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建筑的隐喻

收录时间:2006-12-20 02:53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引言任何人造的实在的形态都是某种隐喻观念的物化,因为制作这种形态本身既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这中目的性既是它的隐喻意义。正如《易经》中所说“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隐喻是超越形态之上的精神内涵,它是创造形态的“道”,形态本身既是“器”。

延伸阅读:形态 形而上者 既是 易经 隐喻

    引言:任何人造的实在的形态都是某种隐喻观念的物化,因为制作这种形态本身既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这中目的性既是它的隐喻意义。正如《易经》中所说:“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隐喻是超越形态之上的精神内涵,它是创造形态的“道”,形态本身既是“器”。(参考《建筑中文网

    一、建筑隐喻的基础

    建筑的隐喻是指人通过建筑本身所显示的人的精神或心理、情感态度或某种认知关系。建筑的隐喻基本取决于人的生理、心理交互作用。一条曲线与一条直线引起人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是不同的,尽管在更高层次上隐喻性依赖于某种文化背景,更有可能产生于某种联系与联想。但是,它与语言的产生有一点是一致的,这就是部分依赖于人的生理特质。建筑的隐喻性与文字更有些类似,语言是诸于人类的听觉,而建筑的隐喻与文字是诸于人类的视觉。但是建筑隐喻与文字一样,必须通过语言才能完成思维过程,这一点是理解建筑的隐喻性的关键之处。建筑的隐喻性包含着某个时代的或个人独特的各种建筑意象构成结构及形态基本特征,对于同一时代的建筑,由于社会交往的网络的关系,一般会形成大致类似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就作为这个时代的建筑隐喻而被社会通过并一代代人传递下来。对于产生各种不同意象从而具有不同隐喻现象的建筑,以隐喻系统来把握,具有便利性和逻辑性。

    1.生理和心理基础

    ⑴ 心理时间与空间现代生理心理学的大量实验,揭示出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时间与空间感受,人的心里活动就是以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个性为基础的。建筑的隐喻概念是由一定的空间形态引发的,许多形态与人存在着相应的心理效应和认知的关系,这是一种中介,由之建立起形态与人的隐喻对照关系。一些特定形态与隐喻概念存在由复杂因素造成的对应关系。不可预测的、迷惑的、奇异的形态造成人的长时间持续的心态紧张和难以理解,这样的心理效应与人的“奥秘”、“高不可攀”、“超凡”等概念所对应的心理效应是一致的,那么某种似乎怪诞的、神奇的建筑形态显示着深刻的思想就可以理解了。显然,离开了相应的心理效应和认知关系,隐喻就无法成立。空间也同样使隐喻引导着对情境的理解,例如有些纪念性的建筑,并不是靠高大的形态取得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而是靠整个环境的肃穆、严谨的意象来达到既平易近人又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动,由之获得纪念的隐喻效应。

    ⑵ 隐喻的变化与多义性

    隐喻在长久的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固定模式有些会失去它们本来的力量,这可以用“老化”来形容。由历史文化积淀下来的隐喻一般让人易于理解,这种公用隐喻的起源的研究涉及宗教、文化史。由建筑师自己把一种形态作为某种深意的隐喻,则是一种私设的隐喻。尽管这种隐喻也许带有某些人们共同经验的成分。

    对隐喻的多义性理解决定于人类的经验差异,在建筑中隐喻的概念是由形态来确定和显示,并通过人的经验与文化背景的不同理解的多义性就是必然的了。例如,在古代西方教堂中有前廊和前庭,对于教徒,在理念上是隐喻从俗界到圣域的阶层过度过程,但是对于没有宗教经验的人,则仅是一种感觉适应的过程。

    2.文化基础

    另一类隐喻则依赖文化的经验和某种提示的背景,因而这类隐喻结构会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意义。隐喻的文化基础决定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建筑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某些与宗教信仰、迷信思想或其他思想意识相联系的隐喻,只有在社会传统信仰依然存在时才会有效应。例如,清代苑囿将大门常设于东南隅,就是隐喻着阴阳八卦的思想。这个位置是“天门阳首,宜平稳,实不宜绝高壮,”犯之将有大灾,因而设为主要入口。然而,对于今天的许多人们来说,这种隐喻是无效的。

    隐喻中也存在着对某种历史的或特定文化的暗示,即通过某种形态使人产生历史或文化的概念。以建筑形态隐喻某种抽象的观念是现代建筑深刻艺术表现的一个特征。以相互矛盾的形态隐喻对宇宙的最本质的认识,这就是矛盾的事物同时也是互补的事物,借此造成强烈的视觉效应和引发人的深思,如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保罗。美隆艺术中心,由两部分建筑构成,它们通过曲面墙与平面墙的并列,围合成视觉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共存的空间状态。在直与曲的共存中,曲面的视觉效应和由它与平面墙形成的空间界面的整体效应—这里面有对比的局部强化作用,也有整体交融弱化作用。因为平面具有确定性,直线与曲线形成视觉对比,这是事物的一个侧面。另一个侧面是,它们的整体作用使视觉处于适度的刺激强度。在贝聿铭先生这一设计作品中,我们能够体味出确定与非确定、简单与复杂、迷惑与直率是如何被巧妙的显示在一起的。

    二、建筑隐喻的形式

    任何观念必须落实到相应的实体形态以及空间上才有意义。这种形态与空间又引起观者相应的视知觉效应和认识过程,从而完成隐喻功能。隐喻在建筑中常以格式塔结构显示。如中国民居的不同“间”的布局就是以中国古代的社会伦理意识为准则的,各体现出等级的观念和“风水”的意识。在观念的隐喻中,装饰隐喻富有(包括物质与精神的富有)或强大、或显赫。例如绮丽壮观、富丽豪华的装饰可以体现出人的地位。

    以形态隐喻观念,我们可以发现,这与词汇的隐喻性关系很大。因为观念本身即来源于具体的形态图象,所以现在不过是向相反的方向倒推。我们可以初步提出以下一些隐喻模式的格式塔:

    1.高的形态隐喻:高尚、珍贵、强烈、浓烈、权力、健壮、强大、阳性、激扬。

    2.凹、低的形态隐喻:平凡、亲近、消极、压抑、普通、私密、实用。

    3.对称的形态隐喻:稳定、权威、尊贵、可靠、完美。

    4.方位的隐喻:

    ⑴中:首要、重要、尊贵、德高望重;

    ⑵左:阳性(中国风水说)、通“佐”(谐音)、准则、尊贵。《老子》中说:“君子居者贵左,用兵则贵右。”

    ⑶右:阴性、通“佑”。

    ⑷东:神圣(太阳升起的地方,古西方有太阳神崇拜),凡是崇拜太阳神的民族,普遍以东方为神圣方位、圣坛即朝向东方。

    ⑸西:神庙及安坐在正殿内的神像朝向西方。

    ⑹指向:指向意味着引导某种视觉集中,即人为地向观者指明什么是主要的,需要首先加以确认的。一切独有的向一个方向延续的形态均可形成指向功能,当前端随延续而而急剧变小时,则因强化的透视效应而更吸引视觉的注意,指向性更强。

    另外,空间或形体的超尺度的硕大隐喻权势、富贵与显赫的身份、地位以及骄横,空间的围合性越强和尺度越正常,则更显私密性和亲切感。例如古代埃及法老雕像的巨大尺寸隐喻着国力的强盛和相信他们神秘的力量与能力。圆形的集中式空间隐喻着控制的意念、象征着权力。如印度的佛塔这种圆顶状或半球形的上面冠以伞状物的建筑形体,深刻的隐喻着权威。还有空间内外的隐喻,如拜占廷的教堂,其内部豪华、灿烂而外部质朴。富丽堂皇、灿烂光辉的内部仿佛成为自身发光的空间,隐喻了基督内在的和精神的气质。

    三、西方历史中的建筑隐喻

    1.古埃及时期

    在古埃及新国王时代,卢克索神庙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它的外形取长方形,坐落在一条轴线上,以长距离的内部空间流程和不断变小的空间序列以及逐渐变暗的光线对朝拜者进行有效的情感控制。新国王时代的埃及是在强大的君主统治下的国家,首都底比斯在当时的繁荣和进步,是任何中东城市都难以比拟的。在有强大的财力支持下,国王们按照自己对生死、对神的概念,将建筑隐喻化的建造出来。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的祭庙,这是一座在底比斯附近戴尔-埃尔-巴赫里的崖壁下修筑的祭庙,它与三座露台和从岩壁上开凿出的大殿和谐结为一体。大殿的立面用列柱装饰,以崖壁为背景,是当时人对岩石的永恒性崇仰相关;与岩崖结合为一体,也许正是表达生命永存的观念。

    古埃及建筑及界面上的浮雕、塑像、绘画,常常是表达同一个深层意识—即生命永存,这些表象的背后是借此生命得以永远存在下去的隐喻—人在现世的生活,死后还会重复。

    2.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神话中诸神是英雄的化身,而不是宇宙或人类的创造者,因而古希腊人是远敬于神而不是与神相通。具有超越人类的力量与智慧的首先是英雄,人所有的一切诸神都有,而神之一切,又无不见之于人的本性,人与神的特质唯一不同处,即是神可长生不死。这种观念使古希腊人对神的祭祀是一种表示敬重、崇拜的仪式,而不是与神合为一体。这种人本主义的理性精神,使古希腊诸神离人不远,反映在建筑隐喻中,神庙成为具有极大威严、能力的“英雄”的住所,神圣不可侵犯。这种观念以建筑来隐喻,必然使建筑成为封闭的内聚式的空间构成,而不是开放的场所,建筑只是人们崇拜仪式场所的视觉中心和集中点。古希腊诸神的特质拟人化,也反映在建筑外形细部构成的尺度上,是人的尺度的再现,是对人自身的比例关系的模仿,并用极度的装饰来显示对神的高贵、权力、威严、能力的崇敬和神与人的区别。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12/6159.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论易学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弘扬建筑风水文化的辛勤耕耘者

对“未来建筑”形态的类型学思考

扬州市蜀冈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的人文背景

可意象的城市

建筑围合实体的作用以及和内部空间的关系

武汉市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及规划演变

在舒适表象的背后-对西方当代居住建筑形态的类型学思考

从四坡顶到组合多样杭派别墅建筑风格之演义

小区景观设计的主要形式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