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免抹灰施工工艺在高层框剪结构中的应用

收录时间:2006-03-26 16:00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近几年来随着施工水平的提高,施工质量标准也不断提高,免抹灰施工工艺在高层框剪结构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所谓免抹灰就是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时,一次成活。在现浇混凝土楼面上不再做细石混凝土找平层或水泥砂浆抹灰层、顶棚及墙饰面亦不再抹灰,而仅在面层批刮腻子。免抹灰的前提就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达到清水混凝土标准。

延伸阅读:抹灰层 施工 混凝土 结构 高层

    近几年来随着施工水平的提高,施工质量标准也不断提高,免抹灰施工工艺在高层框剪结构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所谓免抹灰就是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时,一次成活。在现浇混凝土楼面上不再做细石混凝土找平层或水泥砂浆抹灰层、顶棚及墙饰面亦不再抹灰,而仅在面层批刮腻子。免抹灰的前提就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达到清水混凝土标准。(参考《建筑中文网

    国家现行的混凝土质量标准对清水混凝土没有明确的规定或要求,一般认为清水混凝士即混凝土表面不做任何装饰,墙面光滑平整,线条流畅,色泽均匀,无蜂窝、麻面、砂带和明显气泡,模板拼缝具有规律性。要达到以上要求,施工过程中必须在模板、钢筋、混凝土等细部作法上精益求精。

    我们先后监理了数幢高层框剪结构,全部采用免抹灰施工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工程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作为先导工序应贯穿于各个环节,它是保证主体结构外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是使主体结构达到清水混凝土的基础,在实际施工中应抓住以下几点:

    1.根据设计院及规划局指定的坐标点和水准点,引测到施工场地,投测在永久性建筑物上,并保护起来。水准点是坚向控制的依据,要求一个施工场区内设置不少于3个,点与点间距离50-100m,以利于互相通视和校核,水准点应选设在稳定的建筑物上,以便于保存、查找、引测。

    2.主体竖直控制线利用经纬仪和采用借线法,进行垂直度的控制和轴线的引测,根据各层选出的测点始终按控制线用经纬仪向上投测,并用钢尺实量其间距作校核。除各角处竖向控制线外,外墙面窗口均弹上口的中心垂直控制线,电梯井道要弹出井道中心垂直控制线,用以控制各层间垂直度。各层间垂直度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物总高度偏差控制在20mm.主体结构各层施工时,应注意:

    (1)标高基准点的测设必须正确,同一层不少于3点,以便于互相校核,其3点校差不得超过3mm,取其平均值作为平面施工中标高基准点。

    (2)在地上1层和电梯基坑,采用10Cm×10mm钢板制作,用钢针刻划出“ ”字线作为基准点,为高程引测提供依据,首层以上各层在基准点的正上方相应位置设计,预留洞200mm×200mm(激光束及铅锤球的通孔),严禁覆盖,并严防杂物从洞口坠落。

    (3)各层标高的传递均利用首层红“ ”上顶线为标高基准线,用检定合格的钢尺向上引测,并在中间层,加设标高基准点,以此向上传递。

    3.平面轴线是确保设计轴线和细部线准确的基础。根据轴线控制桩,将所需轴线投测到施工平面上,同一层上所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2条,以此作为角度,工作完成后,方可进入竖向施测;④为控制墙体混凝士浇筑时的上标高及顶板支模和浇筑混凝土的标高,当墙体模板支设完毕后,将水平控制标高引测到墙体钢筋或其它过渡引测点上。⑤墙体拆模后,在墙体上测出结构1m线以供下道工序使用。

    钢筋安装工程

    1.严格控制钢筋的配料尺寸认真做好钢筋抽筋放样工作,保证加工尺寸准确。要使配制的各种钢筋和箍筋平直、方正及弯钩准确,应严格把好配料关。

    2.钢筋接头和绑扎为保证搭接范围内的钢筋密度不增加,以便于混凝土浇筑和节约钢材,必须进一步推广粗直径钢筋的机械连接和焊接。绑扎钢筋的扎丝多余部分应向构件内侧弯折,以免因外露形成锈斑,影响清水混凝士观感质量。

    3.确保钢筋生根位置准确确保钢筋生根位置准确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在柱施工中采用定位套箍,卡住主筋确保其位置,套箍按柱的断面设计制作,另外采用主筋16~18的斜撑进行加圃,确保主筋位置准确;②在剪力墙钢筋根部采用梯形定位套箍,用来固定主筋不位移,并控制好排距。

    4.墙横向钢筋的控制墙横向钢筋即水平筋的排距和内外竖筋距离的控制,采用竖向定位梯形撑,将此支撑埋于墙内,可采用14~16钢筋焊接,间距1.2~1.5m. 5.保护层垫块摒弃铁丝水泥砂浆块,改用塑料卡垫环,钢筋刚好卡入塑料环中,变砂浆垫块的“面”接触为“点”接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不留痕迹。另因配最多种规格的塑料卡环,可满足不同规格钢筋的需用。

    6.柱筋定位卡以往我们采用焊接定位筋于柱根部的做法,易伤及主筋,不可取。改进的做法是加工简单的定位卡环绑扎在柱根部,另用由20mm左右的焊管卡环绑扎于柱筋预留的顶部(可周转使用),这样做可以保证柱筋的位景,绑扎时无需再扳动钢筋。

    7.钢筋保护半成品运输保护工作要确保到位,在模板面采取木板、麻袋等物品作垫底保护,严禁在模板上拖运钢筋。

    模板设计及支设

    模板是清水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模板支设必须牢固、严密,决不允许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涨模和漏浆现象。

    1.框架结构的柱梁模板安装工艺(1)先校正柱子预留搭接筋,使其垂直不扭向,防止柱身扭向。按照放线位置,在柱四边的预留插筋上离地5-8cm处焊上顶杆,从四边顶柱模板以防止位移。

    (2)柱根部进行清理,按照柱子外皮线粘贴海绵条,防止柱模下口漏浆产生烂根,注意不要吃线。

    (3)将柱模、梁模吊装就位,并用螺栓拼好后,所有接缝处均夹海绵条,安装穿柱、穿梁螺检,保证模板强度、刚度,防止涨模和漏浆。安装穿柱、穿梁螺栓时应外套PVC线管,以便于拆除。

    (4)柱模四面支撑和梁底模支撑必须牢固稳定。

    2.现浇剪力墙结构大模板(1)内模高度比层高减去板厚的净空高2~3cm.外模与内模相比,下部下伸5cm夹海绵条和橡胶条,上部高出分格带宽度12cm,焊6mm厚钢板,在混凝土浇筑时形成凹槽,在上层混凝土浇筑时夹海绵条和橡胶条防止漏浆和错台。阳台处的外墙模板与内模高度相同,周边采用80mmx80mm×8mm的角钢加固,同时做成等口或盖口,要求板面平整拼缝严密。

    (2)阳角模四周加角钢边缘打孔,与平模搭接加螺柱连接,阴角模与平模采用搭接加勾头螺栓连接。

    (3)电梯间模板采用整体式筒子模板。由4个合页式角模和4个平模铰接组成,筒子模内侧上下各设4条活动丝杠,为整体吊装就位时校正固定模板使用。

    (4)门窗洞口模板改为角钢活角连接的组合模板,以保证模板的装拆灵活,保证洞口混凝土阴角方正和阳角完整。

    3.墙模板安装技术措施和注意事项(1)设置模板定位基准在下层顶板混凝土浇筑时,在门洞口中间位置插入200mm的短钢筋头,用以在安装门洞口模板时加固防止位移;在墙体钢筋间适当位置插入短钢筋头,在支模前焊上等于墙体厚度的钢筋顶杆(两端涂刷防锈漆),以防模板水平位移。

    (2)门窗洞口模板就位后,根据垂直控制线及位置线进行调整,用钢筋上的500mm水平线挂线调整门窗洞口标高,并用木楔临时固定。

    (3)绑扎或焊接模板项筋,防止门窗口模板在混凝土浇筑时变形或位移。

    (4)为了防止漏浆,在门窗洞口模板与大模板接触面、大模板下口与地面接触面用401胶(稀释盾)粘贴5cm宽的海绵条;为保证楼层混凝土接搓处不出现错台和漏浆,在混凝土外墙外侧凹槽内用401胶粘贴橡胶条及海绵条。

    (5)将角横、内墙模板及引墙内侧模板吊至安装位置就位,临时固定时,模板间的拼缝处应夹海绵条。

    (6)将电梯简模整体吊装就位,调整活动丝杠,使合页式角模的角度为直角,根据电梯井垂直控制线调整位置,准确无误后紧固穿墙螺栓。

    (7)根据模板外边线用撬棍调整模板平直和标高,用磁力线坠检查并对称调顶扦防止上口偏小。

    (8)紧固角模与大模板间的连接螺栓或勾头螺栓,使两者间接缝严密、连接牢固;拧紧大模板间的连接螺栓,以加强整面墙体模板的刚度。在墙体呈丁字形处,应进行加固,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时侧压力过大造成外涨。

    4.楼板模板安装施工工艺(1)弹线根据墙体500mm水平控制线,弹出阴角模下边线,经过复检,无误后进行支模。

    (2)粘海绵条为防止明角模与墙体接触的缝隙漏浆,在阴角模上用401胶粘贴5cm宽的海绵条,应注意不要超过角钢角。

    (3)支明角模利用下层墙体周边最上一层螺栓孔,插入姐6以上钢筋,在其上铺设角模,再用木楔来找好角模的平直并钉牢,用来保证阴角方正,并控制楼板标高。

    (4)支立柱、安装大小龙骨从房间一侧(距墙200ram左右)开始安第l排大龙骨和立柱,大龙骨要求不小于l00mmX 10mm的木楞,间距不超过1m为宜,并与阴角模固定,立柱采用钢支撑,间距80-120cm,并与龙骨钉牢,然后支第2排龙骨,依次逐排安装,按照It胶合板的尺寸和顶板混凝土厚度确定小龙骨间距(不宜超过30cm),铺设小龙骨,并与大龙骨钉牢。小龙骨要按照房间跨度的大小调整起拱高度。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603/4218.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加气混凝土裂缝、抹灰层起壳、龟裂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浅议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监理

如何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梁柱节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方法

上部结构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梁柱节点混凝土的施工

浅谈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

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

对混凝土施工的几点意见

混凝土中的几个辩证关系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