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库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点设置
- 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隧道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 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安装施工技术
-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五个控制要点
-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原因和防止措施
- 地下停车场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预控措施
- 试析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 施工企业预算管理措施及案例分析
- 岩溶地区隧道施工综合预报技术案例分析
- 预制块镶面现浇混凝土隧道洞门施工方法
- 建筑施工模板应用技术简析
内容提示:分析了企业在对质量控制点设置经验知识保存和利用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知识库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点设置流程,并设计了相关知识库的更新升级机制,展望了质量控制点设置知识库的发展前景。
质量控制点,是为保证工序质量而确定的重点控制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施工难度大的结构部位、影响质量的关键工序、操作施工顺序、技术参数、材料、机械、自然条件、施工环境都可作为质量控制点。工程的施工阶段是工程质量的形成阶段,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主要工作包括:以工序质量控制为核心、设置质量控制点、严格质量检查、加强成品保护[1]。其中,工序质量作为施工过程质量活动的基本单位,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核心,而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则是对工序质量进行预控和过程控制的有效途径。因此,把握好质量控制点设置和管理环节的工作是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参考《建筑中文网》)
1 传统质量控制点设置方式的不足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者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对关键点进行分析和提炼。面对结构更复杂、技术难度更大的工程建设发展趋势,工程师的专业素质、管理方式有待提高,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也有待于全面应用。本文主要从系统工程和信息论的角度,分析质量控制点设置方式、控制点知识管理方面的不足:
(1) 知识的储存 施工企业在长期发展和现场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质量控制点设置、管理及控制的经验和知识,实践经验知识有效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独特性和竞争力,是企业的一笔重要财富。这些知识一部分是保存在各专业人员头脑中的实践经验、思想和思维方式,以隐性方式存在,一旦人员退休或人事调动,这部分知识很可能流失。另一部分则是以文件、文档、图片等显性知识的方式存在,但从目前施工企业图档管理现状来看,一般缺乏统一、系统、规范的保存途径,由于图档保存的零散性,以致大量历史资料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2) 相关知识交流 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不够,企业间没有很好的信息交流方式,相关经验的交流共享不足。质量控制点设置伊始,企业内会由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或监理人员提出设置方案和执行措施,但个人的智慧终究有限,而且一些新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工程师不一定非常熟悉。在这样的状态下,设置方案虽然可行,但不一定是最佳方案,质量控制点设置这项综合性强的工作应该集思广益,经过有关人员充分研究论证。
2 构建基于知识库的质量控制点设置流程的意义
知识库是知识存储的载体,它是按一定要求存贮在计算机中的相互关联的某种事实、资料,是经过分类、组织的有序化知识集合[2]。知识库系统在各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在工程领域的成功应用为施工质量控制点设置知识库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通过建立施工质量控制点设置知识库,并基于知识库设计控制点的设置流程,把建设领域经验性的知识加以整理,并有序化、系统化、格式化存入计算机,一方面有利于经验知识的保存和延续,另一方面也可以集建筑领域专家之众长,使领域知识更趋完善;同时,经验知识的共享为大家提供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形成一个不断交流、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其意义具体来说有:
(1)知识的积累 知识库提供了知识存储的场所,可以把零乱的、分散的、无序的信息加以整理,并系统化地进行存储。
(2)知识的共享 目前行业的许多知识是以“点”状分布在各主体内部,彼此间鲜有沟通和交流,重组的控制点设置流程关注各主体的整体性,以知识库为中心,通过Internet构建知识网,行业质量控制点设置经验知识得到聚集和共享。
(3)知识的创新 个体的隐性知识在新的流程中不断转化为行业的显性知识,成员通过共享行业的显性知识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产生新的思维,从而在整个行业与成员之间形成一个知识不断转化与共享的良性循环,保证行业整体素质和个人知识水平的提高。
3 基于知识库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点设置流程
3 1 知识库的构成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点设置知识库是把施工企业、监理部门、质量监督机构,甚至整个建筑行业的施工质量控制点设置、管理经验知识及专家智慧加以提炼、整理、系统化存储,并为业内的企业、监理等提供知识共享和智力支持的知识管理机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点设置知识库主要包括:国家法规、技术标准库;质量通病知识库;质量事故分析知识库;以往各类型工程质量控制点设置经验库[3]。其构成如图1所示。
(1)国家法规、技术标准库 包括质量验收规范、技术标准、地方法规、ISO9000质量标准等规范和标准数据库,这个数据库通常是比较稳定、不易变动的。
(2)质量通病知识库 主要存储一些质量通病、用户反馈的常见质量问题及其预防和解决办法。
(3)质量事故分析知识库 主要存储企业内部,甚至整个行业中,质量安全事故的分析过程和处理办法,同时用统计方法找出质量事故的频发点作为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4)以往各类型工程质量控制点设置经验库 包括以往各种基础如桩基础、条形基础、箱形基础;各种承重结构如框架、框剪、砖混等各类型工程的质量控制点设置,以及控制点的控制和管理方法。
3 2 质量控制点设置流程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流程:①按施工组织设计等有关文件确定有前后衔接或并行的工序;②从以往各类型工程质量控制点设置经验库中调用同类工程质量控制点设置的资料作为基础模板,以质量通病知识库、质量事故分析知识库、项目特定要求列表(在项目的建设中,业主通常会有特定的质量要求,比如装饰抹灰的立面垂直度和表面平整度等,业主特定的质量要求因项目的不同而异。同时,在新项目启动前把新项目所涉及到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也罗列到项目特定要求列表中)为支持,按所设计的质量控制点判断选择规则,在所选模板的基础上增加和删除控制点,完成新项目质量控制点的初步设置,再用国家规范、技术、质量标准来检验设置结果是否达到要求;③借鉴以往工程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和执行办法或者重新制定措施对项目的质量控制点进行监督管理;④对质量控制点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并结合以往各类型工程质量控制点设置经验库,实现控制点设置经验库的更新和升级。控制点设置流程如图2所示。
3 3 知识库的更新
在质量控制点设置知识库所包含的几个子库中, 国家法规、技术标准库通常比较稳定,当国家法规、技术标准条款变更时,数据库也将随着调整。项目特定要求列表是在每个新项目启动前应建立的。对于质量通病知识库、质量事故分析知识库则可以建成为整个建筑行业的知识学习和共享平台,通过整个行业专家、现场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监督管理人员的学习交流来升级更新知识库。
以质量事故分析知识库的创建和更新为例,来说明知识库的更新升级。建立基于Web的整个建筑行业质量事故分析和学习体系,将有利于汇集和保存业内的知识,并促进知识的交流共享。具体的实现过程如下:①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企业通过Internet将事故相关信息上报,同时,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质量监督机构、企业与监理之间形成一种横向的学习交流;②经过工程事故快报系统的处理,进入质量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和事故处理、跟踪阶段,这两个阶段是在业内各企业、机构和行业质量事故分析知识库的支持下完成;③事故处理结束后是事故的总结和后评价阶段,其中包括对事故处理方法的评价、取得效果的评价等;④事故后评价中提炼出的结论将按所设计的规则支持行业质量事故知识库的更新,完成知识库的升级;⑤知识库建立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行业知识的共享,提高行业整体素质水平。因此,基于Web的建筑行业质量事故分析和学习体系将以知识库的知识反馈到每个企业、质检机构内进行学习为终点并作为下一次循环的开始,从而形成整个行业知识学习、更新、共享的良性循环。质量事故分析知识库建立与更新的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4 应用案例
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精心组织了40多位业内先进企业的资深工程师及专家进行研究探讨,通过综合提炼他们的知识经验,形成湖北省统一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数据模板,并开发完成这套适应建筑工程事前预控、事中工程质量动态跟踪、反馈要求,汇集专家智慧、施工经验,符合相关“规范”和地区建筑特性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系统。
湖北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系统以扩充后的《湖北省建筑工程施工统一用表》为管理对象,包括:工程管理资料、工程技术资料、工程物资资料、工程测量记录、工程记录、工程试验记录、工程验收资料7大类。
系统的构思和实现过程,首先,在综合提炼业内先进企业及专家知识经验基础上,构建覆盖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点网,涉及施工动态管理、施工技术管理、施工工序管理等7个方面,共计配置331类控制点。并结合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和湖北建筑工程管理实践,设计重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规范流程。其次,运用建筑工程质量预控管理理念,基于上述的工作成果制订了一套贴合湖北省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需要、内置施工质量控制点、规范的管理流程、质量标准及规范要求的数据模板。最后在数据模板的基础上,开发出这套适用于施工企业、建设单位、监理企业、建筑质量主管部门的质量管理人员及项目经理,能实现质量管理信息的采集、查询、打印、备份上传等基本功能,同时提供智能填表、手写笔迹签名、管理库动态更新、在线应用支持和工程管理服务等特色功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系统。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09/795.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