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上海地下工程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

收录时间:2008-10-04 01:56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白云,汤竞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近年来, 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以及 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迫切需求, 上海市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 ( 特别是地下工程建设) 的新高潮。本文着重介绍了上海近几年来地下工程建设的现状和所取得的成就, 这其中包括轨道交通工程、越江隧道工程、地下道路工程、地下市政工程以及地下空间规划利用等多方面的进展情况。同时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地下工程建设经验, 对上海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等

延伸阅读:上海 地下工程 地下空间 基坑 隧道

    摘要: 近年来, 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以及 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迫切需求, 上海市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 ( 特别是地下工程建设) 的新高潮。本文着重介绍了上海近几年来地下工程建设的现状和所取得的成就, 这其中包括轨道交通工程、越江隧道工程、地下道路工程、地下市政工程以及地下空间规划利用等多方面的进展情况。同时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地下工程建设经验, 对上海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和所得到的教训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笔者对上海地下工程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认为今后地下工程将向深层次化、信息化、以及节能化等方向发展, 并对今后地下工程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希望加强今后地下空间的立法管理以及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参考《建筑中文网

    关键词: 上海; 地下工程; 地下空间; 隧道; 基坑
   
    引 言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作为城市的自然资源在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但是, 上海城市用地的严重不足,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上海的进一步发展, 因而要有效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以缓解上海城市发展中的多种矛盾, 使地上、地下协调发展, 把上海建设成为立体化的城市,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 上海地下空间已开发面积约 440 万平方米, 是全市总面积的 7‰。由于上海经济飞速发展以及 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迫切需求, 使得上海地下空间的开发规模和速度不断增大, 上海地下工程建设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1 上海地下工程建设的现状和成就
    上海地下工程建设近几年在轨道交通、公路越江隧道、地下立交和道路以及地下市政工程设施等方面都有较多的建设项目, 并在地下工程建设技术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由于文章篇幅有限, 这里将着重介绍一下上海市地下工程建设中的几个重大项目。
    1.1 轨道交通
    根据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 到 2010 年上海市轨道交通数目将达到 13 条, 里程数约 510 公里。目前已经建成投入运营的线路为 1 号线~5 号线, 正在建设的线路为 6 号线~11 号线, 待建线路为 12 号线~13号线[1]。
    上海市轨道交通采用了多种施工技术。
    ( 1) 车站和风井施工主要以明挖基坑为主, 根据车站周边建( 构) 筑物和管线情况, 选用顺做法或逆做法, 明挖法或盖挖法, 最小限度影响基坑周边的环境。日前, 在建的轨道交通 7 号线将在越江区间采用气压沉箱工法来施工中间风井, 这将是全自动无人化气压沉箱工法在国内的首次应用, 这可能为今后避免在承压水地层降水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施工方法。而且目前轨道交通 4 号线修复工程的基坑开挖深度将达到创纪录的 41m, 为软土地区开挖深度最大的基坑, 工程将面临许多诸如超深地连墙施工、超深承压水降水、超深基坑开挖、周边建筑物保护等一系列难题, 这将为上海市深层次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一定的技术储备。
    ( 2) 轨道交通区间施工主要采用Ф6.34 m 土压平衡盾构 ( 图 1) , 并在轨道交通杨浦 ( M8) 线首次采用了双圆盾构法 ( DOT) 施工 (见图 2), 在施工参数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由于双圆盾构法具有节省地下空间、避免修建旁通道的优势, 在建的轨道交通10 号线也有两段区间将采用双圆盾构法施工。估计,双圆盾构法在今后的上海轨道交通建设中将被更广泛的接受和采用。

    上海地下工程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

    ( 3) 上海市轨道交通联络通道与泵站的施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冻结法加固 类矿山法水平暗挖、地面三轴搅拌桩加固 类矿山法水平暗挖、顶管法施工。其中以冻结法加固 类矿山法水平暗挖最为普遍。
    ( 4) 经过 5 条轨道交通工程的实践, 上海的隧道工程师们已经掌握了盾构穿越桩基群、穿越防汛墙,新老隧道间穿越, 隧道走向由平行转向垂直叠交以及车站枢纽工程施工等一系列完整的施工工艺, 不仅保证了隧道的按时完工, 也确保了隧道施工时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1.2 轨道交通沿线地下空间开发
    轨道交通的建设, 将带动沿线商业以及地下空间的开发, 本文将简单介绍上海 3 处比较典型的地下空间开发实例: 人民广场地区、世博园区以及上海南站地区的地下空间开发[2]。
    ( 1) 人民广场地区: 人民广场是上海市的中心,也是最大的客流集散地, 轨道交通在此形成 1 号线、2 号线和 8 号线的换乘枢纽, 三线通过站厅和换乘通道实现付费区直接换乘, 并在南京路西藏路口设置了大型下沉式集散广场, 以方便客流的集散以及与地面公交的衔接。广场地下开发至四层, 分别是地下商业街、体育馆、游泳池、音乐厅、地下车库, 均与地铁车站连通。
    ( 2) 上海南站:上海铁路南站是上海西南方向进出市区的门户, 是一个多功能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汇集有 R1、M3 和 L1 三条轨道交通线、长途汽车站、近郊汽车站和公交枢纽站、出租车停车场等交通枢纽设施。上海南站广场地下空间除满足各种交通换乘功能, 还结合地下空间进行商业开发以提高整个广场的综合效益。由于乘客在地下换乘、购物、停车及通行, 吸引了大量人流至地下活动, 使得地面人车混杂的问题得以解决, 从而改善了地面环境。同时兼具解决了火车客流、城市交通客流、商业、环境及城市防灾减灾等功能。
    ( 3) 世博园区: 2010 年上海将举办举世瞩目的世博会。为更好地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该地区进行了统一规划, 做到功能呼应。区域外围有良好的道路交通条件, 经周边道路可以快捷的进入城市高架快速路系统, 联系机场、铁路车站、港口码头、公路等对外交通设施。据分析, 公共交通承担的客流量均超过 70%, 其中轨道交通则达到 50%。将有四条地铁联系世博会园区内、外交通, 在以轨道交通为核心, 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世博会交通网络中, 地下交通枢纽将成为整个交通网络的锚固点, 园区内大型展览馆将轨道交通作为其地下部分的延伸, 成为展馆的一部分, 乘客去乘座交通工具的过程, 和游客从出站口进入大型展馆的过程也是参观展览的过程。
    1.3 公路越江隧道[3 ̄7]
    根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到 2020 年黄浦江上越江设施的总体规模将达到 99 个车道。其中外环线以内的越江设施中, 隧道车道数将占到 70%左右。上海是中国拥有盾构法越江隧道最多的城市, 也是中国最大沉管法隧道所在的城市。上海已经建成的越江隧道共有 6 条, 分别是打浦路隧道、延安东路隧道北线和南线隧道、外环隧道、大连路隧道、复兴东路隧道、翔殷路隧道; 已经启动的越江隧道有 3 条: 上中路隧道、崇明越江通道南港隧道、西藏南路越江隧道;规划待建的越江隧道共有 5 条: 军工路隧道、长江西路隧道、新建路隧道、人民路隧道、龙耀路隧道。
    ( 1) 盾构法隧道 ( 见表 1, 表 2)

    上海地下工程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

    ( 2) 外环沉管隧道[8]
    这条大型沉管隧道—上海外环越江隧道是上海市外环线节点工程, 1999 年 12 月 28 日开工, 工程总投资近 17.48 亿元人民币。上海外环越江隧道是上海外环线两个过江段之一, 是亚洲目前最大的沉管隧道, 全长 2880 米, 隧道设 8 条机动车道, 共有 3 个孔, 中孔 2 车道, 车道宽 7.5 m, 两边孔各宽 11 m,设 3 车道, 设计车速为 80 km/h。外环隧道的建设是上海首次采用沉管法施工的越江隧道, 沉管段长736 m, 最大埋深 33 m, 共设 7 节管段。
    ( 3) 磁悬浮隧道工程
    磁悬浮越江隧道工程东起浦东耀华支路上钢三厂附近、穿越黄浦江、到浦西新日铁路支线、龙吴路箱涵以东, 总长为 3.344 km, 其中隧道段为 2.58 km。线路设计为单洞双向, 列车运行速度为 200 km/h、列车运行试验速度为 300 km/h, 隧道一般仅 48s 就能够通过, 最快只要 31 s。高速磁浮列车系统是一个安全系数相当高的系统, 列车有 1000 个蓄电池, 当只有一半电池工作的时候列车还能维持 10 mm 的浮距。另外, 每一节列车的耐火时间能够维持 30 min。磁悬浮越江隧道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 a) 磁浮铁路隧道是世界首创;
    ( b) 磁浮隧道工程对绝对沉降和相对沉降都有特别高的要求;
    ( c) 高速运营的磁浮列车给隧道带来的振动和通风设计与一般公路隧道的设计是不一样的;
    ( d) 防灾救灾条件特别。

1.4 地下立交和道路
    随着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出台, 以及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堵塞问题, 上海市出现了越来越多地下立交和地下道路工程, 本文将着重介绍其中一个较大的项目- 虹许路管幕箱涵法工程。
    中环线虹许路—北虹路下立交桥工程是我国第一次采用管幕法隧道施工, 也是世界上在饱和软土地层中施工的断面尺寸 ( 32m×8m) 最大和最长的管幕法工程 ( 图 3) , 采用了管幕结合箱涵顶进的施工工法。用 80 根环环相扣的钢管组成横截面达 273 平方米的“口”字型的阵列穿越了 126 米长的地下路段。该工法解决了高精度管幕顶进施工、不加固土体情况下的箱涵顶进、顶进时后坐力提供、箱涵及管幕间膨润土注浆来降低沉降、网络工具管的设计施工等一系列施工难题。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810/8939.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新技术综述

改进的隧道监测系统(TMS)在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地铁隧道附近SMW工法的施工

城市的集约化发展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上海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开发的分析

盾构法隧道施工的成本缩减探讨

地下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之浅析

地铁车站及周边地上、地下空间城市设计探讨

广州珠江新城海心沙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方案

大跨度地下空间支护体系应力监测与稳定性分析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