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混凝土强度和用水量的关系

收录时间:2009-04-28 12:27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余跃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在实际施工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其中用水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也较为明显,以及用水量对砼其他方面所产生的质量影响。

延伸阅读:水灰比 混凝土 用水量 质量

论文关键词:混凝土;质量;水灰比;用水量
   
    论文摘要:在实际施工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其中用水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也较为明显,以及用水量对砼其他方面所产生的质量影响。
   
    1 水在混凝土中存在方式和硬化机理
   
    水在混凝土中有3 种存在方式: ①化学结合水。以严格的定量参加水泥水化的水,它使水泥浆形成结晶固体。化学结合水是强结合的,不参与混凝土与外界湿度交换作用,不引起收缩与膨胀变形,成微小自生变形; ②物理化学结合水。在混凝土中以并不严格的定量存在,表现为吸附薄膜结构,它在混凝土中起扩散及溶解水泥颗粒的作用,一部分水在材料周围构成碱性结合水膜,吸附水结合属中等结合,容易受到水分蒸发的破坏,所以它积极地参与混凝土与环境的湿度交换作用; ③物理结合水。混凝土中各晶格间及粗、细毛孔中的自由水,亦称游离水,含量不稳定,结合强度低,极容易受水分蒸发影响而破坏结合,它是积极参与和外界进行湿度交换的水。适量的水是混凝土完成水化反应,实现预期强度的必需条件。化学结合水是保证水泥颗粒水化的必需条件;物理化学结合水是保证水泥颗粒充分扩散,逐步完成水化反应的必需条件;而物理结合水则为化学结合水、物理结合水充分发挥作用提供外部条件。
   
    2 用水量的增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1)水灰比与水泥强度的关系。
    在配合比相同的情况下,所用的水泥强度等级越高,制成的混凝土强度也越高。当用同一品种及相同强度等级水泥时,混凝土强度主要取决于水灰比。在水泥强度等级相同,水泥水化所需结合水充足的情况下,水灰比越小,水泥石强度越高,与骨料粘结力也越大,混凝土强度也就越高。确定水灰比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同样要满足施工的要求。
    (2)用水量增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以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为基础,在配合比已确定的情况下,计算用水量增加后混凝土强度的降低值,以引起施工企业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用水量控制的重视。
    用水量确定后,依据水灰比(WPC) 确定水泥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水量控制不准的大多数表现为实际用水量超过配合比设计用水量。按该配合比施工的混凝土搅拌计量过程中,用水量增加5 、10 、15 、20 、25 、30kg 时,混凝土强度f cu ,0′变化情况不难看出,在保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用水量的前提下,随着实际用水量的增加,混凝土强度逐步降低,每增加5kg 水,强度降低约112MPa 左右。
   
    3 用水量增加引起的其他质量问题分析
   
    (1)混凝土浇筑面表面或侧面出现裂缝。
    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实际加水量超出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用水量,水灰比过大,且环境气温高,混凝土浇筑后初凝阶段,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现象,引起失水收缩。在混凝土终凝之前,骨料和胶合料之间也产生不均匀的沉缩变形。水灰比越大,则这两类变形也越大。失水收缩引起的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浇筑面,特别在养护不良的部位。沉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浇筑面侧面,这些裂缝往往沿钢筋分布。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流浆、离析现象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用水量严重超标,水灰比过大,造成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水泥浆体与骨料分离,造成流浆、离析现象。
   
    4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认识水的作用,控制好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用水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完成建设任务。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 按照工程设计混凝土的强度,在保证施工所需流动性的条件下,综合考虑水泥、砂石的性能,确定水灰比,科学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2) 在混凝土计量过程中,应将水计量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准确测定砂石含水率,并依据含水率对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做出相应调整。
    (3)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按规定准确测定混凝土坍落度,及时发现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4) 重视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普通混凝土一般在浇筑后12h 内开始养护,养护方法应按照混凝土构件的形状和位置以及外部环境科学确定。采用浇水养护的混凝土,浇水次数应能保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对有防水及高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要延长养护时间,不能少于14d。
   
    参考文献
    [1]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混凝土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2]东南大学.建筑施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904/12752.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水泥混凝土强度应注意的几个影响因素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研究

浅谈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

谈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

探讨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给水设计的若干问题

高层建筑消防用水量的合理分配

浅谈工程规划中给排水指标对开发区基建的作用及影响

城市供排水改革发展建议

浅谈监理工作中对现场拌制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