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改革开放中的西藏人居

收录时间:2005-09-08 16:00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碧森尤信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从1959到1978年,即从民主改革到改革开放前夕,中央政府投入100亿元支援西藏的各项事业建设。对拉萨市71个县城加强了当地的城镇建设和职工住房建设。住房建设面积达245万平方米。牧区实行定居点制度,广大农牧民改变了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传统,逐步在按行政乡村划分的定居点上建起了自己的住房,开始了定居生活。这一时期,西藏农牧民住房面积为6平方米,城镇居民住房面积不足11平方米。

延伸阅读:住房 农牧民 定居点 西藏 面积

    从1959到1978年,即从民主改革到改革开放前夕,中央政府投入100亿元支援西藏的各项事业建设。对拉萨市71个县城加强了当地的城镇建设和职工住房建设。住房建设面积达245万平方米。牧区实行定居点制度,广大农牧民改变了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传统,逐步在按行政乡村划分的定居点上建起了自己的住房,开始了定居生活。这一时期,西藏农牧民住房面积为6平方米,城镇居民住房面积不足11平方米。(参考《建筑中文网

    经济发展为改善人居创造了条件

    1978年,西藏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执行“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和免征所有农业和牧业税收等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牧民搞好生产,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中央历来十分关心西藏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先后四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对口支援西藏和全国支援西藏的大政方针,并结合西藏实际,在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边贸等各个领域制定了多项有利于西藏发展的优惠政策,共安排了援助西藏基础设施等重点工程252项,中央财政拨款和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超过了500亿元。其中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研究确定支持西藏的重点项目117项,总投资320亿元,同时中央财政转移支付370亿元用于西藏各项公共事业的需要。

    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以来,中央拨付给西藏的资金总额已经接近100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支持西藏城镇住房建设的投资达到15.79亿元,完成住房建筑面积228万平方米。在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和西藏人民的努力奋斗下,西藏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城乡住房和人居环境建设有了较快地发展。

    西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只要过去到过西藏到过拉萨的人,都会切实地感受到西藏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特别是最近10年来西藏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无不使人感到振奋和惊喜。应该说这种变化是一种质的飞跃和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对西藏增加政府财政,调整地方产业经济结构,促进农牧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农牧民和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2004年,西藏自治区经济总量达到200亿元,比1992年翻了两番多;农牧民人均年收入水平达到1800多元,比1992年增加了1300多元。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达到8000元,比1992年增加了6000元。10年前的拉萨,到街上吃个饭,找个旅店住下,可能是个困难的事情。而如今的拉萨,大街小巷,宾馆、餐厅、电器店、服装店、百货店、到处都是,并且建设和形成了建材市场、电脑街、手机城、娱乐城、汽车城等,汽车专卖店已经发展到十几家。可以说,内地城市商店里有东西,内地餐厅里吃的东西,这里都有。

    基础设施的变化。交通方面,已经建成新藏、青藏、川藏、滇藏四条公路,西藏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3万3千公里;拉萨机场已经建成,开通了拉萨至北京、拉萨至西安、拉萨至成都、拉萨至广州等国内航线。彻底改变了历史上长期困扰西藏发展的交通闭塞问题,对改善和加强了西藏与祖国内地的物资交流和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能源方面。已经铺通从格尔木到拉萨1026公里长的输油管线,建设羊卓雍湖等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5.8万千瓦,形成年发电量6.97亿千瓦小时的发电能力,基本解决了西藏工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发展用电和城镇居民生活用能问题。

    信息通讯方面。完成兰西拉光缆工程,西藏境内铺设光缆总长度7386公里,建成西藏通讯大楼,总容量达到24万门,实现了西藏境内与内地和世界各地的信息通讯。

    文教卫生的变化。文化教育方面,以西藏大学、西藏图书馆、西藏博物院为代表的文化教育设施发展很快,全区共有大学4所,中学100所,小学894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7%,每年西藏有3378名学生进入大学学习。

    医疗卫生方面。西藏人民医院、西藏武警医院、拉萨人民医院、西藏藏医医院等医疗设施相断建成投入使用。全区有卫生机构1284所,其中农牧区卫生院703所。西藏平均预期寿命从和平解放前的36岁提高到67岁。全区有70个县、654个乡镇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共有170.3万农牧民参加了农牧区合作医疗组织。农牧民自愿参加,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方筹集资金,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合作制度,不仅保证了农牧民享受基本医疗保健的权利,也减轻了农牧民群众在医疗保健上所承受的经济负担,受到农牧民群众的欢迎。

    西藏和平解放,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交通、能源、通讯、医疗、教育等设施体系,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为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农牧民感谢中国共产党

    农牧民基本都住上新房,住房面积达到20平方米。我在墨竹工卡县与4户农民座谈。过去他们都是农奴,每家几口人挤在8平方米的阴暗狭小的房子里。改革开放以来,他们努力发展生产,有的开了商业门市,有的作了木匠外出打工,有的还到学校当了老师,家庭收入都增加了,这几年都盖了新房。他们之中盖房面积最大的176平方米,最小的也有128平方米。他们从内心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社会主义制度。西藏农牧民住房面积人均达到20平方米。

    在墨竹工卡县,有农牧民39257人,约8000户。去年人均年收入达到1376元。自90年代以来,全县有84%的农牧民建设了新的住房,全县农牧民住房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比民主改革前增加了82万平方米,平均每户达到125平方米。

    与墨竹工卡县紧邻的达孜县有农牧民23899人,大约5000户,农牧民人均年收入1812元。自90年代以来,全县90%的农牧民建设了新的住房。全县农牧民住房面积达到90万平方米,户均180平方米,人均达到36平方米。自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有90%的农牧民搬进新房。有些农牧民在新建住房基础上改建或再次新建了住房。

    达孜县帮助东章央玛村、夏角村和塔杰村的88户贫困家庭搬迁,共投资362.55万元,新建宅院41044平方米,平均每户的宅院面积466平方米,平方每户住房面积约70平方米。旧西藏给农奴使用的住房基本是土木结构的,有一些是用碎石片垒起来的,室内中央有一根木柱,层高也很矮。现在农牧民新建的住房,以石木结构为主,有一小部分仍是土木结构。新的住房层高多控制在3米左右,窗户也做得比较高大了,梁柱用油漆彩绘,房间采光通风有很大改善,宽敞明亮。卧室、仓房、畜舍分设,新房中二、三层楼房的比例越来越多,大约占农牧民新建住房总量的20%左右。

来源: 《建筑中文网》.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509/3737.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解读西藏传统色彩与建筑装饰艺术

西藏山南地区“康珠特色街”的城市复兴

西藏交通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其对策

探析多年冻土地区铁路工程施工技术

西藏尼洋河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浅析

北京市农民工住房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防火卷帘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丹江口库区水源地面源污染调查与研究

析“死水”的成因与对策

嘉兴市国际中港城超大型基坑开挖探讨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