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研究 专题列表

甘亭镇结合河流生态化发展之初探

收录时间:2008-10-01 06:48 来源:建筑中文网  作者:胡欣,高力强  阅读:0次 评论:0我要评论

内容提示:在以渭河、陇海铁路线为主轴的“西安大都市圈”迅速崛起的形势下,呈网络化分布的“渭河水系”与都市圈城镇形态与发展格局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是都市圈中城镇生态系统的基础与保障。本文选择了“西安大都市圈”中的户县甘亭镇为典型城镇,在分析其与河流之间相关影响的前提下,从城镇规划和滨河地区建设两个层面上,提出了该城镇结合河流的生态化规划建议以及滨河地区的生态建设建议。

延伸阅读:河流水系 甘亭镇 生态协调发展

摘要:在以渭河、陇海铁路线为主轴的“西安大都市圈”迅速崛起的形势下,呈网络化分布的“渭河水系”与都市圈城镇形态与发展格局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是都市圈中城镇生态系统的基础与保障。本文选择了“西安大都市圈”中的户县甘亭镇为典型城镇,在分析其与河流之间相关影响的前提下,从城镇规划和滨河地区建设两个层面上,提出了该城镇结合河流的生态化规划建议以及滨河地区的生态建设建议。
    关键词:甘亭镇;河流水系;生态协调发展
   
    Abstract:As metropolitan area of Xi'an which formed along Weihe River and Longhai railway grows up rapidly, the“Weihe river system” which is the foundation of ecological system of metropolitan area, has a consanguineous affili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own in metropolitan area.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of Xi'an ,this paper choose the Ganting town of Hu Xian as typical town, the thesis analysed correlative influence between the town and the river, and gave advice from tow lays-town plan and construction of riverside. One is planning of town combining with river entironment and the other is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riverside area.
   
    Keywords:Ganting town;river system;ecological development
    1前言
    由于当代城镇的急剧发展,干扰、破坏了河流赖以稳定的自然边界系统和自然演进过程,使得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被破坏,水系自然生境退化加剧。而河流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镇生存,制约着城镇发展,是影响城镇风格和美化城镇环境的重要因素。历史经验与有关城镇理论证明,河流水系与城镇发展之间具有相互制约性和相互受益性,是生态环境重建的关键方面。城镇建设从区域整体角度出发,将河道水系综合整治纳入城镇体系生态化建设,将恢复和重建水系生态环境与城镇发展格局联系起来已势在必行。
    甘亭镇结合河流生态化发展之初探
   
    2甘亭镇空间结构
    2.1甘亭镇简介
    甘亭镇是西安郊区户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面积42.5km2,人口9.05万;境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公路、铁路四通八达,是户县对外开放的门户。
    2.2城镇空间结构
    甘亭镇城区背山面川,左河右路,属典型的风水城市格局。在老城区建设发展的基础上,未来的规划理念为:四个职能分区(综合发展区(老城区)、余下化工工业园区、沣京经济技术工业园区、大学城区),中部绿化带分隔,二水(涝、潭峪河)左右依傍,'田'字“绿色城廓”的城市总体布局(图1)。预计在2020年,完成规划中所有内容,展现“田园城市”全貌。
    2.3 绿化空间结构
    从形态的角度看,甘亭镇的绿化系统实现了点、线、面相结合(图2)。面状的绿化空间一部分为涝河在老城区西侧渼陂湖旅游度假区的公共绿地,另一部分位于干亭镇老城区与余下工业园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属于生态林带绿化用地;线状的空间主要是沿河和沿路分布,为生态防护绿地;点状的空间主要位于城镇中心区的局部地段和道路的交叉口处,是市民集中活动的地区。
   
    3甘亭镇河流的特点
    面对甘亭镇镇域范围内的涝河表现出的各种特点,选取了与城镇建设息息相关的五个方面来对涝河的水体进行分析:首先,根据水体的存在形态及尺度,有狭长、封闭、有明显的内聚性和方向性的线状河流如潭峪河,有水面较宽阔,空间开敞,堤岸兼有防洪、道路和景观的多重功能的带状河流如涝河,又有面状水体如渼陂湖等,且水体多表现为动态水;其次,按水位变化分,表现为大落差水即季节性落差(如潮、汛与枯水期等一定时期内的水位变化),这对滨水区人们的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再次,按水质条件的差别,将水体分为可参与型水与不可参与型水两类,依据我国现行的分级评价法,结合实地观察,涝河流经甘亭镇时为Ⅱ类水质,渼陂湖为Ⅰ类水质,两者均为可参与型水体;此外,按是否通航来分,涝河水由于随季节变化较大,不负担通航任务,这表明来自水上的流线不存在;最后,结冻或断流现象也影响着人们的活动,当这类情况发生时,水环境的可及性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涝河水在冬天会出现结冻现象,但不会出现断流现象。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涝河和渼陂湖区域是适合作景观开发的。
    面对甘亭镇镇域内涝河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发现河流在生态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道路临河而设,虽方便交通,却对河道造成了污染;其次,工业区、农业区边界没有足够的绿化隔离带设置,使得河流直接遭受工业的废气废水污染和农业面临农药的污染;再次,涝河东侧的用地,由于河道治理需要,使得现状地平平于甚至低于涝峪河河道。而且此处属于河漫滩地,不宜于做建设用地;此外,河流的绿化与城区的绿化缺乏有机的联系;最后,河流两侧缺乏景观塑造,缺乏使人能够停留驻足的场所。
    4甘亭镇结合河流的生态化发展建议
    4.1 城镇内部结构的调整
    4.1.1 加速新核的建设
    新时期城镇发展应以城市结构的调整、新核的建设及老核的更新来实现。首先要建设涝河新核以及潭峪河新核,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重组,使涝河和潭峪河地区分别承担相应的功能,并以“二水”为依托将相关功能用地连接起来;其次调整老城区空间结构,改善单核空间格局存在的弊端,提高老城区空间利用效率。
    4.1.2强化“二水”的轴线功能
    在甘亭镇建设新时期,“二水”的旅游、文化、生态等功能将共同引导城市空间发展。按照《户县城市1995-2020年总体规划》,未来甘亭镇由四个功能区块组成:老城的综合发展区块、沣京工业园区块、兆丰桥村的大学城区块以及余下镇的工业园区块。其中潭峪河贯穿了四个区块,将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必将成为城区重要的建设轴带;涝河流经老城区的地段规划为保护绿地和一类的居住用地,如在涝河东侧的河漫滩地,将其开发成以“水”为主题的公园,不但可以和对岸渼陂湖旅游度假区形成对景空间,还可以依托旅游区的建设为城区提供更多的绿化空间。涝河以其丰富的风景和人文旅游资源,穿越了整个城区,成为人们对自然生态景观保护和历史文化追忆的空间。潭峪河将牵动城区中心东移,成为南北向的一条发展主轴,是外向型经济等城市新功能的培育基地和老城区传统功能置换的主要依托空间。 4.1.3明确功能组团的定位
    结合河流与城镇各功能区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将城区的土地性质进行分类,形成居住、工业、商业等功能组团(图3),将各组团进行特色功能定位,按照组团“多中心、开敞式、轴向发展”的原则,依托“二水”,形成特色互补的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态,使得组团发展达到“加强内部联系、增强外围环绕、促进相互渗透、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4.2 加强河流向城镇内部的联系
    4.2.1绿化空间的渗透
    在绿化方面,除了沿西汉高速公路的带状绿化,其他的绿化用地多呈南北纵向分布,各功能组团间联系不足,绿化空间显得相对独立。所以建议沿现有的城镇功能轴即商业功能区平行设置两条绿化轴,将两河的景观引入城镇内部,并在重要节点处规划多个城市广场。两条绿化轴分别位于渼陂路和兆丰路,不但可以将各功能组团连接起来,加强了各组团的联系,还弥补了城区内绿化不足的现状,形成了网络状的绿化空间结构,扩大了绿化面积。以分散、独立却又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城区物质环境的扩建,有利于城区用地功能在更大的空间进行合理布局;有利于主城工业和人口疏散;有利于交通组织和城市综合效益提高;有利于风景旅游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建设。沿河大面积的绿化景色可以向组团内部渗透,充分发挥绿化空间的作用(图4)。
    4.2.2联系轴的确立
    在城镇功能区的布局上,建议将呈带状的商业区向西延长,在渼陂湖旅游度假区建设旅游服务设施,从而使得商业区在涝河两岸形成对景,更形成了联系轴,加强功能组团内部及各功能组团之间的联系。同时,河流景观轴、城镇功能主轴和城镇绿化景观轴共同构成开放空间体系的结构框架。
    4.2.3建设区的协调
    在景观环境上,在沿河地区规定一定空间范围,保障现有的建筑核心与新建筑之间,保留一种视觉上的延伸关系,从而在核心处可以看到河面景观并可延伸至远处;确保上要的景观走廊的边界。有些地区不得兴建,有些区域则必须建造,从而建筑群可清晰地进行空间界定,保证视觉走廊的完整性;主要的再开发区形成一组网络步行系统,把发展区与核心区紧密相连;将沿河的道路设置为步行路,严禁机动车行驶。

原文网址: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0810/13729.htm

也许您还喜欢阅读:


【重要声明】本作品版权归建筑中文网和作者所有,允许以学习、研究之目的转载、复制和传播,但必须在明显位置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署名(请参考以下引文格式)且保证内容一致性,不得用于出售、出版、付费数据库或其它商业目的,本站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信箱
引用复制:网址 QQ/MSN 论文/著作 HTML代码

请告诉我们

请告诉我们您的知识需求以及对本站的评价与建议。
满意 不满意

Email: