌性

2005年氧化铁行业发展形势及对策

智能混凝土材料在绿色生态节能建筑中的应用

谈智能大厦一体化网络集成

再谈智能大厦系统集成

建筑智能化系统与给排水工程设计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